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象林旺如果是人類老兵,根本沒有人會在意他的故事:何曼莊的《大動物園》與動物書單

大象林旺如果是人類老兵,根本沒有人會在意他的故事:何曼莊的《大動物園》與動物書單
Photo Credit: Readmo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動物 vs. 人類」的二元劃分,在我們的思考邏輯裡天經地義;但走過一座又一座的動物園後,動物與人類,哪個比較殘忍?何曼莊提出了一個大問號。

文、攝影/陳心怡

大概沒什麼作家會在出書兩年後才舉辦「新書」座談,何曼莊是例外。

2014年出版的《大動物園》是何曼莊從亞洲一路遊歷到歐洲再到中國造訪逾二十座動物園的紀錄。如果以為這些文章會像團團圓圓、國王企鵝或是無尾熊那般可愛討喜,恐怕是要失望的──當時數家中國出版社耳聞何曼莊要出版《大動物園》,都顯得興致勃勃,「結果,看了文章以後就陷入沉思;他們以為我會寫可愛動物故事集」何曼莊在這場遲來的「南方家園出版社 × 作家何曼莊:閱讀(的)動物系列講座」如此說道。

如果不談可愛動物,那何曼莊的文章都談什麼?動物與動物園只是她引領我們從另一個起點看世界:透過一座座動物園的歷史與動物的故事,回頭看人類的文明史,文章來回穿梭在文學、音樂、電影之間,不論是豬、禿鷹、象龜喬治、北極熊努特或者是大象林旺,動物們取悅觀光客只是表層,背後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糾結。

「閱讀(的)動物系列講座」主講人何曼莊(右)與與談人臥斧(左)|Photo Credit: Readmoo

「閱讀(的)動物系列講座」主講人何曼莊(右)與與談人臥斧(左)|Photo Credit: Readmoo

老兵大象與敗壞的豬豬

何曼莊在〈戰爭中的動物園〉一文中以根據史實改編的日片《大象花子》為例,提及戰爭期間,日本政府擔心動物園被轟炸之後猛獸巨型動亂竄造成傷害,因此下令處決這些動物,其中大象雖不吃人,但龐大身形仍可能造成威脅,因此也在處決之列。聰明的大象不吃有毒的食物,最後被活活餓死,不只大象痛苦,飼育員內心也受到重創:「我們當飼育員就是因為喜歡動物,而今卻要我們殺動物,這是為什麼?」

台灣戰場經驗豐富的大象「老兵」林旺,至今仍是文獻上最長壽的大象,牠從中南半島走到四川,再搭船來到台灣,足跡踏遍半個中國;來台灣後,他「除役」入住動物園,園方幫牠找了個年輕太太馬蘭作伴。林旺罹患大腸癌時,因為當年的技術無法對象全身麻醉,園方只得費盡力氣將林旺五花大綁,直接切除腫瘤。歷經直接手術折磨的林旺,在康復後性格丕變,常常對馬蘭「家暴」,直到馬蘭先走一步,一生顛沛流離的林旺繼續獨自度過淒涼的晚年。

在何曼莊筆下,林旺的這段故事格外動人,但她也隨即辯證地自問:如果這是一段正常人類的經歷,「一個住在萬華的人類老兵,得了大腸癌又無麻醉開刀之後經常痛揍年輕外籍配偶的故事,根本沒有人會在意」。

最近吳哥窟傳出大象被觀光客騎到中熱衰竭而死,在泰國擔任志工的台灣女孩也呼籲遊客別騎大象,因為背部是大象最脆弱的地方,這些新聞在臉書上引發熱烈迴響,顯見「大象」的處境很容易引起人類的悲憫;相較之下,豬,可就沒有這般待遇。

但是,何曼莊試圖替豬洗刷冤屈。

她在〈平克‧佛洛伊德的豬〉一文裡提到,家豬是數量僅次於人類的哺乳類,而且不只華人,日本、西班牙、德國都是豬肉食用大國,「要是沒有豬豬,世界美食版圖就會像五大洲少一洲一樣,完全失衡。人類這麼愛吃豬,為什麼還要輕視牠?」

何曼莊進一步指出,豬的貢獻不止於此,舉凡膠原蛋白、人的心臟瓣膜移植,都是來自豬,曾有藝術家想收集日常生活用品來證明豬對人的貢獻,本來產製人工心臟瓣膜的公司答應提供豬瓣膜研究,但這家公司後來改變心意,就怕大眾把自家產品與豬連結在一起,「即使一隻豬的死亡能讓一個人類的心臟繼續跳動,人們還是以豬為恥,真是揪(豬)心啊。」最後,何曼莊懇請讀者們誠心地向豬說聲「謝謝」。

這樣詼諧又嘲諷的語調貫穿整本《大動物園》,何曼莊透過各種動物把原本厚重的近代史轉成為好讀有趣的小品,韓文版的《大動物園》也即將面世,她說故事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貼近動物後,才懂得與人連結

「動物 vs. 人類」的二元劃分,在我們的思考邏輯裡天經地義;但走過一座又一座的動物園後,動物與人類,哪個比較殘忍?何曼莊提出了一個大問號。

「有人說,人類是唯一會自相殘殺的物種,在我看來,這個說法也很傲慢。人類沒有那麼獨特,誰沒見過狗咬狗呢?母螳螂還不是咬掉了公螳螂的頭嗎?螃蟹還會吃掉自己的腿呢!在生存空間極度壓縮的時候,生存是本能,做法確有千百萬種。」

循著何曼莊的分析,人類並沒有比較冷血,若是為了活著,適者生存也是常理;然她也不否認,最初的確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與人類親近相處才想貼近動物:「起初走進動物園只是想要逃避人類,在路上兩年,有時喝酒、有時跳舞、有愉快自滿的日子、也有寂寞崩潰的時刻,無論如何,這趟旅途,沒有某些人類的支持與愛護無法完成。」

台北市立動物園雖然是何曼莊開啟動物園之旅的第一站,在《大動物園》一書裡卻擺在最後一章,彷彿是遊歷地球大半圈後,她終於能夠在動物園裡重新面對自己與城市、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同於描述各大城市動物園的冷調子,何曼莊在台北這座「教會了她大部分人生所需的基本常識」城市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溫暖記憶庫:小時候被父親帶去觀看動物園搬家的熱鬧盛況,即使父親已逝,那天的繽紛場景仍鮮活跳耀著。

最後,她極為感性地寫下:「經過很多年以後,當你想起某個親愛的人,想起你曾經跟他同遊動物園,在那裡歡笑嘻鬧、或是賭氣流淚,不管那天是晴是雨,你都深深懷念與他共度的一天。那個人可能已經不在,但是動物園仍然在這裡。」

透過動物(園),讓何曼莊可以與人拉近距離,這不只是她意外的收穫,也是最豐盛的收穫。

動物書單

  1. 大動物園
  2. 歲月的孩子
  3. 老爸的笑聲
  4. 太陽依舊升起
  5. 女鬥牛士的旅館
  6. 咿咿咿
  7. 狐狸與我
  8. 該丟棄哪隻
  9. 放生羊
  10. 阿瑪杜‧庫巴的非洲寓言
  11. 杜斯妥也夫柯基
  12. 獅子蜜
  13. Animal Liberation
  14.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
  15. 等待野獸投票
  16. 從橄欖樹,我離開
  17. 河童
  18. 御伽草紙
  19. 最後一隻豬
  20. 世界屠畜紀行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