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11艘+11艘?美軍「航空母艦」數量與兩棲戰術革新

11艘+11艘?美軍「航空母艦」數量與兩棲戰術革新
福特號航空母艦|Photo Credit: U.S. Navy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帳面上來看,美軍目前有10艘尼米茲級(Nimitz Class)超級航艦,再加上準備服役的福特號總共11艘,但美國真的「只有」11艘嗎?

引言

今年9月,美國造價129億美金的首艦新一代核子動力航空母艦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 CVN-78)即將服役;本級艦預計建造10艘,成為海軍未來的中堅力量。

帳面上來看,美軍目前有10艘尼米茲級(Nimitz Class)超級航艦,再加上準備服役的福特號總共11艘,但美國真的「只有」11艘嗎?撇除部份屬於封存狀態的後備艦隊不論,其實美軍應該擁有超過20艘的「航空母艦」。

取代AV-8B的F-35B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史威夫(Scott Swift)上將在4月27日表示, F-35B戰鬥機明年即將上艦服役,並佈署至西太平洋地區;F-35B具有短場起飛垂直降落(STVOL)能力,美國陸戰隊共下訂340架(空軍版本為F-35A,海軍則是F-35C),佈署在全通甲板式的兩棲突擊艦,取代服役許久的AV-8B成為陸戰隊下一代艦上主力打擊機種。AV-8B在分類上僅為次音速攻擊機,武器掛載也有限,主要在兩棲任務中擔負對地攻擊角色,由於當初設計限制加上已服役超過30年,恐較無法應付今日正規空戰強度。

正在進行垂直降落的F-35B,由圖中可見降落時向量噴嘴朝下方轉向|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Photo credit: United States Navy Public Domain

正在進行垂直降落的F-35B,由圖中可見降落時向量噴嘴朝下方轉向|Photo credit: United States Navy Public Domain

更換為F-35B後,舉凡武器掛載重量、作戰半徑、航速、發動機推力,到航電、雷達等等性能皆有非常顯著的提升,在匿蹤性能上更是AV-8B無從比起,且F-35系列為全球與F-22並列唯二之第五代戰鬥機,世代差距讓她不僅可接手對地攻擊需求,甚至也可開拓正規空戰任務,F-35B的服役將讓兩棲突擊艦攻擊範圍大大增加。

美利堅級(America Class)兩棲突擊艦

美軍現有主力兩棲突擊艦胡蜂級(Wasp Class)服役年限逐漸屆齡,目前正在進行總數11艘、排水量4萬5千噸的美利堅級(America Class)建造計畫。雖然分類上屬於兩棲突擊艦,但除了美國以外,放眼全球也只剩下英國與俄羅斯具有更大噸位航艦製造技術,從噸位來說將美利堅級視為一艘航空母艦絕不為過。

圖2:2013年進行海試的美利堅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Photo credit: U.S. Navy Public Domain

2013年進行海試的美利堅號|Photo credit: U.S. Navy Public Domain

再者,就功能面來看,美利堅級諸多設計參考航空母艦,讓其一反過去兩棲突擊艦同時著重航空與兩棲登陸功能,美利堅級似乎將重心置於軍機投射能力。她可搭載更多數量的各式軍機以及燃油,艦上修護空間也有所提升,艦載機組合則依照任務需求有所不同,最多能攜帶20幾架F-35B。值得注意的是,美利堅級可同時操作維護F-35B與MV-22這兩款陸戰隊未來的主力打擊-運輸航空組合機種。

結語

除了艦艇與軍機以外,美軍剛在今年稍早以評測敵情威脅的戰術目的佈署三艘驅逐艦至西太平洋,此次評測據悉與兩棲突擊艦角色轉變有關,史威夫更是以革命性(revolutionize)來形容未來的遠征打擊軍(ESG)概念。ESG是兩棲突擊艦護衛艦隊稱呼,類似航空母艦戰鬥群(CSG),但整體功能以兩棲任務為主,強度較弱,艦艇數量亦較CSG小。

惟在局勢驟變的未來,美軍11艘航空母艦編制,扣除例行訓練與維修之後,數量是否充裕,尚有疑問;因此強化遠征打擊群質量、以F-35B取代AV-8B,讓兩棲突擊艦得以分擔部分航空母艦角色,概念上可「增加」11艘中型航艦,讓美軍在任務選擇有更多彈性,更大大拉開與其假想敵之國力差距。這樣的戰術革新,尤其將以西太平洋作為首次佈署點,相信是未來觀察東亞局勢不可忽視的課題。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