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billy1125 CC BY 2.0
作者:沈皓(美國德拉瓦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博士候選人)
各位長輩們:
身為你們眼中的小孩,我來講點我們的成長背景。
我是個生於戒嚴時代末期的孩子,出生時白色恐怖的陰霾仍未退散。牙牙學語後,酒酣耳熱的大人們桌上討論著政治,卻轉頭過來嚴正訓誡小孩有耳無嘴,出去外面不要亂講話。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這個社會漸漸有了言論跟政黨政治自由,電視開始播送國會打架的畫面,那時候當然不懂他們在打些什麼,就會問自己的長輩,但得到的回答是「小孩別管,長大就懂了」。
有一次我爸看了報紙,搖搖頭嘆了口長氣說:「一個亂黨,一個爛黨」。那口氣嘆得很深很深,似乎對有些事很不滿意,自己卻完全無能為力。但真的是這樣嗎?反正不管這些政治的事怎麼搞的,慢慢地我的家人不用擔心我在外面講錯話,我的祖父可以回中國探親,家人們也在 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熱烈地著棄保效應。
我們這一代的學校教育其實也是有點洗腦,雖然我們沒有被洗成要立志反攻祖國江山那般荒唐,卻要求我們以台灣的民主成就為傲,像是公投權與總統直選等等。我們也被洗腦成同時認同中華民國,同時也認同台灣。儘管電視新聞又在吵擾著認識台灣歷史篇課本的最後一章標題-「中華民國( )台灣」中間這個介係詞、動詞,還是標點符號要放什麼。
不過,我記得那個時代大家在務實討論台灣的長治久安之計,我們慢慢明白這個島背負著很多歷史,大家開始願意放下成見,追求政治和諧,建立永久的家。不管本地人、外國人、每個人怎麼稱呼,這裡是我們的家,我們民主自由的家。
於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就會覺得民主真好。等到我們上了大學,出了社會,發現民主或是任何一種政治制度,僅僅是一種調解人與人利益衝突的工具,如果被有心人士的操弄,尤其是在沒有民意及法律監督的情況下,其實會變得很恐怖。然後也驚覺我們的民主體制漏洞百出,根本不像公民課本上寫的這麼美好。憲法賦與我們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但是後兩者我們從來沒有實踐過。而即使我們能直選總統,但如果在非常狀況下必須罷免不適任者,門檻卻高得不切實際。

Photo Credit: billy1125 CC BY 2.0
身為有理想的青年,當我們想要尋求合法途徑改變現狀時,必須要修憲,因為這些規則是寫在憲法增修條文內;只是這些增修條文,居然也對未來的修憲設了超高門檻。於是我們結束了萬年國代,卻修了一部萬年憲法。然後我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憲政問題:如果執政黨同時也掌握了國會多數,基本上四年任期內他們可以為所欲為。
目前我國的憲政體制除了是偏向總統制的雙首長制,也有點像是一個受民信託任期四年的獨裁政權。把整個國家的權力交給個人或政黨——即使只有四年——並缺乏臨時退場機制,是非常高風險的一件事。2008年,台灣社會普遍認為需要一個有執行力的政黨來帶領國家突破經濟困圍,如果在有良心有作為的政治人物領導下,國家還是可以安定的發展;只是萬一我們遇到了一個無能又枉顧民意的專政獨裁者,麻煩就大了,要隱忍四年才有機會用民意改變執政者的權力傲慢。
更何況我們現在非常擔憂,整個國家被專制者匆匆推上一條悖離台灣主流民意的不歸路,而且這個影響可能不止四年。
我們的人民現在沒有辦法以合法的手段阻止一個總統挾帶著議會的多數,暴力通過一個未經民意監督,並有可能危及台灣未來主權自主性的條約。他們的街頭抗爭與衝突,代表的是現有的民主制度有漏洞,無法有效制衡當權者的行為,而採取的下下之策。我們不要台灣未來沒有街頭抗爭,是因為當權者運用了高壓統治讓人民噤聲,就像我們以前在戒嚴時代,或是現在的香港。那樣的「政治清明」,真的是你們要的嗎?
我們這一代的青年深知台灣民主與自由的可貴,因此決心捍衛到底。
也許你們覺得很亂很煩,想要轉頭離開,但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長期對自身權益的漠視,以及對危機的無感,才會放任當權者為所欲為,政黨分贓式朝野協商,最後迫使這些學生用他們的青春及血淚,來換取你們的關注。
所以我懇求你們,關掉電視新聞——那裡充滿各種夾帶目的偏見。無論你對服貿的立場是贊成或反對,花一點時間閱讀條文,而不是一昧相信電視新聞、懶人包或是政令宣導。我希望你們仔細思考過台灣現在的政治經濟困境,為什麼國會運作的程序失靈,以及這個條約帶來的得與失,再用你自己的判斷來解讀抗議者的訴求。
我們身為公民,有義務監督政府的運作,並督促制度的改進,以確保未來可以在制度內更公平的解決利益衝突。這些學生上了街頭,占領了國會,不是民主社會的亂象,而是民主社會的驕傲,因為只有在民主社會才能容許以這樣的途徑表達民意。但,這也是長期以來台灣公民漠視政治的產物。
如果你們對於學生們體制外的行為,妨礙了這個社會上的正常運作有所不滿,那你們表達不滿的方法便是在體制內建立更好的解決辦法。尤其是那些掌握了更多資源的上位者,你們有責任利用個人的影響力及憲法賦予的權利,來矯正台灣的政治亂象,而不是一昧的忽視,甚至是壓迫他們的訴求。
你們真的要轉頭漠視你們的社會責任及公民權利,在未來才對著現在嘆氣嗎?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