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諧社會」和經濟成長間的矛盾,造就了一位超級英雄:《煎餅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Anthony Kao(高樹民)|翻譯:凃以霖
正當蝙蝠俠與超人在世界各地的電影院(包括排名世界第二的電影市場中國)打得火熱時,我卻著迷於一部另類的超級英雄電影:《煎餅侠》。
當然,這部2015年的賣座鉅片並不真的是英雄電影,而是一部滑稽詼諧版本的英雄片。片中主角不是出身億萬身家的紈褲子弟,而是個債務、醜聞纏身的喜劇演員。為了拯救自己的生計,他決定拍部電影,並飾演一位超級英雄,以中國一種路邊攤常用食材為自己命名——「煎餅侠」。
不同於美國華納兄弟與DC漫畫裡的超人,煎餅俠不是為真理、正義那種美國式的戰鬥,而是為「和諧社會」挺身而出。而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其實來自中國前總理胡錦濤所喊出的口號。
這麼說來,中國是在仿效美國漫畫,建構自己的英雄嗎?
恩⋯⋯事實上並非如此。
煎餅俠是個虛假的超級英雄。在電影中,他誘騙名流至危險情境當中,而後在緊要關頭從天而降拯救這些人,並暗地裡用一旁的攝影機把拍攝,這樣的英雄當然稱不上高譚市的黑暗騎士。也許煎餅俠只是缺了國防承包商和更體面的衣著,但更值得問的是:中國能拍出比《煎餅侠》更好的電影嗎?中國電影界能否創造一個更真實、更道地的中國英雄,而不只是一齣惡搞喜劇?
超級英雄故事通常包括兩個關鍵元素:行動與理念。行動是超級英雄們的所作所為——他們抗爭、戰鬥,而理念則是行動的源由。中國電影雖然得以駕馭英雄們行動,滿足了日益擴增的觀眾胃口,卻在英雄理念上的展現有所不足。
那超級英雄的理又是念什麼?對美國來說,超級英雄其實早成為一種「美國現象」;這些英雄的理念反映了美國社會主流價值,是典型美國人的內心展現。著名的超級英雄皆與時代精神依附、並存——包括經濟大恐慌時的超人、二戰時的美國隊長、越戰時期的鋼鐵人。這些英雄在美國社會轉變、面臨困境時注入信念。雖然美國利用超級英雄的形象來推廣國族主義,但在英雄角色形塑上,美國電影的確有其獨特手法。
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過於美化了英雄們「私人執法」的行為,正因如此,使美國英雄與一般英雄如此不同。這種「民間英雄」的角色隱含「正義獨立於國家存在」的概念: 美國隊長為國家精神戰鬥,卻未必是為美國政府。而為使這些角色受到矚目,觀者必須接受個人才是判斷對錯的最終仲裁者。美國超級英雄電影的吸引力,一部分來自國家對個人權利的推崇,以及一種挺身抵抗不正義(包括政府所行之不義)的文化。
這些理念代也表著中國當代以黨治國所面臨的挑戰。中國價值與美國不同,任何獨立於中國共產黨以外的政治權力皆被視為叛亂、反抗。我們可以在美國電影中看到,英雄在政府無能抵禦時挺身保護城市,但同樣的情況若發生在中國,卻是不被北京當局允許的。
看看電影《變形金剛:絕跡重生》就知道:這部2014年由派拉蒙電影公司共同製作、由中國中央電視台部分資助的電影,刻意在電影中加入了一行標語:「中央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香港」,一併把電影中的變形金剛們都拉攏為黨同志宣傳自己的理念。1949年後的中國,英雄必須符合當代體制才能被接受—像是文革時期的模範軍人雷峰、奧運健將劉翔,甚至崇拜前國家領導人毛澤東、胡錦濤等人。

雷峰。Photo Credit:wilipedia
就連武打演員也得照規則走。傳統真實、獨立的武俠英雄在1949年之後變得少見,只停留在過往一捲捲的電影膠捲中。像是《葉問》這種類似武俠的英雄,對抗的敵人也是「被政府批准的敵人」——日本與歐美。這些角色缺乏當代意義與獨立思維,不算是真的超級英雄。超級英雄的存在,是當政府不能有所擔當,倘若政府全能,超級英雄便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如果中國的問題,在於英雄展現的是美國主義,那何不創造一個中國式的超級英雄,並賦予它中國自己的理念呢?
但願這麼簡單就好了。中國共產黨雖有自己的理念,卻會隨執政者更迭轉換——從華國鋒的1977年提出振奮人心的「兩個凡是」,到胡錦濤重新帶入有儒家思想的「和諧社會」,以及習近平三年前2013年推行的「中國夢」。即便如此,但「和諧社會」究竟是怎麼樣的社會?而超級應英雄又該如何保衛「和諧社會」和「中國夢」呢?
相關評論:兩個版本的「中國夢」:當習近平高呼國家富強,農村女孩卻詢問「我還可以做什麼樣的工作?」
事實上,沒什麼人真正知道中國的理念是什麼,也沒人知道為「真理、正義、中國精神」代表著什麼。自從1990年後,像「和諧社會」這種標語常掩飾了中國政府真正關注的焦點:物質實用主義和經濟成長,而電影《煎餅侠》則顯現了這種虛偽——這位與電影同名、被塑造的英雄之所以存在,是因名人文化與崇商主義的大肆盛行(鑽石項鍊、奧迪、宴會)。他對「和諧社會」理念宣誓效忠此舉,與電影其他部分一樣荒謬可笑。但少了實質的理念,電影充其量只是荒謬滑稽版的超級英雄。
隨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政黨愈趨果斷強硬,社會上又掀起一股議論理念的風潮。我們可看到不同學派的思想——包括新左派、新儒家思想,開始爭取中國核心思想的地位。也許,最終會誕生一個理念,一個足以賦予超級英雄存在價值的理念,擁有著獨立於政府的「中國性」吧。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