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佛洛伊德160歲生日:凝視人心陰暗面的銳利雙眼

佛洛伊德160歲生日:凝視人心陰暗面的銳利雙眼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佛洛伊德最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從一些大家都看到得的病患症狀,極力馳騁想像力與洞察力,而想出了別人想不到的理論模型。

甚至可以這麼說,佛洛伊德對人文領域的影響,已經大過了醫學領域。20世紀後半葉,佛洛伊德的學說在精神醫學開始式微,終至退出主流檯面,只能在心理治療領域繼續發揮。但佛洛伊德學說改變了人類觀看自己的方式,只要是處理人心人性的知識或創作,沒有一個領域不受到他的影響。

要了解佛洛伊德,最好的一本傳記是彼得蓋伊(Peter Gay)寫的《佛洛伊德傳》,很厚一本。當年我在台北公館的書局買來的。佛洛伊德文筆不怎樣,但很愛寫,著作後來編成24巨冊的英譯標準版,他的學說不只談病例,也觸及了歷史人物與事件,甚至企圖解釋人類學與文化現象,可說把精神分析做了廣泛運用。

佛洛伊德的學術聲望,在1933年他與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聯名發表《為何有戰爭?》小冊子時達到巔峰,然而佛洛伊德從來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佛洛伊德曾被提名諾貝爾醫學獎32次,但因為「其學說未有可證明的科學價值」,始終未能得獎。然而這無損於佛洛伊德的偉大,因為愛因斯坦也未曾以相對論得到諾貝爾獎。

本我、自我、超我,能不能用科學方法驗證?腦部攝影能不能照出本我、自我、超我各在哪個區域?有一天,當然會有人講得清楚。佛洛伊德也曾被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這就不是其他科學人士所能及的。如果柏格森(Henri Bergson)、羅素(Bertrand Russell)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佛洛伊德不行?大概是因為評審看不懂這劃時代的學說理論吧。

當每一個人午夜夢迴,被連自己都難以了解的人事物、記憶或想像、懊悔或擔憂困擾到無法安眠,在漫漫長夜中望著黑暗怔怔出神的時候,有誰可以為我們帶來一絲絲自我了解,進而在難以掙脫,宛如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神諭一般的命定困境裡,帶來一絲絲因自憐而生的力量?

就只有佛洛伊德了。謹以此文向大師致敬。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沈政男臉書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闕士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