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用字負面——特朗普的Twitter風格 如何在社交媒體戰中突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特朗普風格贏盡社交媒體,勝在懂得表現性格,雖然未必人人喜歡,但勝在鮮明深刻,在日趨零散化的社交媒體世界突圍而出。然而,這種零散化的氛圍,無助於建立連貫的語境,以產生合理完整的論述。
美國共和黨總統準候選人特朗普語出驚人已不是新聞,他出位的競選手法,也相信將會是未來政治宣傳的研究題目。今時不同往日,觀察候選人不用再慢慢等資料整理,從Twitter統計數字,就能初步整理出特朗普風格。而這種風格盛行,就反映政治在社交媒體中的變遷。
美國新聞媒體Politico以特朗普的Twitter戶口建立語言資料庫(Corpus),從統計及語言學研究方法,觀察他自2009年起至今約15000條貼文,初步得出以下幾點觀察:
社交媒體寵兒
特朗普的Twitter支持者是全部共和黨候選人之冠,高達676萬人,自去年6月正式宣傳參選後,短短兩個月間他的Twitter便超越了希拉里的560萬人。除了他們二人外,其餘候選人的Twitter追蹤者人數均只有100萬左右。此外,宣傳參選後,他的貼文轉發及讚好的數量都直線飊升,使他的言論藉轉發更廣為散播。
Twitter也是特朗普的戰場。除了開宗名義直接攻擊,如去年12月一句「The last thing this country needs is another Bush」(這個國家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個布殊)攻擊杰布布殊,也曾經發動多輪Twitter攻擊,針對霍士電視台記者凱利、另一共和黨候選人盧比奧以至封殺他企業男裝系列的百貨公司Macy’s等仇敵。
攻擊手法︰加形容詞
特朗普其中一個最大特色,就是喜歡在特定名詞,特別是人名前加上形容詞。進入競選階段後,這個習慣繼續滋長,差不多每一位候選人都有一兩個專用形容詞。
他還會為個別對手配上特定的形容詞,例如「light-weight」似乎專為盧比奧而設,如此組合出現47次,而Nasty則似乎專門配搭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他為自己名字配的形容詞,就是「Great」,出現32次。
我、我、我、我、我
過往選舉宣傳用語概念中,候選人傾向避免用代名詞「我」,而用「我們」以顯示團結及領袖風範。特朗普卻反其道而行,他最常用的代名詞就是「我」,亦是最常使用第三身代名詞「他/她」的候選人。
他最常用的詞彙中,第一名為Winner,其餘是Loser、Failed、Nasty、Stupid、Worst、Bad,另外兩位候選人Christie、Bush,以及自己的真人騷節目Apprentice(排名不分先後)。從中可見,他的10大常用字當中,有6個是負面字眼。

Photo Credit: Rick Wilking / REUTERS / 達志影像
雖然特朗普完全違反以往候選人慣用的競選策略,但社交媒體戰線上,特朗普似乎是真正駕馭社交媒體的候選人,重點就在於營造鮮明深刻的個性。
情緒主導的零碎世界
全天候發佈、真實感、即時性、匿名制等,都是討論社交媒體對政治影響的常見說法,但都只是表面的特性。其潛在影響,就是信息零碎(fragmentation)及抽離語境(decontextualization)。
就像應驗傳播學之父Marshall Mcluhan名句「媒介就是信息」(Medium is the Message),在個人化網絡世代中,媒介就是極個人化的手機熒幕。投射的自然同樣極個人化的性格營造,就像認識一個人一樣,更易取決於感覺。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中不只以make noise取勝,關鍵在於順應社交媒體的生態,密集地以上述的語言特色營造強烈性格。
片言隻語難成完整論述
以Twitter作例,話語壓縮140個字元的空間,溝通主要透過密集的零碎語句和片段,讀者難以將之連貫整合。最終能夠停留在記憶的,通常只有牽動到情緒的片段,如口號、即時反應與評價等。
這些情緒化的片段與其語境關連不高,讀者難以在一個連貫的語境中,將片段整合成完整合理的論述。例如我們會記得特朗普以誇張的形容去反對新移民,但難以整合出他如何闡述移民政策。
雖然其餘所有候選人都無可避免地投身社交媒體的洪流,祖父級的桑德斯卻因為同樣表現出強烈的個性,而在社交媒體戰線上贏得迴響。相反,已熟知大眾媒體玩法,以建立連貫正面的公眾形象先行的杰布布殊與希拉里卻未能突圍。
- The Data Behind Trump’s Twitter Takeover (Politico)
- How Social Media Is Ruining Politics (Politico)
- Donald Trump, Twitter egg: The presumptive Republican nominee’s medium is its own moronic message (Salon)
核稿編輯:tnlhk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