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下女性八成未婚 沒對象、沒錢、工作壓力為三大主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Sean McGrath CC BY 2.0
行政院主計總處在31日公佈去年針對15歲以上女性進行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調查指出台灣女性晚婚趨勢越趨明顯,各年齡層未婚女性比率全數增加。15歲以上女性總體未婚率達到32.55%,25到29歲女性近八成未婚,是這20年來上升幅度最明顯的族群。
女性未婚率創新高
主計處每3年進行一次「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去年女性未婚率創歷年來新高,又以25至34歲適婚年齡者女性未婚比率增加的最多。主計處官員表示,1993年未婚率為28.52%,2003年提升到29.71%,2013年比起2003年則提升2.84個百分點。顯示出未婚率不但逐年上升,且近10年的未婚比例還有加快的趨勢。(如圖表)

教育普及、就業率提高 延後女性結婚年齡
以年齡層來看,24歲以下女性因為社會結構改變,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因此未婚率高達九成七以上。主計處官員表示,台灣受教環境改變是女性未婚比例攀升的一大原因。大學教育普及之下,女性受教年限普遍延長,導致投入職場時間較晚,也自然延後結婚年齡。
此外,產業結構改變,服務業比例增加,擴大女性在勞動市場的參與。女性勞動參與率在去年已提升到50.46%,就業率和自主能力提高,也延後女性走入家庭的年齡。

Photo Credit: US Department of Labor CC BY 2.0
經濟和工作壓力成為女性未婚原因之一
調查中也提供10個未婚原因讓25到49歲的受訪女性選擇,結果顯示,女性未婚的3大主因是「尚未遇到適婚對象」、「經濟因素」和「工作因素」。除了「尚未遇到適婚對象」,其他兩個原因都和社會經濟現實有關。
主計處官員表示,所謂的「經濟因素」是指現代女性面對經濟負擔的壓力,有些女性因為需要承擔家庭生計,或是認為當下的經濟條件不足以支撐共組家庭,因此選擇繼續單身。加上近年來所得停滯和房價升高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也成為女性未婚的原因。
至於「工作因素」,部分女性因為工作繁忙,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下而無暇考慮結婚。
然而根據調查結果,「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和「配偶是否願意分擔家務和對生育計劃的共識」是提升女性結婚意願的主要因素。婚後若是可以繼續工作,也會是增加女性結婚意願的一大誘因。
日本男女「終生未婚率」也創歷史新高
去年日媒報導,根據日本交通部的調查,近40年內日本男女未婚比例持續上升,且男女性的終生未婚率(指在50歲以前尚未結婚)創下歷史最高記錄。日本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指出,和1980年相比,日本男性「終生未婚率」增加超過8倍,而女性增加超過2倍。原因來自於就業困難導致男性收入不穩定、無法養家等現實因素,而且女性的人生除了結婚之外,還有事業等其他選擇。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