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人的笑容背後,你大概不知他們常面對斷電還要上街排隊等瓦斯

在尼泊爾人的笑容背後,你大概不知他們常面對斷電還要上街排隊等瓦斯
Photo Credit:Mike Behnken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善意(kindness)這個看似如此簡單的概念被發揮到極大值時,就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力量,也造就了這個最快樂的國度。

作者:丁昱竹(Julia Ting)

今年初從尼泊爾回來之後,我就一直在心裡整理這趟旅行的回憶與思緒,因為我總覺得,在把這趟旅程好好紀錄下來之前,我無法繼續前進。

還是該說我捨不得呢?

每次對人說起尼泊爾的事,就好像舌頭打結一樣,不知從何說起。一直覺得找不到精確的言語去描述我在那裡的體驗,我想或許是因為內心的感受過於巨大、過於強烈吧。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讓我有這樣的感受——那是一種我從未體會過,甚至不知道它存在的快樂——而這感受是如此廣闊、又如此深刻;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讓我在離開後這麼的思念。於是,我決定把我的經驗與體會一點一點的寫下來,讓其他人或多或少也能看到,這個對我而言充滿魔力的地方,究竟是特別在哪裡。

我是一個音樂治療師,去年八月剛結束在美國念研究所與工作的生活,回到台灣。而就在這個轉折點,我看到一個尼泊爾當地的志工組織的資訊,發現他們有提供做音樂治療志工的機會,就決定去了。我在那裡的三個月間,主要是在一個為有身心障礙(主要是自閉症)的小孩設立的特殊學校做音樂治療,用音樂的方式與他們互動,幫助他們學習語言和認知、溝通與社交技巧、加強肢體運動功能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等等。

另外,我也在一個藏傳佛教的修道院裡教英文,並參與其他的志工活動,例如到偏遠地區的小學粉刷牆壁、為聽障學生舉辦體育活動以促進社會互動。做志工讓我得以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並與當地人有最直接的互動與交流。我們這些來自「先進國家」的志工,帶著想幫助人的心情來到了尼泊爾,卻沒想到,當地人給予我們的,遠比我們所能給他們的還多。

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政治動盪導與政府的無能導致國家的基礎建設落後,電力短缺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未解決,每天停電已變成當地人的生活日常。尼泊爾去年四月發生7.8級的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八千人,損傷慘重,而重建速度卻極為緩慢。

我去年十月到達尼泊爾時,來自各國的志工們都還在幫忙把偏遠地區損毀的房子用人力的方式打掉,而因印度而起的能源危機也是從那時開始:印度對於尼泊爾於去年九月通過的新憲法有所不滿,因此阻斷對尼泊爾輸出石油、瓦斯、醫藥品等,用經濟的手段試圖影響尼泊爾的政治。

因此,老百姓時常必須在街上排好幾天的隊等瓦斯或汽油,還不一定等得到。斷電問題變的更加嚴重,一般家庭有時甚至停水停電長達一整個禮拜,沒電又沒瓦斯,只能在外面堆砌磚塊生火煮飯。不久前,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由去尼泊爾旅行的背包客所寫的文章,其中放了張尼泊爾人將瓦斯桶擺在街上排隊的照片,而照片下面有這樣的註解:「照片中笑開懷的青年,跟我說他一天都沒吃飯了!他還是把笑容掛在臉上。」

我讀到這段突然一陣強烈的情緒突然湧上心頭,眼角也瞬間濕了。只有親自去過、親身體驗當地環境的困難、並接觸過生活在那裡的人們,才能懂得那個笑容的意義有多麼深遠,而感染力又是多麼強烈。

有句話尼泊爾人常常掛在嘴邊:"Ke garne?"(What to do? 該怎麼辦呢?)但我發覺,每個人在講這句話時卻通常是帶著笑容的,雖然有點無奈、有點自我解嘲的味道,但也散發出一種隨遇而安的樂觀與發自內心深處、不為外界所動的快樂。一向不喜歡大城市的喧囂與擁擠的我,卻愛上交通混亂失序的加德滿都——因為那顯示出的是一種驚人的生命力,真實的呈現這個城市的心跳脈動,以及在這艱困的環境下努力著、仍笑著的人們。

Photo Credit:Mike Behnken CC BY ND 2.0

Photo Credit:Mike Behnken CC BY ND 2.0

幾乎每台公車都嚴重超載,坐在車頂也成了習以為常的事

我在那裡的三個月之中,只見能源問題越來越嚴重,當地人都跟我說,"This is the worst time to come to Nepal." 但我卻對於能夠親身體驗當地人的生活、能和他們一起過一小段格外艱難的日子而心存感激,因為唯有如此,我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是多麼寶貴,才懂得珍惜,也才能發自內心想要為環境、為世界、為他人做些什麼,儘管我能做的看起來如此渺小。但所有大大的事也都是由小小的事累積起來的,不論是快樂、善意、或是讓事情往好的方向推進的力量。

尼泊爾人的快樂不只來自他們樂天的性格,還有他們發自內心對他人的關心與愛;而當每個人都這麼做時,這一來一往的付出與回饋就形成了強大的一個網絡,足以支撐他們度過任何困境,並成為他們儘管貧窮卻心靈富足、而且擁有真實快樂的原因。

善意(kindness)這個看似如此簡單的概念被發揮到極大值時,就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力量,也造就了這個最快樂的國度。

很神奇但也再簡單不過。

相關評論:在尼泊爾,我們常問的不是「吃飽沒?」而是「今天停電到幾點?」

關於作者:我是一個音樂治療師,也是一個喜歡發掘與書寫「人」的故事的人。雖然外表看起來冷靜,但其實心裡住著一個喜歡到處亂跑、不受控制的任性小孩。這個小孩有個小小的決心: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追尋心靈的富裕及自由。而不管是身為一個治療師,或是身為一個人,我想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就是讓這個世界上各式各樣不同的人,都能擁有更多的笑容、更能看見生命中小小的美好,都能知道,自己和其他任何人一樣值得幸福。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