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祖克柏於中國清華發表全中文演說:比起怎麼做,「為什麼」創業才是最重要的

祖克柏於中國清華發表全中文演說:比起怎麼做,「為什麼」創業才是最重要的
Photo Credit: Mark Zuckerber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祖克柏曾表示他想透過學習中文來感受中國魅力,甚至於習近平訪問美國時以中文與其交談,讓外界臆測北京當局解禁臉書的日子不遠了。

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24日在北京清華大學以中文為學生授課,分享他對創立與創新的想法。他強調,「做事情的時候,怎麼做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做才是最重要的」,並以「使命」、「用心」、「向前看」為主題,分享三個他創辦臉書的故事。

相關報導:

中央社報導,祖克柏(Mark Zuckerberg)24日下午以北京清大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身分,在北京清大經濟管理學院用中文為學生授課,分享自己創立臉書的3個故事。

科技新報報導,祖克柏表示,第一個故事是「使命」。2004年他創立Facebook,是因為他認為能在網上和人連接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非常想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而當你有了使命,它會讓你更專注。

「如果你有了使命,你不需要有完整的計劃,往前走吧!你只要更多『用心』。」他接著指出第二個故事「用心」,表示自己與夥伴推出Facebook第一版時,沒想到會建構出這個連接世界的產品。當時他們沒有資源,是如何創造出這個全球上最大、達15億人口的網路社群?他認為只是更加「用心」,其創業路上都有人會說新的想法不會成功、社交媒體永遠不會賺錢,但是祖克柏與團隊仍然追隨使命繼續前進。

「不要放棄,要相信可以成為全球領導者,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可以用互聯網(網際網路)影響全世界。」他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祖克柏的最後一個故事,是關於「向前看」。他說,10年前,Facebook的目標是連接10億人;因為當時沒有網路公司做過,所以是一個龐大的目標。不過他很喜歡馬雲說過的一句話「和15年前比,我們很大;但和15年後比,我們還是個嬰兒。」

他指出,當目標達成後,他才開始了解10億只是一個數字,真的目標是連接這個世界每一個人。目前仍有大約二十億的人沒有用過電腦或互聯網,所以Facebook在三年前創立Internet.Org, 幫助他們連接起來。

這次演講,並不是祖克柏第一次在中國以中文演說。2014年10月他訪問中國時,也曾在北京清大的活動上和主持人進行一場全程中文的對話,驚豔全場。他當時說,想透過學中文感受中國魅力,而且中文很難學,他想挑戰自我。

不只如此,今年9月,祖克柏也曾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時,把握機會以中文與習近平交談,讓外界臆測北京當局解禁臉書的日子不遠了。

I just gave my first ever speech in Chinese at Tsing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 — on why you need a strong sense of…

Posted by Mark Zuckerberg on 2015年10月24日

祖克伯演講全文:

清華是個非常好的大學;這裡的學生們正在創造很多重要和創新的東西;你們是未來的科技,商業,及其他行業的領導者。今天我想討論改變世界的話題。很多人會告訴你怎麼創立企業,怎麼解決問題。今天我想關注一個不一樣的問題。不是「怎麼去創立」,而是「為什麼創立」。這就是使命的本職。

今天我想告訴你三個故事。就三個故事。

2004年,我創立了Facebook,因為我覺得能在網上和人連接是非常重要的。那時候,互聯網上有很多網站,你差不多可以找到所有的東西:新聞、音樂、書、電影、買東西,可是沒有服務幫我們找到生活上最重要的東西:人。人是我們生活最重要的東西。請大家看看這個房間,你們看到了什麼?不是這個桌子,這個椅子,而你關注的是人。這是人類的特點。每個人多想跟他們的朋友和家人聯繫。當我們可以分享和聯繫,生活會變得更好。當我們分享和聯繫我們可以和家人和朋友有更好的關係。 我們的企業更強大是因為可以和客戶有更好的溝通;社會也會變得更強大是因為我們知道得更多。當我創立Facebook的時候,我不是要創立一個公司。我想要解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想把人們聯繫在一起。當我看到中國的公司,像阿里巴巴和小米,我看到了一樣的故事。當你有使命,它會讓你更專注。

我第二個故事是關於「用心」 。

如果你有了使命,你不需要有完整的計劃,往前走吧!你只需要更多用心。我在哈佛大學的時候,我和我朋友每天晚上吃比薩,討論未來。在我們推出Facebook的第一版時,我記得我們非常高興,我們的產品把學生連接起來了,當時,我們想,總有一天會有人創造連接世界的產品。有趣的是我沒想到我可能會建立這個連接世界的產品。我只是一個大學生。我覺得一個大公司,像微軟或谷歌會開發這個產品。他們有好幾千的工程師和上億的用戶。他們應該開發國際社交網絡。但是,他們為什麼沒做?我常常想這個問題。我們只是大學生我們沒有計劃,我們沒有資源。我們是怎麼創造出這個擁有十五億人以上、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社區的?我們只是更「用心」。在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人會說新的想法不會成功。

我們面對過好多問題,改變過好多次。

我們開始只是一個服務美國學生的小產品。一開始的時候,有人說:「Facebook只是給學生用的,所以它永遠不會是重要的。」 可是我們繼續前進,終於,我們把Facebook開放給所有人。

後來,又有人說:「好,現在別人也用了Facebook,但是他們很快就不會再用它。」可是我們還是繼續。人們繼續用它,是因為人跟人連接是很重要的。

然後有人說:「可能他在美國有用,但他不會在其他國家有用」。可是我們還是繼續,擴大到世界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