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每天有3萬份的「死信」寄送到這裡,除了手槍、炸彈還有三隻響尾蛇!

美國每天有3萬份的「死信」寄送到這裡,除了手槍、炸彈還有三隻響尾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倘若一封信或包裹被診斷為「無可挽救」,職員會將其回收、將包裹內容物分類,並把一些較為特殊、甚至惡趣味的物品放置於小博物館展出。

除此之外,博物館展示架上,也不乏一些恐怖、陰沉的元素。除了一些骷髏,1890年的報紙曾記載,有一「裝著深棕色髮束的小信封」,信上寫道 :「這裡面裝著我的頭髮。Charles Guiteau.」這位就是於1881年刺殺加菲爾德(James Abram Garfield)總統的那位,將自己的一束頭髮,留給一位富有的女士,這位女士則拒絕收下頭髮。事實上,這也不是人髮,而是「從豬背脊骨蒐集來的鬃毛」,並最終也來到了DLO博物館。博物館中甚至有一小塊木頭,是從Jesse James被殺的現場地板蒐集而來。

1926年的死信辦公室。Photo Credit:Library of Congress

1926年的死信辦公室。Photo Credit:Library of Congress

而在所有的展示館藏中,最令人肅然的,大概就是上千張,的軍人照片了。女人們流淚,在一張張歷史圖像中找尋自己在南北戰爭中失去的丈夫、父親、兄弟、朋友的身影。偶爾有人在照片中找到自己愛人,而他們通常可將那張照片帶回,然大部分的照片仍留在那兒,沉默地悼念南北戰爭的亡魂。

不只是新件包裹中的遺失物,DLO博物館也記錄了郵政局的歷史。其中很受愛戴的,是一樣破爛、濺血的郵差包,來自一位被美國西南原住民夾持的郵差。館內還展示了一個舞台大的四輪馬車、船隻模型等,及一些身著世界各地郵政制服,真人大小郵差的擬真模型。

其中許多東西現在是史密森國家郵政博物館的館藏。死信辦公室的博物館於1991年修館,而大部分的館藏都被轉往國家博物館(也就是後來的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當Smithsonian開始將各收藏品轉往各博物館,過去DLO的展示品也被迫分開—有的前往自然歷史博物館,有的則送往1993年開張的國家郵政博物館,剩下的則在往後的半世紀中分發至他處。

隨著信件量的遞增及死信的增加,死信辦公室開始有增設分部,以分散負荷的需要。1917年,美國國會允許郵政部在其他城市開設分支機構,包括紐約、芝加哥、舊金山、聖胡安、波多黎各和檀香山。同時其他城市也設立處理包裹的分支,如亞特蘭大、波士頓、新奧爾良、奧馬哈等地,處理無法遞送的包裹。1994年,雖然還是過去的名稱較為順口,但死信辦公室已更名為郵件復原中心。

美國郵政服務處每年仍處理上千封死信,而今日所有無法送達的郵件,最終都會來到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復原中心(Mail Recovery Center,MRC)。跟如其前身死信辦公室,MRC也透過拍賣無主物,來支持郵政服務的營運。不過MRC並不單獨出售,而是大批大批地賣出。2013年就有個買家出價,買下一大籃的鑰匙和整卡車的書。

壞消息是,可能再也看不到人們上演奪標大戰,搶著標下一堆樂器或一盒盒未拆封的箱子了。自從美國郵政服務與GovDeals.com網站簽約合作後,便改採線上拍賣了。

image (4)

1920年,死信辦公室的拍賣會。Photo Credit:Internet archive

本文獲Atlas Obscura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此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