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電音文化已經漸漸跟國際接軌,你會不會好奇,這樣的文化到底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文:OOC
從今年臉書打卡習慣就可以發現,身邊有許多朋友今年非常瘋EDM,動不動就是「曼神要來台灣!」、「有誰要一起去Ultra」洗版,從SpringWave Suset 日落春浪電子音樂節到Road to Ultra: Taiwan音樂節,台灣電音文化已經漸漸跟國際接軌,你會不會好奇,這樣的文化到底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擺脫搖頭嗑藥風波之後,電音開始以更加正向的方式與大家接觸,而他也不再是台客的代名詞,甚至許多知名藝人如魔力紅(Maroon 5)、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也開始製作EDM單曲,你是不是開始覺得有點興趣了呢?如果你剛要進入電音文化,以下這幾首歌絕對要聽過:
1. Zedd – I Want You To Know ft. Selena Gomez
小賈斯汀前女友賽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除了在迪士尼主演的電視劇爆紅之外,歌聲也是一流的,與新銳實力派DJ捷德(Zedd)首度合作,就登上美國Billboard排行榜第一名。
2. Martin Garrix feat. Usher – Don’t Look Down
R&B情聖亞瑟小子(Usher)橫掃美國流行音樂榜後,近年來也不斷嘗試新曲風,與電音神童Martin Garrix合作的單曲,也闖進英國單曲排行榜前10名。
3. Calvin Harris – Outside ft. Ellie Goulding
電音王子凱文哈里斯(Calvin Harris)除了有張帥氣的臉龐,在歌曲製作以及DJ技巧上都非常有水準,與英國女歌手艾麗高登(Ellie Goulding)除了〈Outside〉之外還曾合作過〈I Need Your Love〉,兩首單曲都是音樂榜上的常勝軍。
4. Major Lazer & DJ Snake – Lean On (feat. MØ)
美國電音天團Major Lazer以及玩命關頭主題曲製作人DJ Snake合作的〈Lean On〉,除了搶下全球近一半的音樂榜榜首之外,爆紅程度甚至被選用為2017世界杯足球賽FIFA區域賽的主題曲,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在2015夏天統計點播率最高的單曲也正是這首。
5. David Guetta – Hey Mama ft Nicki Minaj, Bebe Rexha & Afrojack
仔細一看這首歌的製作卡司超大牌,世界百大DJ前十名的大衛庫塔(David Guetta)及艾佛傑克(Afrojack),全美音樂獎女饒舌歌手妮琪米娜(Nicki Minaj)等,帶點雷鬼風格的編曲以及洗腦的歌詞,一釋出即拿下不錯的成績。
6. Avicii – Waiting For Love
這首由瑞典傳奇製作人Avicii以及電音神童Martin Garrix合作的單曲〈Waiting For Love〉,搭配渾厚滄桑嗓音男歌手Simon Aldred,在Avicii新專輯《Stories》尚未發行前就拿下不少好成績。
7. Skrillex and Diplo – “Where Are Ü Now" with Justin Bieber
兩大名製作人Skrillex及Diplo合作的雙人團體「Jack Ü」,與小賈斯汀首次合作新單曲〈Where Are Ü Now〉,馬上造成全美流行音樂榜的風潮,甚至登上英國舞曲榜冠軍,在全球知名音樂榜都上前10名。
8. Hardwell feat. Jason Derulo – Follow Me
身為連續兩屆百大DJ第一名以及知名唱片公司Revealed Recoardings主理人的硬威爾(Hardwell),在電音界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收錄在《United We Are》專輯中的單曲〈Follow Me〉,是許多大型派對中大合唱的指定單曲之一。
9. Tiësto & KSHMR feat. Vassy – Secrets
人稱提爺的提耶斯多(Tiësto),在電音界屬教父等級,與印度裔美國製作人KSHMR首次合作,就在今年三月的Ultra Music Festival現場造成轟動,光是YouTube的點閱率就有5000萬以上呢。
10. Dimitri Vegas & Like Mike vs Ummet Ozcan – The Hum
轟炸電音天團Dimitri Vegas & Like Mike,改編《華爾街之狼》電影中的「捶胸歌」,在今年釋出〈The Hum〉單曲橫掃各大派對,是2015年網友票選的派對國歌,不管是Tomorrowland還是Ultra Music Festival都是必播單曲。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孫珞軒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