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危機籠罩北市 柯文哲:一年內公開市內「警戒區」資料

土壤液化危機籠罩北市 柯文哲:一年內公開市內「警戒區」資料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北市目前並未特別針對土壤液化潛能區的建案要求地質改良,只要求在敏感地質的建案,取得建照前由業者自行探勘評估,並進行結構設計強化。至於是否如實進行,只能委由建築公會抽查。

日前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才針對台北市土壤液化危機提出警告,台北市議員汪志冰3日在議會質詢指出,市府遲遲不敢公布土壤液化相關資料,建築結構抽查也不確實,要求市府盡速公開資訊並將土地查核結果列入建照條件。對此,市長柯文哲回應,一年內將會更新舊有資料並公開,但會再研究公開的程度。

風傳媒報導,該份資料在2002年由北市府委託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華地理資訊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台北市有16處「土壤液化警戒區」,假設宜蘭外海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話,警戒區內估有700棟建物恐倒塌;令人駭聞的是,其中有約400棟建物坐落於人口稠密的中正、萬華、大同區。

根據資料指出,名列「高度土壤液化」的地段含有社子島、士林橋、捷運民權西路站到台北大橋頭路段、行天宮南側、光華新天地周邊、大安森林公園北側、青年公園東側、信義路4段與南港分局的周邊;「中度土壤液化」的則有長庚醫院周遭、五常國中、萬華國中周邊、華中橋西側、台科大周邊。而這些資料只有建管處申請核准的工程師才能查閱。

聯合報導,汪志冰批評,攸關生命財產安全資訊一直未公開,土壤液化防治工程也不完善。北市目前並未特別針對土壤液化潛能區的建案要求地質改良,只依照建管法規,要求在敏感地質的建案,取得建照前由業者自行探勘評估,並進行結構設計強化。至於是否如實進行,只能委由建築公會抽查。

汪進一步指出,除15層以上建物全查,15層以下最多只抽查2成,約8成建案未查核敏感地質探勘及結構改善情況。她認為應修改相關規定,要求建商在土壤液化潛能區開發前進行地層改良,並且「全數」查核,納為建照核發條件。

自由報導,對此,市長柯文哲承諾公開土壤液化區域資料,因地質鑽探資料已舊,須更新後再由工務局彙整。預計一年內完成土壤液化地圖並讓民眾知道,但資料公開的程度要再討論。此外,柯也對土壤液化區域建案是否有辦理地質探勘,將進行全面抽查。

工務局長彭振聲強調,北市士林北投科技園區等公共工程,都有辦理事先敏感地質鑽探調查,依調查結果進行土壤液化改良,至於其他新建大樓,建管處皆有掌握,至少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資料彙整,但擔心資料全公告引起民眾恐慌,公告程度要「case by case」。

相關報導: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