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躺在錢包裡的領袖們:五張鈔票帶你看東南亞民族英雄(下)

那些躺在錢包裡的領袖們:五張鈔票帶你看東南亞民族英雄(下)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另外五張鈔票,帶你看另外五位東南亞國家值得紀念的民組英雄。

文:王珮倫Nico

上集請見:那些躺在錢包裡的領袖們:五張鈔票帶你看東南亞民族英雄(上)

鈔票六:20元披索(Piso)

國家:菲律賓(Philippine)

人物:曼努埃爾.奎松(Manuel Luis Quezón),被譽為菲律賓國父

生日:1878年8月19日

Photo Credit:截圖 CC BY 2.0

Photo Credit:Banknotes 截圖

生平:曼努埃爾.奎松是美治菲律賓時期出名的領袖,一生為菲律賓脫離美國獨立而奮鬥。早年參與獨立戰爭和美菲戰爭,於1934年帶領菲律賓獨立自治,隔年當選成為菲律賓自治政府體制下的第一任總統,1941年連任。

1942年,當日本侵佔菲律賓時,奎松逃亡至澳洲,後來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建立聯邦政府,成為太平洋戰爭委員會的一員。1944年,奎松在菲律賓獨立前兩個月因肺結核逝世,葬於馬尼拉北部,菲國遂在奎格市豎立紀念碑,而菲律賓則於1946年7月正式獨立。

相關報導:終結40年流血衝突,菲律賓南部2016年可望成立「莫洛國」

鈔票七:50元零吉(Ringgit)

國家:馬來西亞(Malaysia)

人物:端姑.阿都.拉曼(Tuanku Abdul Rahman),馬來西亞第一任最高元首

生日:1895年8月24日

Photo Credit:截圖 CC BY 2.0

Photo Credit:Banknotes截圖

生平:關於馬來西亞的最高元首,這是由統治者會議從9位世襲統治者中,選出一位來擔任國家元首,一次任期5年。最高元首享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但實際運作仍須遵照首相、部長、內閣、統治者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而端姑.阿都.拉曼原為森美蘭州的蘇丹,後被選為馬來西亞第一任最高元首。

相關報導:「歷史有兩部,一部做教科書用的,另一部是秘密」:你所不知道的馬來西亞歷史

鈔票八:50000元盧比亞(Rupiah)

國家:印尼(Indonesia)

人物:伊古斯蒂.伍拉.賴(Gusti Ngurah Rai),印尼民族英雄

生日:1917年1月30日

Photo Credit:截圖 CC BY 2.0

Photo Credit:Banknotes 截圖

生平:當時峇里島被日本佔領時,伊古斯蒂.伍拉.賴擔任軍官並組成抗日軍隊,喊出「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持續抗爭直到日本軍隊撤離峇里島,不幸的是,當荷蘭軍隊進駐後,伊古斯蒂於抗荷之役中犧牲。

當地民眾設立紀念碑緬懷這位先烈,而峇里島的伍拉·賴國際機場,便是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而命名,一出機場便可見到他的雕像。

相關報導:華裔的救星、無能的總統:印尼多元化之父瓦希德與他毀譽參半的政治生涯

鈔票九:2元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s )

國家:新加坡(Singapore)

人物:尤索夫.賓.伊薩克(Yusof Bin Ishak),新加坡首任總統

生日:1910年8月12日

Photo Credit:截圖 CC BY 2.0

Photo Credit:Banknotes 截圖

生平:尤索夫.賓.伊薩克在1959到1965擔任新加坡首任總統。任職期間致力於服務國家和人民,帶領新加坡走出貧困的經濟狀態。同時努力融合多元的民族和宗教,為新加坡的穩定局勢以及國際化的發展方向貢獻良多。現流通的新加坡幣都印上他的肖像以示紀念。

尤索夫因心臟病發於1970年逝世,靈柩停放總統府以供政府官員和各國外交使節瞻仰,並在中午移至政府大廈讓人民送別。當晚安葬於戰士國家陵墓,新加坡砲兵更以21響禮砲行最高敬意。

相關報導:50年前獨立時,有一半人口還未成年:4張圖表帶你看新加坡50年演變

 鈔票十:1元汶萊元(Brunei Dollar)

國家:汶萊(Brunei)

人物:奧瑪爾.阿里.賽夫丁三世(Omar Ali Saifuddien III),汶萊第29屆蘇丹

生日:1914年9月23日

Photo Credit:截圖 CC BY 2.0

Photo Credit:Banknotes截圖

生平:奧瑪爾.阿里.賽夫丁三世為現任汶萊蘇丹的父親,以喜愛文學著名。1959年與英國簽訂協議促成汶萊獨立,在位期間積極發展當地經濟,推出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發展計畫,除此之外更改善教育體系,提供小學生獎學金。汶萊的經濟起飛得益於賽夫丁的改革,因此他有汶萊現代化建築師的美譽。

相關報導:汶萊正式進入齋戒月 公共場所不得飲食

資料來源:

關鍵評論網東南亞專欄:

更多東南亞精選報導請見關鍵評論網東南亞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