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手的女性往往是被輕視的弱者? 從漫畫《航海王》中看女性形象

作為對手的女性往往是被輕視的弱者? 從漫畫《航海王》中看女性形象
Photo Credit: Stéfan @ 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航海王》中出現的女性被拯救者,除了羅賓及娜美外,細數故事中出現的各個大的章節段落,還有魚人島公主白星、阿拉巴斯坦公主薇薇、多雷斯羅薩王國公主雷貝卡。這些在少年漫畫中少有的女性角色,其出場的方式與故事,往往都是被拯救的形象。

在娜美正式加入魯夫的草帽海賊團前,為了保護自己的村莊,接受惡龍海賊團作為航海士的邀約,交換條件只要存夠一億貝里便能贖回自己從小居住的可可亞西村,也能脫離惡龍海賊團的掌控。[12]

然而這是奠基在她個人生命的犧牲之下,受到村民的排擠,因為將之視為侵占村莊的同夥,同時也為了加快存錢的速度,而從事各種偷竊的活動。即便當她在偷竊活動中遇到魯夫後,覺得非常想要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之中,她仍是為了自己村莊的居民,而放棄了這樣的嚮往,尤其是自她幼年開始便展現極佳的繪圖天份,希望能夠繪製出全世界的航海圖。

而羅賓則是在離開「歐哈拉」後,一方面不斷地躲避世界政府的追緝,一方面也與世界政府特務組織CP9保持合作關係,透過出賣不同的海賊團,換取不斷苟活的機會。在草帽海賊團擊敗克洛克達爾後,羅賓便從克洛克達爾的巴洛克華克,轉移到草帽海賊團。原本也是抱持著暫且苟活的心態,卻在不知不覺間認同這群人作為自己的夥伴。

在到達水都七島後,為了保護草慢海賊團不受到世界政府的迫害,選擇背負起暗殺水都七島造船公司的責任,受世界政府情治單位CP9的壓制,前往世界法院受審,企圖讓草帽海賊團遠離她所帶來的危險。但這些自我犧牲的女性形象,往往都是與被拯救的形象連結在一起。雖然男性也時常作為被拯救的對象,但在故事劇情的鋪陳下,男性與女性其實有著不對等的關係。

從壓迫中被拯救的女性:王子與公主

在《航海王》中出現的女性被拯救者,除了羅賓及娜美外,細數故事中出現的各個大的章節段落,還有魚人島公主白星、阿拉巴斯坦公主薇薇、多雷斯羅薩王國公主雷貝卡。這些在少年漫畫中少有的女性角色,其出場的方式與故事,往往都是被拯救的形象。尤其是三個不同國家的公主,都是在其國家危急存亡之秋時,受到草帽海賊團的拯救。女性角色之少,但被拯救比例之高,可見一斑。

它形成了一種讀者都十分熟悉的對立型態,拯救者/被拯救者、王子(勇者)/公主,這樣的模式在《白雪公主》及《睡美人》的故事中都一再出現,女性總是在無助中等待著男性的拯救,才取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當然,《航海王》中也拯救許多男性角色,但拯救者往往都是男性角色扮演,而非女性角色。此外女性角色與男性角色,在作為被拯救的對象,性質上出現了一定程度差異,在反應的模式上也有所不同。

根據附錄表格所列出的數個章節,可以發現拯救的對象,女性角色及男性的角色各占一半,但在拯救模式上有著很大的差異。男性角色所遭遇的困境,基本上不是屬於一種環境的壓迫,而更偏向於更為個人的困境,例如克比遭到女海賊的奴役、索隆遭到海軍逮捕綁在木樁上、騙人布因為時常說謊而不被相信隻身對抗海賊、香吉士所處的海上餐廳受到攻擊、喬巴與自身被排擠經驗的心魔對抗、佛朗基因為擁有古代兵器設計圖而遭CP9挾持、布魯克的影子被月光莫利亞奪去無法暴露在陽光下。

Photo Credit: ONE PIECE

Photo Credit: ONE PIECE

反觀女性角色的身世,明顯地都是長時間受到外在環境的壓迫,例如羅賓受到世界政府的追緝,並以此為脅迫必須服從其指示,一次又一次出賣不同的海賊團;娜美則是服從惡龍海賊團的脅迫,日復一日不情願地從事繪製航海圖的工作。

因此,這些女性角色面臨的處境,其實是一種長時間結構性的壓迫,而這個結構是以男性為主體的暴力所形成。而男性主角面對的,則多是當下發生的一個巨大的難題,而非長久的處境。

這也進一步對應到他們回應的方式,索隆、騙人布、香吉士、佛朗基、布魯克基本上都直接以戰鬥的方式回應,然而娜美與羅賓則是在一開始逃避、自我犧牲、拒絕作為被拯救的角色,最終仍是在友情、夥伴的號召下,透過他人的力量擺脫困境,成為被拯救的對象,同時也渴望被拯救。

例如,在可可亞西村篇,娜美發現惡龍海賊團與她的交易只是騙局時,便無助地放棄原有的堅持,哭泣地向魯夫說:「請幫助我…」[13]又或者是羅賓在魯夫一行人追逐著CP9到達司法島,在騙人布狙擊象徵世界政府權力的旗幟後,她終於卸下心防,同樣哭泣著說:「我想活下去!!」[14] 相較之下,其他男性角色幾乎沒有這樣轉折,從自我犧牲、拒絕被拯救的對象,轉換為渴求被拯救的對象。

如此看來,這些女性角色相較於男性角色,有著更為坎坷的身世,面臨更巨大的壓力,相對的其能動性也遭到很大程度的限縮。主角群中,唯一有著受到壓迫的身世的角色,可能就是喬巴,作為擁有藍鼻子的馴鹿而受到排擠,在食用了人人果實後,即便接近人型亦不被人類接受。

在這裡有一個平衡的兩難,也就是當這些女性角色面對比其他男性角色更多的壓迫時,展現出同等的能力來回應是否合理的問題。尤其當她們遭遇的都是更巨大外在結構的壓迫,不管是薇薇公主、白星公主或是蕾貝卡公主,面臨的都是自己國家內部的動亂,而這些都不是她們僅憑一己之力能夠改變的事情。

反應了現實中女性的處境,女性總是比男性承受更多來自社會的現制與壓迫。然而,真正關鍵的問題,其實在於作者本身對於女性的概念,仍就反應另一種型態的偏見,也就是女性角色最適宜作為男性角色拯救的對象,符應於前述我們提出王子/公主模式,否則故事將不會出現三個不同女性角色面臨國家的動亂,卻同是具備公主的身分,而王子往往淪為配角,或根本不存在該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