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希望擁有一個主權國家?後馬習會的對中政策與台灣地位論述的調整,考驗著民進黨的應變力


誰不希望擁有一個主權國家?後馬習會的對中政策與台灣地位論述的調整,考驗著民進黨的應變力

Photo Credit:wikipedia CC BY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安全與經濟疑慮,在二選一的問題中,超過七成的台灣人會選擇走向法理獨立。這樣的民調研究,問題本質上就設定為「台灣尚非國家」,並且為多數人認識卻不願承認。

文:邾大聲(東吳大學國際法學碩士)

「維持現狀」不足以面對嚴峻的一中框架

面對馬習會登場、國共兩黨的出牌,對中政策論述的壓力落到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身上。數個月前,蔡主席提出的「維持不屬中國的現狀」,為老調的「維持現狀」(status quo)帶來新解,這似乎順著台灣民意主流的大風向,然而是否仍符合今天的時局變化所需,是否滿足多數台灣人此時此刻的期待和主張,頗有可議之處。

「維持現狀」的基礎前提,就是沒有人敢碰觸的「台灣地位問題」。台灣雖然事實上獨立(de facto independence),卻不具備法律上獨立(de jure independence)的現實。所謂維持現狀的「現狀」,就是不論是中華民國或台灣,既不為中共當局控制,也不是主權國家的狀態,同時,台灣卻被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兩個政府框架之下。

這個地位雖然難堪,但根據研究的說明,似乎是許多台灣面對民意調查時人「不得不」接受的選項;如果可以,誰不希望擁有一個主權國家,跟中國不再有瓜葛?而許多研究數字也做如此解,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安全與經濟疑慮,在二選一的問題中,超過七成的台灣人會選擇走向法理獨立。這樣的民調研究,問題本質上就設定為「台灣尚非國家」,並且為多數人認識卻不願承認。

回到問題,蔡主席雖然挑了一個看似最穩妥、支持數可能較高的路線,然而當時的決策環境,跟今天恐怕已有不同。

馬習會的背景,來自中國在菲律賓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首回合失利。這個國際仲裁程序的進行與結果,將直接影響中國、台灣,以及台灣當局、也就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南海的利益與主張。因為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海的9段線主張,就是繼承自國府時期的11段線主張。

(相關報導:從中菲仲裁案看南海爭議:我國的太平島被降格岩礁?別再聽信謠言了

仲裁案程序在數日前來到第二階段,國際仲裁法庭不只是宣布對該案擁有管轄權,更定位由台灣當局控制中的太平島不是島嶼,不能主張200海浬的經濟海域,進一步使中國填海中的人工島嶼無從主張領海。

南海論述接軌,交換對國民黨選舉支持,以ROC憲法將台灣框入中國,
這跟馬習會、將至的台灣大選有什麼關係?

兩個中國政府,雖然嘴巴上說不受仲裁庭的決定影響,實際上習近平大為緊張,因為南海的地位如果在他手上失落,過去費力進行黨內鬥爭所攬得的地位將大受挑戰。基於法律上主張的繼承關係,習近平雖不樂意,但可能早已把馬習會設為選項,也就是對這個作業交不全的馬英九有所求,國台辦也隨即聽命向馬喊話,期待國共能在仲裁案上合作,並以支持中國國民黨的選舉為對價。

而對馬英九也就是中華民國政府而言,雖然加入仲裁程序被拒,但實際上這剛好是符合其利益的結果。南海的地位主張,只要進行法律背景的探究,最終就會碰觸到二戰後的對日終戰和約,《舊金山和約》以及《台北和約》。其中,後者作為前者的補充文件,而前者留下了台灣地位未定的法律「現狀」,也就是蔣政權雖然被授權來台治理,實際上並沒有取得台灣的主權。

如果堅持依國際海洋法的規定,其實馬政府絕對符合參與仲裁程序的法律門檻,但如果堅持進入程序,不只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無權所有的事實將再次揭諸於世、而不跟中國先喬好就進入程序,同樣可能毀壞他這七年半精心搭建的國共關係。

中華民國過去的南海主張,對中共而言是保命符,也是國民黨仍用來爭取中共在大選上支持的籌碼;相反的,中華民國如果能調整南海主張,則是今天美方陣營的利多。切斷與中共主張的繼承關係,就能切斷中國今天的南海主張,不止有利美方的再平衡政策,也絕對受到東盟各國的歡迎,可以作為外交合作的基礎,也可能作為爭取台灣地位突破支持的籌碼,端看主政者站在台灣還是中國的利益而定。

今天亞太地區的情勢,早就因為中國的強勢擴張而呈現中國-美日菲澳的對抗,而馬習會的發展,基於南海爭端而來,兩個中國政府又可能做出影響台灣地位的決定,是以輿論可見規模不小的反彈情勢,這個會面也因為區域權力平衡變動的可能,引起舉世關注。

今天馬習會如果真的另外建立體制框架,限縮明年上任的執政權限,蔡英文還不能及時調整對中國政策和對台灣地位的論述,不只可能在重大事件的應變決策能力引人質疑,也會讓早就懷疑民進黨並不單純站在台灣人立場的論者更有著墨空間。

Photo Credit: U.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公有領域

Photo Credit: U.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公有領域

美國的一中政策接軌

如果民進黨的智庫或蔡主席需要決策調整的選項,這邊再一次推薦美方一貫的見解。美國的對中政策,其內涵不只符合今天多數台灣人的認識與期待,在法律上清楚有利台灣人民與台灣的主權,在政治上也具有模糊空間,甚至為中共政府所接受,那就是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只有一個,而台灣地位未定(不屬於中國),兩岸之間的爭端和平解決」。

台灣人必須清楚自身的地位,跳脫中華民國灌輸的虛假歷史,並且還原中華民國政府作為治理當局的地位。如果採用美國「一中政策」主張,不僅受自由陣營的歡迎、符合聯合國對台灣地位的認識,也符合許多國家對台灣地位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