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麗麗與太平洋的故事:一個夏威夷「溫柔巨漢」,掀起原住民文藝復興狂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是一個烏克麗麗與太平洋的故事,請搭配IZ的名曲“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What a Wonderful World”閱讀。
文:林浩立
去年我幫系上「體育人類學」這門課代了一堂「體育與原住民」的主題。我從「原住民性」(indigeneity)開始談起,討論到美國職業以及大學的各個球隊、乃至於台灣紅葉少棒中,原住民的身份是如何地被隱藏、刻板化、浪漫化、甚至野蠻化。然而,在這過程中,一些原住民運動家也能在同一戰場上主動回擊,以不受宰制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原民形象與力量。
我舉了夏威夷衝浪傳奇Eddie Aikau為例 — 沒錯,這個現在由身材健美的白人主導的運動,可是與海共生的太平洋島民的發明,且在夏威夷原住民製作的衝浪板上發展到鼎盛。然而,在夏威夷與西方密集接觸後,其原住民建立的皇室被推翻、海岸土地被剝奪、原民人口凋零,曾是酋長與少男少女們全民參與的衝浪運動也隨之沒落。
Eddie繼承了曾奪取奧運游泳金牌的前輩Duke Kahanamoku的意志,在已被白人霸佔的海浪中,以高超的技巧、包容的態度、甚至自己的生命,重新讓原住民與海洋聯繫起來。
他的故事讓我想到人稱IZ的夏威夷溫柔巨人Israel Kamakawiwoʻole,以及那與他寬大的身形與氣度不成比例的樂器烏克麗麗(ukulele)。這是一個烏克麗麗與太平洋的故事,請搭配IZ的名曲“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What a Wonderful World”閱讀。
流動
「每個島上的生物,都曾是個旅行者。」— Greg Dening, Islands and Beaches
烏克麗麗這個精小樂器的由來,與許多太平洋島上的「傳統」事物一樣,是由外地引入的。
葡萄牙外海有個Madeira群島,島民除了遠近馳名的葡萄酒外,還善於製作一種稱為machete(或braguinha)的四弦「小吉他」。然而現今這個葡萄牙最富裕的地區之一的小島群,在十九世紀時卻面臨了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的問題,迫使居民大量外移到他處做契約工人。1878年9月在一位德國醫生的牽線下,首批Madeira島民簽下了甘蔗工契約、乘船抵達檀香山,並帶著他們心愛的樂器而來,以解旅途煩悶與思鄉之苦。
根據Jim Tranquada與John King兩位學者的史料,在夏威夷關於這個外來樂器最早的紀錄始於1879年,而不到十年之內,當地人已開始用烏克麗麗稱呼它(1888年是最早的記載)。然而從machete到烏克麗麗的轉變還是有些複雜,並且牽扯到另外個來自Madeira的樂器rajão。
Machete四根弦的音調為D-G-B-D,稍大一點的rajão則有五條,音調為D-G-C-E-A。標準調音為G-C-E-A的烏克麗麗很有可能便是夏威夷人融合兩個樂器的結果(rajão則保留原型,被當地人稱為taro patch fiddle,但此稱謂有時也被拿來指烏克麗麗)。1879年隨母來到檀香山讀書的少年孫中山很有可能便聽到machete逐步變為烏克麗麗的過程,說不定也曾試著撥弄過。

五條弦的rajão
自1820年夏威夷國王Kamehameha二世廢除傳統信仰與禁忌系統、與首批美國傳教士來到夏威夷後,再加上早在十八世紀末引入的疾病、以及已在稍早成形、含括美國西北、俄屬阿拉斯加與中國的貿易網路所帶來的商人船員,夏威夷原住民的生活受到劇烈的變動。其文化中含意豐富的傳統音樂吟唱也被認為是蠻狄之音而被貶低、面臨失傳的危機。取而代之的,是傳教士教導的聖經詩歌與西方普羅大眾歌曲。
此時威權不斷受到外來政權與白人居民(台灣原民有「白浪」,夏威夷則有「浩立」haole)挑戰的夏威夷皇室,也開始讓其年輕成員接受西方教育。於1874接下王位的David Kalākaua與妹妹「末代女王」Liliuokalani早年便在皇家學校受正統樂理樂器訓練,他們之後也利用這些知識設法復振夏威夷的傳統歌謠如mele以及hula舞蹈,甚至自己填詞譜曲,如名曲“Aloha ‘Oe”就是Liliuokalani的傑作。
烏克麗麗則深受Kalākaua的喜愛。他不但自己會彈,也常找Madeira島民來宮中表演。一張1889年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正在接待名作家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金銀島》、《化身博士》等書的作者)的國王身旁有樂師彈著烏克麗麗助興。在他的推動下,彈奏烏克麗麗逐漸成為遍及全島男女老少的活動,特別是當時仍居人口多數的原住民,更是這個小樂器的最大支持者。

1889夏威夷國王Kalākaua接待名作家史蒂文生,後面有一烏克麗麗樂師正在彈奏。
說了那麼多,竟還沒談到烏克麗麗這個名詞的來源。早在用以稱呼machete之前,‘ukulele在夏威夷話中指的是另一種西方傳入的東西:貓蚤。‘Uku是「跳蚤、嬌小」的意思,而lele是「蹦跳」。至於為何跳蚤會和樂器扯上關係則有兩種說法。據Tranquada與King的考證,其一是夏威夷原住民在彈machete時的指法靈活多變,彷彿跳蚤在弦間跳躍。
其二是Edward William Purvis這位曾在Kalākaua內閣服務的英國佬,因身材嬌小,在體型魁梧的夏威夷人之間穿梭宛如跳蚤。據說他酷愛machete,曾教導國王彈奏,使得他的綽號與此樂器聯繫起來。Tranquada與King認為後者的說法有些問題,因為其實Purvis與國王的關係不合,在辭職後還曾寫了一本作品諷刺他。作為夏威夷全民樂器的烏克麗麗,不太可能以國王之敵為名。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