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好鄰居,中東在另一個星球?──從新聞學看世人的大小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把法國看成是親密近鄰,並非壞事,然而,如果中東永遠是我們不必關心的另一個星球,中東的問題始終會成為我們的問題。
這世界真的是一個地球村?若然,我們何以對不同鄰居厚此薄彼?
當巴黎遭遇恐怖襲擊之時,黎巴嫩與伊拉克也發生自殺式恐襲,死傷人數眾多。然而,前者引起各國政要聲援,各地人民組織活動支持法國,社交網絡上更是一片紅白藍旗,但中東局勢得到的關注卻非常少。
於是,有人質疑這種大小眼:是富裕國家的人命比較值錢?是我們跟法國比較「熟」,因此有切膚之痛?還是,中東反正長年打仗,流血已非新鮮事,但巴黎恐襲卻是意料之外,因此世人的注目是理所當然?更有人批評,對中東持續的戰火不聞不問、卻換頭像撐法國的行為是偽善的,這指控合理嗎?
美國很近,柬埔寨很遠?
兩個月前,我在「新聞學導論」的課堂上談到歐洲難民時問學生:難民之所以要逃亡,是因為國家有戰亂,但為何新聞只見大量難民湧進歐洲的畫面,很少看到敘利亞的戰亂情況?是的,我們對不同國家的差別待遇,其實也是個新聞傳播學的問題。
任何讀過「新聞學導論」之類課程的人,都不會對「新聞價值」(news value)這個概念感到陌生。所謂新聞價值,就是衡量一則新聞是否具有價值、讀者會否感到興趣的標準。而其中一樣重要的新聞價值,就是接近性(Proximity),即是一則新聞跟當地讀者的接近程度。
這個新聞價值很容易理解:例如一般台北讀者關心高雄新聞多於香港新聞,關心香港新聞又多於新加坡新聞。當其他條件相若(諸如事件的嚴重性或異常性),新聞發生的地方越接近讀者,新聞價值就越高,越有可能被大篇幅報導。但是,在這標準下,為什麼我們常看到英美新聞,卻很少看到跟我們接近得多的柬埔寨或印尼的消息?因為除了地域距離,心理距離也很重要。
雖然美國比柬埔寨遠得多,但我們心理上卻覺得跟美國比較接近。我們都喝可樂,都吃麥當勞,都看好萊塢電影;我們都知道紐約有自由神像、三藩市有金門大橋;我們見歐巴馬的頻率有時比家人還高。相反,我們對柬埔寨知之甚少。同理,對台港澳人來說,東京感覺上比中國長沙更接近,而倫敦感覺上又比印度孟買更接近。這就是心理距離。
看新聞也要親疏有別?
以這次巴黎恐襲為例,巴黎是歐洲大都會,是旅遊勝地,是品味與精緻文化的代表,而法國雖然國力大不如前,但仍堪稱歐陸大國。我們跟巴黎有心理上的接近,因此對法國的大新聞感到興趣,但卻對無日無之的中東戰亂漠不關心;一句「親疏有別」,彷彿可以解答一切疑問。然而,這種態度卻無助於我們了解今天的世界局勢。再者,我們為何感覺跟誰親、跟誰不親,其實又不是那麼自然的事。
「親疏有別」這四個字可以解釋剛才那個關於難民的問題:敘利亞爆發內戰多年,但因為心理距離遙遠,我們從來不關心,或只是略知一二。然而,當難民逃命前往歐洲,為歐洲各國帶來煩惱,我們才因為跟歐洲比較「熟」,心理距離接近,然後去了解。而相關新聞的焦點,也不是某些中東國家為何長年陷於戰火,現在戰況如何,而是──慘了,難民湧至,歐洲國家好頭痛,怎麼辦?主流傳媒的新聞很少分析問題源頭,關心的不是中東何去何從,而是歐洲如何應對大批難民。
箇中原因,是我們接觸到的國際新聞多半來自歐美的大通訊社及大傳媒,諸如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紐約時報》、《泰唔士報》等。這些傳媒以他們的視角與觀點報導國際新聞,提供西方世界的視角。當我們接收這些資訊時,其實也在用他們的目光看世界。倒不是說他們一定有陰謀或會扭曲事實,而是他們難以避免地帶有歐美觀點,甚至是某種中心主義。
因此,難怪我們長久以來看到的國際新聞多見美軍出兵中東,而少見中東人命傷亡,多見iPhone新型號,少見中東女性慘況,甚至,我們在新聞見到英國小狗趣聞的機率,都可能比見到中東國家的內戰為高。當然,我們也不是全然被動的,西方先進國家的新聞也是我們主動追看的。歐美的新知,我們學得很快;我們跟美國人同步用最新款手機,同步看最新的好萊塢片。同時,他們的局限,我們也照單全收,諸如長期對中東世界的忽視或誤解。我們的視野,我們的世界觀,就是由此而來。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地球被分成兩個世界
當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明明存在巨大缺口,很多人卻仍在盲目信仰一套關於「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美麗說辭,深信在全球化之下,因為資訊科技與交通發達,地球已成了一個村,我們不分國界,無分彼此。
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忘了,世界之大,有些國家是被慾望的(如日本或法國),但有些國家是被視為隱形的(有誰知道伊朗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有些國家的新聞是我們的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誰不想緊貼美國的最新科技?),有些國家的新聞則全無實用價值(熟知中東局勢究竟對一個香港上班族有什麼好處?)。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今天的世界絕不是一個地球村,小小的地球被分為兩個世界:一個是被慾望的文明先進世界,越接近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資本就越多;另一個世界有落後又戰火不斷的國度,也有終日被飢荒與疫症摧殘的地方,然而,我們彷彿可以對這世界一無所知而仍然活得很好,因為那是「另一個世界」。
今天世界的問題極度棘手,要用很多的政治智慧與經濟策略去改變。其中,資訊不平衡也是問題癥結之一。如果我們對於某些國家的問題連根本認識都沒有,關心又從何談起?如果我們對某些現狀背後的歷史脈絡一無所知,討論又如何開展?如是,兩個世界之間,又如何有真正的橋樑?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