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日益增強的統戰力道,未來每次選舉都是決定我們生活型態的重大抉擇

面對中國日益增強的統戰力道,未來每次選舉都是決定我們生活型態的重大抉擇
Photo Credit: 臺左維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中國在2016年之後可預期的更直接的統戰力道,如果我們還想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與型態,那就不能只有投票而已了。

11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新加坡進行「兩岸隔海分治66年來雙方領導人第一次見面」,引起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報導。

然而,在馬英九當著習近平與國際媒體的面,承認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做為世界上唯一中國代表的現實情況下,馬英九的公然表態,會使得2016年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從原來的「藍綠對決」轉變為「統獨對決」。

換句話說,2016甚至是以後的選舉,不再是「兩個爛蘋果裡面挑一個比較不爛的」,而是直接要面對我們以及後代子孫要過什麼樣生活型態的重大抉擇關頭了。確實台灣人民可以用2016年的選舉結果來向世界甚至向中國表達,我們所選擇的政治制度以及生活型態,畢竟選票是台灣人的集體意志與訴求轉化成代表的最快方式。

然而,從馬政府執政這7年多來,人民直接感受到的是,台灣在主權、經濟上的倒退,甚至連食衣住行等基本人權都無法安心與滿足。但是現有的民主機制卻無法做出有效的監督與反制,在在反映出代議民主制度本質上的不足。面對中國在2016年之後可預期的更直接的統戰力道,如果我們還想維持現有的生活水準與型態,那就不能只有投票而已了。

政治的其中一種定義即是權威性的價值分配,是分配眾人利益之事,理應由眾人參與。柏拉圖說過:「拒絕參與政治的懲罰之一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古典民主理論中,則將民主視為只是產生統治者的過程。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更悲觀的認為:「(英國)人只有在投票那一天才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說在投票那一天以外的其他時候都是處於被統治的狀態。以這些政治哲學家所提出的觀點,來對照台灣這7年多來的景況,不幸的可說是一語中的。換句話說,坊間流行的:「政治歸政治,OO歸OO」,就是妨礙你做自己的主人最好的政治說詞。

去年九合一選舉後,許多民眾就將之視為318之後階段性任務的達成,期待新上任的政治人物們能夠有一番新的氣象。國民黨卻是從那時候開始最後的抵抗,加速與中國政治整合的腳步。若我們單純把自由投票當作民主的全部,那這樣只是將我們自己應有的權力平白交給他人掌控而已。

政治就跟馬拉松、騎腳踏車、做有氧運動一樣,在親身參與的過程當中,不可能乾淨、也談不上舒服,而且還要持之以恒。現在的台灣,就像被多種慢性病纏身的病人一樣,需要多管齊下才有改善甚至痊癒的機會。而治病無法靠嘴巴、集氣,更不能誤信偏方,關鍵是在於全民願意為這塊土地投入多少關心!

2016 總統大選 banners_920X250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