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鳥籠民主:翁山蘇姬的風光勝選,其實是軍政府早已擬好的劇本?

緬甸的鳥籠民主:翁山蘇姬的風光勝選,其實是軍政府早已擬好的劇本?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年來,緬甸軍方讓國家的政治走上了緬族化和佛教化的道路,翁山蘇姬和她的盟友往後為了鞏固票倉,未必有意願扭轉這個趨勢。他們雖然贏得了國會絕大多數的議席,但還只是個起步;今後如何與軍方斡旋交涉,才是關鍵。

但軍方刻意培植右翼佛教勢力,暗地裡縱容將佛教定為國教的呼聲,甚至任由若開邦北部羅興亞人(Rohingya)聚居的地區發生族群暴亂,目的在於測探翁山蘇姬的應變能力,分化她和少數族群的關係,企圖讓她的國際形象受損。

而翁山蘇姬也清楚知道緬甸族群問題嚴峻,從不輕易發言。她一直拒絕譴責佛教徒對羅興亞人的迫害,在雲南漢族後裔聚居的撣邦又不對無國籍緬甸華人的議題表態(緬甸對國籍問題的繁複處理方式在亞洲罕見),都是為了選舉考量。

具有軍國背景的國家,民主轉型的過程難免顛簸,荊棘滿佈。在亞洲,基本上順利和成功的只有韓國與台灣;面對分裂主義的印尼和菲律賓,文人總統雖然具有強大的民意,選舉也相對公平透明,卻仍然面對一定程度的軍方反撲風險,執政如履薄冰。

民主體制無法確立

我們從泰國過去20年的經驗看到,一旦國家的民主體制無法確立,執政精英、王室和軍方的利益衝突無法解決時,軍事政變實乃必然結果。

事實上,緬甸軍方在設定民主框架之時,對泰國的「民主模式」多有參考。去年曼谷政變以後,泰緬軍方的關係更為密切,互動頻密,頗有向不斷施壓的歐美展現挑釁之意。

就在馬來西亞人歡慶緬甸的「民主成果」,讚歎將比我國走得更快的當兒,其少數民族地區仍然每天發生軍方主導的暴力鎮壓,而翁山蘇姬和全民聯絲毫無力介入;競選期間更發生了克欽族(Kachin)活躍分子因在臉書發表「詆毀軍方」言論而被逮捕的事件。

深受民族和宗教政治所害的馬來西亞人應當明白,巫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UMNO)靠民族主義起家,之後更為了與伊斯蘭黨競爭,開始縱容極端的宗教勢力。只要政治競爭當中參雜了民族和宗教因素,往往就是一條不歸路。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2015年5月,經海路逃至印尼的羅興亞人。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翁山蘇姬是否有意扭轉?

20年來,緬甸軍方讓國家的政治走上了緬族化和佛教化的道路,翁山蘇姬和她的盟友往後為了鞏固票倉,未必有意願扭轉這個趨勢。他們雖然贏得了國會絕大多數的議席,但還只是個起步;今後如何與軍方斡旋交涉,才是關鍵。

尤其是年邁的丹瑞將軍普遍被認為在幕後發揮影響力,他身後的軍隊能否「國家化」,對民主派人士也是一大考驗。但就目前而言,緬甸軍方在制度上已經將死了全民聯,鞏發黨才能大方地承認敗選,絕非因為輸了可以「下次再來」。

緬甸的兩個近鄰─孟加拉和泰國─都經歷過讓人欣羨的政治轉型,在確立民主體制上卻是乏善可陳,始終無法徹底擺脫軍方干政,倒退往往就在一瞬間。

諷刺的是,曾經比緬甸民主的泰國,其軍方如今居然認為緬甸的制度「青出於藍」,因此還在斟酌新憲法,盡量「完善制度」,讓一度以為自己活在東南亞最民主國家而沾沾自喜的泰國民主派人士五味雜陳。

本文獲當今大馬授權刊登,原文請見〈緬甸的鳥籠民主:昂山舒吉無法解決的事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