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忽然20年!細數1995年那些令人懷念的「九〇」經典專輯

忽然20年!細數1995年那些令人懷念的「九〇」經典專輯
Photo Credit: Oasi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來這些1995年出版的專輯也歷經了20個寒暑,讓我們細數這些在1995年走在尖峰的聲音、以及他們當年迷人的模樣。

文:維尼

2015年間,時常收到某張經典專輯又歡慶發行20週年的消息;想來這些1995年出版的專輯也歷經了20個寒暑,讓我們細數這些在1995年走在尖峰的聲音、以及他們當年迷人的模樣。

Brit-Pop:英倫大舉入侵

Brit-Pop在1995年時正在浪頭上,領先鋒的Oasis與Blur在當年相繼發了片;Oasis的第二張專輯《(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無疑地是銷售量與單曲經典程度的霸主,而Blur的《The Great Escape》則延續他們擺盪在玩世不恭與好孩子的調調,是Blur全盛時期的持平佳作。

在媒體炒作的鎂光燈之外, Pulp在沉潛幾年後將士用命,加上主唱Jarvis Cocker神來好幾筆的歌詞挹注,成就了一代傳奇名盤《Different Class》,這是張冷靜卻戲謔的作品,也是樂團對於當代英國社會的最好切片。

此外,The Verve在1995年雖然還沒上升到暢銷狀態,但冷冽迷幻的《A Northern Soul》絕對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好作品;另一方面,Radiohead以大塊吉他搖滾的《The Bends》證明了自己對搖滾樂的野心,這張專輯裡的風景倒不特別地「英倫」,而聽眾一直要到日後才明瞭電台頭想表達的異質性。

如今,Brit-Pop已是明日黃花,雖然第二代Oasis曾在2009年造訪台灣,但兄弟倆鬧彆扭後處於分家的狀態;Blur、The Verve與 Pulp先後重組,也面臨了不同的命運:從精瘦少年變成大叔的Blur勤勞地巡迴、錄音發片,The Verve與Pulp則是短暫地曇花一現後又回到樂迷的記憶裡。走得最久的反而是當年離Brit-Pop光譜最遠的Radiohead,持續在日後作品中變形著。

北美大陸:在搖滾與嘻哈的交界

對北美樂迷來說,1995年是休養生息與展望的一年,從Kurt Cobain離開人世的漩渦中抽身後,搖滾樂並未頓失重心;隨著東西岸的饒舌之爭越演越烈,順勢將嘻哈樂推上另一層次;在網際網路與mp3真正爆發前,北美的發行與音樂版圖,仍保持著多元的面貌。

芝加哥另類搖滾The Smashing Pumpkins端出最經典的雙唱片大作《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用他們的才氣留住了許多人的青春,Alanis Morissette以《Jagged Little Pill》抱走了包括「年度最佳唱片」在內的五座葛萊美獎,以及三千萬張的史詩級銷量。英年早逝的民謠奇才Elliott Smith出版同名專輯《Elliott Smith》,繼續書寫寂寞詩篇;而壯年的紐約Sonic Youth玩得正開心,1995年專輯《Washing Machine》是辨識度最高的樂團T恤之一。

重生自Nirvana灰燼中的Foo Fighters當年是不被大眾看好的新樂隊,從1995年發行同名專輯《Foo Fighters》至今成為震耳欲聾的硬派搖滾樂團,是Dave Grohl二十年漫漫長路;由Nirvana製作人Butch Vig與一干樂團老將眾星拱月,擁有冷豔酷勁女主唱的Garbage同樣也選在1995年出道,同名專輯《Garbage》其中電氣節拍現在聽來仍舊新意不減。

自70年代萌芽以來,嘻哈已是1995年的主流樂風之一;2 Pac在情人節當天入監服刑時,發行了《Me Against the World》,一張無懈可擊的饒舌經典。東岸方面,武當幫猛將GZA的《Liquid Swords》是張講述黑暗、街頭的概念性專輯,不賣弄節拍與過度編曲,單純用硬派歌詞決勝負,又成就一張饒舌經典。

1995年也是R&B傳奇D’Angelo的出道年,優雅機巧的同名專輯《D’Angelo》是他出道20年來僅有的三張珍貴專輯之一,游刃有餘的人聲表現自是不在話下,在細緻的真實樂器火力支援下,為嘻哈樂拓展了許多可能性。來自費城的知識份子The Roots在獲得第一份主流廠牌合約後,1995年發行的《Do You Want More?!!!??! 》大動作揉合爵士與嘻哈,實在精彩萬分。

那些依舊特異的聲音

除去以地域性、樂種來聆聽之外,1995年還發行了許多無法歸類的經典。

冰島精靈Björk的《Post》以她獨一無二的嗓音作為蟲洞,自由來去電音、工業搖滾、Trip-Hop間,至今仍是聆聽Björk的入門盤。提到Trip-Hop,英倫說唱人Tricky無預警發行的《Maxinquaye》為世人展示了Trip-Hop在聲響之外的另一種黑暗、低沉面向;另一方面,紐約傳奇實驗名團Swans發行了《The Great Annihilator》,這張號稱Swans最好搞懂的專輯,是試著在大塊聲響之外安放上旋律的成果,通篇充滿了奇異的喜悅感。

英倫電音怪人Aphex Twin發行了《…I Care Because You Do》,與當代流行的Techno不同的是,他強行將低限主義的理念與Drum ’n’ Bass移植其中,卻大受歡迎;從Uncle Tupelo脫隊後成立的Wilco也選在1995年成團,發行首張專輯《A.M.》,往後 Wilco 的另類鄉村搖滾風格也昭然若揭。

這年暗潮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