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穆斯林雄視歐洲,直到遇上了法國大革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穆斯林史上首度感到其信仰受到西方的威脅,是在法國大革命時代。在穆斯林看來,革命的宣傳並不是以舊宗教的名義,而是本身具有誘惑性的、新的意識型態。鄂圖曼人開始感受到這種威脅,這種徵兆出現在1798年春,鄂圖曼的國務卿寫了外交備忘錄,用來指導國務會議之用。
文:柏納.路易斯(Bernard Lewise),英裔美國猶太歷史學者,舉世聞名的中東史權威。
不管是到東歐或西歐的穆斯林失土,穆斯林所留下的文字透露著一種感觸:這些是伊斯蘭的版圖,被佔走是一種錯誤,注定終將恢復。連短期的佔領也可以拿來證明這一點。1763年,瑞斯米·額芬迪訪問了波蘭的卡梅尼茨(Kameniets)堡壘,這裡曾在1672到1699年間被鄂圖曼人佔領。
在看到叫拜塔上有著落成的日期和《古蘭經》經文時,瑞斯米大受感動:「當我誦讀這段文字時,從內心裡禱告,若將這些地方還給伊斯蘭,一定能使造物主喜悅,使正道的話語成為喚拜樓上的回音。」直到1779年,西班牙的摩洛哥大使穆罕默德.伊本.烏斯曼.米克納西(Muḥammad ibn `Uthmān al-Miknāsī),每提到一個地名,就一定跟著這麼一句「願真主把它還給伊斯蘭。」
面臨歷史變局時的觀感
一般的穆斯林並不認為,基督宗教對伊斯蘭而言構成宗教上的威脅,即使基督教軍在西班牙,以及之後在東南歐的節節勝戰,這種威脅仍然被看成是政治和軍事上、而不是宗教上的威脅。即使是戰敗的穆斯林,說到要在真主的啟示中,選擇一種較早、較不完整的型態,仍然是荒謬、不值一顧的。
還有,心悅誠服從伊斯蘭改宗基督宗教的穆斯林,實在是少之又少。在穆斯林的國度中叛教(改宗要有別的穆斯林在場),是大逆不道的。不過就算在基督教國家,朝野也寧可穆斯林照著教法的指導而移民,也不要臣服於基督宗教的統治,在他們看來,強迫性的改宗算不上誠心誠意。
穆斯林史上首度感到其信仰受到西方的威脅,是在法國大革命時代。在穆斯林看來,革命的宣傳並不是以舊宗教的名義,而是本身具有誘惑性的、新的意識型態。鄂圖曼人開始感受到這種威脅,這種徵兆出現在1798年春,鄂圖曼的國務卿寫了外交備忘錄,用來指導國務會議之用。
在說明了近來發生在法國的事件的來歷之後,國務卿表示:「知名的無神論者伏爾泰、盧梭,和這類的唯物主義者印製、出版了各種作品,裡頭包含了(願真主佑助我們),對聖潔的先知和偉大的國王的侮辱和誣衊,廢除所有宗教的主張,以及有關平等和共和的甜言蜜語,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詞句,用老百姓的語言來冷嘲熱諷⋯⋯。」
在法國入侵埃及時,造成了更迫切的、新的威脅,使得鄂圖曼帝國投入了今日所謂的心理戰。在蘇丹發給穆斯林人民的一份文告當中(用了阿拉伯文和突厥文兩種文字),有關革命黨人的邪惡,有如下大段的描述:「法國(願真主摧毀他們的住處、扳倒他們的旗幟,因為他們是殘暴的不信道者、抱持異議的罪人)並不認天地之主的獨一,也不相信審判日的代理人的使命,還廢除了所有宗教,否認了後世及其懲罰。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他們不相信復活之日,硬說只有時間的流逝才能毀滅我們,還說世上只有子宮才能生出我們,只有大地才能吞食我們,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復活,沒有所謂清算,沒有審判,沒有報應,沒有審問,沒有答辯⋯⋯。
他們斷言,先知的天經是明顯的偽造,而《古蘭經》、《討拉特》(譯註:在基督教是指《舊約》首五卷,即摩西五經;在伊斯蘭,似乎泛指《舊約》)、《引支勒》(譯註:福音書,亦即泛指《新約》),不過是謊言和廢話,而那些自稱先知的人⋯⋯哄騙了無知的人們⋯⋯說所有人在人的屬性上是平等的,在人的身分上是相似的,沒有任何人優於別人,每個人各管各的靈魂,各謀各的生計。
他們憑著這種空虛的信念、荒謬的見解,弄出了新的信條和法律,照著惡魔的耳語,建立新的事物,破壞了宗教的基礎,一味幹著違背天意的事情,放縱自己的七情六慾,隨著誘惑落入罪惡而不知,老百姓成了語無倫次的瘋子,到處散播對宗教的背叛,在各國國王之間挑撥離間。」
文告的作者要大家提防法國的騙術:「他們用欺騙的書籍和虛偽的謊言,告訴各個宗派說:『我們屬於你,屬於你的宗教和你的社群。』然後對大家做出空洞的承諾,提出可怕的警告。」法國人搞垮歐洲之後,把目光投向了東方。「於是乎,他們將邪惡的陰謀,轉向了穆罕默德的社群⋯⋯。」
這些話講得不錯,伊斯蘭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具威脅性的意識型態和哲學的挑戰,威脅到穆斯林的教法和社會的根基。就穆斯林的經歷來說,這是前所未見的。伊斯蘭在征服和同化中東的古代社會後,曾遭遇過三大文明,即印度、中國和歐洲。其中只有一個,亦即歐洲文明被視為擁有名符其實的宗教,成為可能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替代伊斯蘭勢力的方案。
但基督宗教在碰到伊斯蘭時,從來都是先撤退,基督教強國頂多只能抵擋穆斯林武力的進犯。誠然,在中世紀的全盛時期,伊斯蘭神學曾遭遇到希臘哲學和科學的挑戰,但由於這個挑戰局限在一定範圍,且來自於受征服者的文化,所以被克服、打消了。有些希臘文化的遺產被伊斯蘭整合了,有些則被摒棄。
但伊斯蘭面臨的新的挑戰──歐洲的世俗主義(secularism),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它的層面多、勢力大,範圍廣得許多;再者,這次是來自征服者、而非被征服者的世界。有種不受基督宗教界定的哲學,在某個富有、強盛且擴張迅速的社會上顯示出來。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