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絕不說出口」的決策風格,蔡英文究竟是深思熟慮,還是空心蔡?

「做不到絕不說出口」的決策風格,蔡英文究竟是深思熟慮,還是空心蔡?
Photo Credit: 蔡英文FB專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張瀞文

蔡英文曾經說過,她的學習習慣是,一定等自己充分理解後,這項新知識才會進入她的系統。每當發生什麼事件或得處理什麼狀況時,她很自然就會連結到大腦的資料庫,去搜尋可供參考的相關資料、檔案,或者是要再建立一個新的檔案。

對於政策,她也是抱持同樣的態度。剛開始參與選舉時,很多人對蔡英文說,政策不重要,但是她就不信邪,因為對她來說,政策的開始、形成過程跟結果是同樣重要的。現在她的幕僚們都知道,所有的政策要端得出檯面,一定要過三關,第一關「要說服蔡英文」、第二關「要做得到」、第三關「要能夠禁得起社會大眾的檢驗」。

過去在陸委會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長任內,蔡英文「嚴謹、思考縝密、解說詳盡」的作風,幕僚們早有耳聞。

「開會時,她不多話,靜靜聽著大家報告,一聽出有錯會立刻糾正。」一位陸委會幕僚回憶。許多幕僚對於有事要向蔡英文報告,心理壓力都頗大,因為蔡英文「連珠炮」式的發問,常常問得部屬「皮皮剉」,為此,幕僚要不事前多看資料,要不抱著一大堆資料上場「應戰」。「想要得到她的支持必須用道理說服她,但是光要說服她,就已經很不容易。」前經建會副主委、現任蔡英文競選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有點哀怨的說。

推行民主政治之後,每一屆執政黨都有著打動人心,讓人心懷憧憬的誘人口號,但是到頭來民眾卻發現,這些真的都只是口號而已。這其中又以馬總統在2008年競選期間提出的六三三(經濟成長率6%、國民所得三萬美元、失業率降至3%)最具代表性。

幾次的選舉下來,民眾早就看穿政治人物「說一套、做一套」的戲碼,有的民眾甚至會說「候選人推出的政策白皮書,不就是抄一抄,寫一寫的選舉文宣?」、「這個國家搞政治的,到底有沒有一個人能說話算數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蔡英文對於提出的政策還要這麼謹慎?因為對她而言,這種對於政策精準度的掌握來自於決策前的充分準備階段,就跟她的學習過程一樣,如果沒有充分理解,她不會貿然下決定,所有策略以及政策的進度,來自於她對於事情的掌握程度有多少。

但是蔡英文這種做事情不躁進,要求有十足把握才出手的行事作風,也可能造成過於保守和謹小慎微,部分黨內人士說她「只打界內安全球」,反對黨以及外界甚至批評她「魄力不足」,但是「不躁進的行事作風」卻是她在陸委會主委期間,能夠成功穩住紛爭不斷、詭譎多變的兩岸情勢,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蔡英文制定決策的整體過程是這樣的,在初期階段,她會盡量吸收大量的資料跟實例、高度客觀的專業知識,然後進入集體討論跟衝突階段,最後根據所有資料確定政策。她從過去從事兩岸事務的決策經驗中,了解到很多專業決策或是政治決策,經常是在諸多不可掌握的變數裡面做決定,往往面臨五一%和四九%間的拉扯跟抉擇,一旦權重放錯,接下來可能步步錯,所以一個政策必須要看得夠深遠。

想「後面五手」的做事方法

蔡英文做事方法就像下圍棋。她認為,任何事情不能只考慮第一手,而要想五手,想後面好幾手。因為想得夠遠、夠深,所以許多在第一階段思考時認為理所當然的政策,一旦進入第二、第三層思考時,就會發現並不一定如此。身邊的親友認為蔡英文做事謹慎的態度就像她的父親蔡潔生,蔡英文則說:「對問題抽絲剝繭、思考完整,問題就不難解決。」

所以一開始在蒐集資料階段,她會大量閱讀,請專家進行報告、討論,然後將資料在記憶中一一歸檔。「她像海綿一樣,一直吸收一直吸收,學習、融會貫通的速度比其他人都還要快。」與蔡英文共事多年的詹志宏說。

「很多政治人物聽到政策就坐不住,但她可以耐著性子,開一場又一場沒完沒了的政策會,而且是非常專注地聆聽,甚至還不時地拋出問題。」前財政部長、現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執行長林全補充。陸委會前副主委林中斌就曾經說,蔡英文具備了以對手的角度設身處地去看待問題的能力,透過對手的觀點來看待雙方面對的共同問題。

另外,蔡英文能夠迅速掌握不同事件彼此之間的脈絡及關聯性,然後再從自己的記憶檔案中整理出頭緒,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她在這方面的能力得天獨厚,連幕僚都嘖嘖稱奇。例如:這幾年她到台灣各地走了好幾圈,親自到第一線了解各行各業目前所面臨的難題,這些產業問題就會連結到她在WTO談判、甚至是行政院副院長任內,她所負責財經部會以及經續會召開時所建立的資料庫,搜尋出可供參考的相關資料。當這些問題在她腦子裡轉了一圈出來,她知道現在的台灣社會,就是一個必須要從以前風險低、算成本、算毛利的時代,走上高風險、高價值的經濟形態,因為「算成本」的那條路已經被其他國家占走,台灣沒辦法走回那一條熟悉的老路,而高風險、高價值是必須一次一次嘗試才有成功的機會,於是她提出了「新經濟政策」。

蔡英文剛接民進黨主席的位置之後,並沒有一絲的喜悅感,有一段時間,她常常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思索著民進黨的未來。

在她眼裡,當時的民進黨除了沒錢,最重要的是失去了民心,但是要贏回民心,需要一點一滴的累積,這些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產生本質上的變化,這也意味著,想要贏回民心,重新取得民眾的信任,蔡英文就必須有「持久戰」的準備。蔡英文知道,民進黨八年執政歷經的風風雨雨,在於人才及執政經驗不足,現在雖然在野,但曾經執政八年,民進黨現在已經是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要贏回民眾的信心,就必須讓民眾願意相信,民進黨不是個僅有意識形態之爭的政黨,也不是僅會在街頭抗爭的政黨,它歷經八年執政、八年在野,經過深刻反省,它現在已經是個有政策論述以及執政能力的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