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馬來西亞在台白領的觀察:留台工作大鬆綁後,令人憂心的可能發展

一位馬來西亞在台白領的觀察:留台工作大鬆綁後,令人憂心的可能發展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讚成台灣針對外籍白領專才進行鬆綁,製造更多誘因讓更多人才更方便,並且認同台灣這個社會的外籍專才繼續留下來貢獻心力,但如何執行卻是一大挑戰

文:何漢昇(作者為馬來西亞人,現於台灣任職國貿專員)

首先,作為一個因為僑外生評點制度而留臺工作的外籍白領,在此要先對中華民國政府表示感謝,也因為政府之前拍板決定鬆綁僑外生留臺工作的決策,無形中為我人生中的選項多開了一扇門,可以繼續看看台灣不同的風景。但是作為一個評點制度下的受惠者,我也對近日勞動部更大程度的鬆綁白領、藍領、僑外生、外籍人才留台工作表示幾點憂慮。

針對僑外生留臺工作而言,其實現行的法規是要達到70分的評點制度,與以前需要兩年工作經驗並且薪水要達到新台幣48,000元而言已經是非常寬鬆了,只要不要太差,基本上都可以達到。而即將實行的法規中刪除了營業額和資本額的部分,我認為則需要從長計議。

因為目前先行法規中,公司如果要聘請僑外生的話,年營業額需要達到1,000萬,經過側面了解,如果是貿易買賣的話其實一千萬的年營業額並不難達到。如果是貿易買賣年營業額沒有達到一千萬,那麼我也會懷疑公司是否有需要聘請到外籍白領人才。

當然一些行業如攝影等,如果這個行業很難達到1,000萬年營業額的話,應該考量的是申請人是否有得獎經歷或一些特殊專才,而非直接刪除公司資本額和營業額部分。因為有這些的設定,也可讓留臺的僑外生得以在規模更大的公司工作,對僑外生而言其實也更有保障。

我也特別注意到海外青年技術班和高職建教僑生也適用與評點制度,就我所知目前的海外青年技術班畢業的學生並不等於台灣的大學學歷,似乎要再低一階。目前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已經有過剩的現象,而這批畢業的僑生是否會和本地生搶工作從而衍生出另外一個社會問題?

台灣目前也適逢少子化浪潮侵襲,未來會有更多不適格的大學退場,如果這些大學向外招生並且打出類似標語「畢業既在台就業」 ,加上目前政府大幅鬆綁工作權,可能讓一些人因此就讀該校,但未來若果競爭力不足沒辦法直接在臺就業,相信又是另一個問題。

再者明年1月16台灣就要舉行總統大選,基於時間非常靠近兼且在形勢未定之下,馬政府此次的決策是否會被新政府延續尚在未知之數,如此倉促是否有其必要,這相信是值得探討。另外,政府在做這項決策時,廣大台灣民眾是否了解政府背後修法的意思?

這個課題如果沒有持續講解並且溝通的話,其實很容易會演變成「外勞來台搶工作,台灣人沒工作」的議題,不禁徒增困擾,也重蹈去年倉促通過服貿協議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動蕩。在工作這段期間,甚至有台灣人問我有沒有投票權,可見對台灣人而言,他們其實對我的身份不大了解,而這些其實都是政府需要持續溝通,並讓民眾去了解的部分。

而台灣的景氣問題其實也是我所關注的,在台灣工作的這段期間,我也察覺台灣目前的景氣其實不是太好,尤其是面板廠和電子業有相當多的台灣人目前都是在放無薪假中,而經濟日報近日更報導《台灣循環性失業大增 警訊浮現》,以目前的景氣狀況,如果過多的勞動力進入市場,但卻只是搶太低階或技術性不高的工作,相信這也違背當初修法的目的。

未曾遇有工作機會之失業者遭遇的困難

曾遇有工作機會之失業者未就業原因

我贊成台灣針對外籍白領專才進行鬆綁,製造更多誘因讓更多人才更方便,並且認同台灣這個社會的外籍專才繼續留下來貢獻心力,但如何執行卻是一大挑戰,如果留台工作的人申請的是7-11店員、全家店員和外場服務員工作的話,那麼政府要如何因應?台灣社會需要的應該是可以帶動社會整體向上發展的專才,並且進行產業轉型才是正道,切莫因此開了一個缺口,造成社會更加對立。

相關新聞:白領、藍領、僑生留台大鬆綁 總工會:政府也要解決台灣青年的失業率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