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輸掉香港島的炮戰:中國最強防衛的砲台,一開始便土崩瓦解...

輸掉香港島的炮戰:中國最強防衛的砲台,一開始便土崩瓦解...
虎門沙角炮台一角。照片由作者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問題核心並不在於林則徐銷煙、關天培部署失誤,琦善弛禁,又或者文官弄武,而可能是在於「奸臣模式」正在運作...

1841年1月7日,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偷襲沙角大角炮台後,義律(Charles Elliot)以其作為勒索琦善來換取香港島的籌碼。

沙角大角炮台是號稱清朝最強大的虎門三重門戶防衛體系的第一門戶。按戰略而言,「防衛」之意是防止英軍由伶仃洋闖入獅子洋,直達黃埔。但假如英軍不是直闖獅子洋而先直接攻擊個別炮台,那麼個別炮台門戶便孤立無援,變成戰靶,莫說防衛英軍北上,就連炮台本身的防衛也成問題。

虎門防禦作戰示意圖。圖片由作者提供。

虎門防禦作戰示意圖。圖片由作者提供。

編制方面,虎門炮台總設計師關天培設計的火炮數目,只是根據1833和1838年英軍攻打虎門敵艦數艘來編制,但實際上1841年攻打二角炮台的敵炮數目,卻遠超虎門設計的防御能力。

炮的質量方面,虎門炮台沒有炮架,沒有瞄準器,亦沒有炮規,士兵靠經驗瞄準。而且,火葯配方亦不標準。

號稱最強防衛 旋即土崩瓦解

那麼,英帝派來攻打沙角大角艦隊的質量又如何?人家派來打沙角的Hyacinth, Larne, calliope,和大角的Druid, Columbine, Modeste,只是六級艦中的第五級快速艦,平均載炮只有24棵,而非載炮超過80-90的戰列艦1

而英海軍以三艦攻打作為信砲的沙角砲台時,實際上不是直闖,而是直接攻擊炮台加陸軍背後包抄,沙角(和大角)的信砲功能當然蕩然無存,而在三四公里外橫檔一綫的關天培,亦只能夠眼睜睜看著二角被英軍逐一撃破,什麼也做不到。

因此可以說,1839年琦善令關天培在虎門設置的強化防禦,和1841年琦善在虎門炮台作「藉以虛張聲勢,俾該夷知我有備」的增兵,只是對滿足道光帝的「剿」夷才有存在意義,對英軍來說卻只是個提供實戰演習的機會。

作為當時清朝最強的廣東水師,第一次鴉片戰役中除鎮江之戰之外,在沙角大角作戰亦是最為奮勇,並且擁有號稱最強防衛的虎門砲台三重門戶,卻一開始便土崩瓦解。

天朝不會錯 錯的是「奸臣」

問題核心並不在於林則徐銷煙、關天培部署失誤,琦善弛禁,又或者文官弄武,而可能是在於「奸臣模式」正在運作——那些不肖「奸臣」沒有按本子辦事,以維護天朝聖賢和保守制度的絕對正確性。當出了盆子後,天朝又找奸臣作聖賢和保守制度過失的替死鬼,來隱藏天朝的不正確,如此重復不斷。

於是,大清每一次戰敗後的任務不是要進行什麼改革,而是要更加強化舊體制——更擁護奸臣模式和更加保守。這可能是導致晩清「喪權辱國」其中一個重要因。

其實,第一次鴉片戰爭割讓的只有香港島,大清輸得實在算少了。在簽訂《南京條約》前主動提出將香港島雙手獻上英國的道光帝2,應該感謝琦善的努力才對。到頭來,在174年後回顧,中國當年割讓香港的「損失」,比起繼續擁有香港,會否可能贏得還要多?

註:

  1. 《鴉片戰爭中的中英船炮比較研究》,強建雄劉鴻亮著,第72-76頁。
  2. 《籌辦夷務始末》卷五十四,第2054-2055頁。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