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我到底聽了什麼?2015年度華語專輯與推薦單曲15首

我到底聽了什麼?2015年度華語專輯與推薦單曲15首
Photo Credit: 陳珊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想忘記的聲音,就是那些曲末的殘音韻影,以及開展時追索吟唱的空隙。

我的2015年度華語專輯(排序不分名次)

這年頭,不會再輕易因為「突破」就加分,但蔡健雅這突破,確實迷人。不只是過水沾一下電音或重拍,蔡健雅連歌唱詮釋方式與美感氣息的形象都一甩過往特質,透過嘗試而創造了嶄新的聲響特質,從製作物呈現到歌者,都是包容與節制感兼容的自我。這是蔡健雅近年來最本我,難度最高,也最特別的作品。

上哪找這麼悶騷狂亂的抒情靈魂?沒了,肯定只能是堯十三了。堯十三比宋冬野更野性,比起馬頔,那更是蒼涼絕世太多。他的曲式破碎迴轉,詭譎而熱淚,一場絕佳的民謠人生面向,銳利切下的詞兒,精準而灑脫。華語世界裡的奇景,專輯所能收納的只是幾口氣,卻也足夠捉住那些時間的分寸啊。〈失之島〉是我今年聽過最掉淚的歌曲。

  • 陳珊妮《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

企劃完整面向的全面成功,一整個是世代面向的文藝包裹,也只有自信歌者陳珊妮,用得起這般何止經典的裝備。詞曲的多方邀約,卻完全只襯托出陳珊妮的各類註述,絲毫不可能喧賓奪主。

  • 陳昇《是否,你還記得》

當然已不再是溫婉的小調,或抒情的金曲,陳昇的人生來到這一步,更像一個說書人,只因對世間還有依戀,在那諸多反叛與不捨間,他的做自己不是刻意的藝術品,更像公園阿伯的完美聊天內容,有些時不我允,但值得珍貴的筆記著。

暴戾之氣搖滾迸射,張狂年少的回神,如今五條人化骨綿掌,重回故土意念中的依戀,當然不僅對著姑娘唱,更多是因姑娘而生的故事,鄉愁與情仇一旦相連,你還怕著少男情懷,少年維特,然五條人已用世上絕無僅有的崎嶇感,創造出聽似邊緣,卻獨門老滷似的民謠語彙。

光是〈空隙〉這樣的曲子,就已經壓倒了檯面上一眾民謠女伶。從開場吟唱的奔放收納,緩急一氣,都會女聲的形象已經跳脫了過度俗麗或清秀的單一。是這樣自然而然而不刻意,讓專輯成為年度最溫暖,最私密,有些時候也帶著愁緒,然一切順理成章只因岑寧兒。終於等到完整專輯,製作水平的高度也一併值得注目。

在新專輯打造了自我的新生,那並非旋律取向,更多是適切的在挑戰類型歌曲的格局中,凸顯「這就是我」的犀利,小段落之間各式民謠與電音,爵士與Indie Rock聲響的綿密相疊,居然密集而情感豐沛至此。包羅萬象卻不再脫韁,不僅足具備個人代表性,對於一個創作歌者階段式的期待,已堪稱圓滿。

本年度最特異的搖滾作品之一,西班牙語的歌唱中,承襲了他國另類民謠中的綺思,然此團不只提供異國想像,團員與製作人大麻與主腦Chema的默契一流,演出時流暢的心如止水直接帶入專輯,值得細細的聽,聽那台灣樂團少見的渾然,哪怕只是小品的堆疊,也具備一隅內涵的留心。

很難在台灣音樂的任一系譜中找到許哲珮,然而透過近幾張作品,與製作人的默契磨合,加上自然而然散發的多元本質,聽似沒有金曲,卻演繹出別致而無可取代的討喜。在概念上,比起前作更篤定流暢,其音樂語彙與歌唱表達都具備穿透語言的實力。一個必須聽完整張方知其後座力的作品,反覆聆聽後,其中經驗況味與精妙的小巧,已不經加工,完美混合。

換了主唱後,吉他手兼創作首腦林文森自己跳下來唱。程度上來說,固然不再如過往討喜,吉他曲式上的音牆感也轉換得較為細膩敘事,搭配著文森全台第一人的台語搖滾寫詞,唱得是絲絲入扣。多首歌曲已經好聽到了芭樂程度,整體專輯聲響不追潮流新穎,而回望著現階段樂團所能做到的線條。川秋沙做了一張厚實成績,有別於以往的4AD迷幻感,這次他們想用吉他說的故事像是一場精緻野台搖滾戲曲。

對這樣的創作者而言,難在,要前進嗎?多遠?就此安定深沈嗎?或者,兩者皆有一些?我想提聲響的概念,雷光夏的歌聲已經好久沒有這麼緊實的,如同被擁抱,用安然來說都太過輕易,甚至有種親密感,像是歌者極度信任著那些段落中的音調/音色。

對我而言雷光夏的歌聲演繹更像是一個樂器,在專輯中扮演著旋律的指揮,那早就不是「唱」而已,要多麼緊密,多麼靠近,多麼理解自己,才能信任作品就此袒露呀。不想忘記的聲音,就是那些曲末的殘音韻影,以及開展時追索吟唱的空隙。

我的2015年度華語單曲15首(排序不分名次)

台語加後搖滾,史上罕見,唱者悲鳴,悲而不傷,與強勢襯鋪的吉他回音共陣,完整敘述詞意的愁憾。

林宥嘉唱起自己寫的歌,情緒力度放置得宜,口氣前所未有順暢,加上陳珊妮交待文明與日常情感交錯的極好啟示,構成鮮明俐落的陳述。電氛圍與鋼琴緩和疊上,音韻表達綿長繚繞。

一首超級難以入歌的詩,吳志寧將語言節奏段落明分,細紋溫火慢燉,後而高潮一波波,張力與詮釋都超越了自己過往的格局,耐心與節制的作品。

從頭到尾,歌曲速度都浸泡在深邃的迷離,歌聲不張揚,無刻意求索悲淒,卻讓聽者涼心莫名,迴盪著「親愛的」,那簡單親暱的呼求卻如此難言,在薄霧上寫下有緣無份的名字。

一開場就真正威震八方驚動萬教,乍聽猛力催,聲響最大化,所有取樣絲毫無刻意感,層次分明乾淨,足現此樂團銳利內斂兼具,真正台味十足的異秀作品。

沒有意料中的悲愴,整首曲子熱鬧豐富,編寫製作多層次器樂,都堪稱濁水溪式華麗,曲末引出的革命談話,完滿的圈起時代反思。

聽這詞,「多麼幸福沒有權利不滿足」,岑寧兒對人生百態已穿透領悟到此等程度,真是一如曲名,無能為力的空隙,仍有看似無濟的勇氣。錄音乾淨得叫人大氣不敢喘,僅一把吉他,空間卻立體如此,編寫極簡,聲音演繹飽滿難以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