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想忘記的聲音,就是那些曲末的殘音韻影,以及開展時追索吟唱的空隙。
我的2015年度華語專輯(排序不分名次)
- 蔡健雅《失語者》
這年頭,不會再輕易因為「突破」就加分,但蔡健雅這突破,確實迷人。不只是過水沾一下電音或重拍,蔡健雅連歌唱詮釋方式與美感氣息的形象都一甩過往特質,透過嘗試而創造了嶄新的聲響特質,從製作物呈現到歌者,都是包容與節制感兼容的自我。這是蔡健雅近年來最本我,難度最高,也最特別的作品。
- 堯十三《飛船,宇航員》
上哪找這麼悶騷狂亂的抒情靈魂?沒了,肯定只能是堯十三了。堯十三比宋冬野更野性,比起馬頔,那更是蒼涼絕世太多。他的曲式破碎迴轉,詭譎而熱淚,一場絕佳的民謠人生面向,銳利切下的詞兒,精準而灑脫。華語世界裡的奇景,專輯所能收納的只是幾口氣,卻也足夠捉住那些時間的分寸啊。〈失之島〉是我今年聽過最掉淚的歌曲。
- 陳珊妮《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
企劃完整面向的全面成功,一整個是世代面向的文藝包裹,也只有自信歌者陳珊妮,用得起這般何止經典的裝備。詞曲的多方邀約,卻完全只襯托出陳珊妮的各類註述,絲毫不可能喧賓奪主。
- 陳昇《是否,你還記得》
當然已不再是溫婉的小調,或抒情的金曲,陳昇的人生來到這一步,更像一個說書人,只因對世間還有依戀,在那諸多反叛與不捨間,他的做自己不是刻意的藝術品,更像公園阿伯的完美聊天內容,有些時不我允,但值得珍貴的筆記著。
- 五條人《廣東姑娘》
暴戾之氣搖滾迸射,張狂年少的回神,如今五條人化骨綿掌,重回故土意念中的依戀,當然不僅對著姑娘唱,更多是因姑娘而生的故事,鄉愁與情仇一旦相連,你還怕著少男情懷,少年維特,然五條人已用世上絕無僅有的崎嶇感,創造出聽似邊緣,卻獨門老滷似的民謠語彙。
- 岑寧兒《Here》
光是〈空隙〉這樣的曲子,就已經壓倒了檯面上一眾民謠女伶。從開場吟唱的奔放收納,緩急一氣,都會女聲的形象已經跳脫了過度俗麗或清秀的單一。是這樣自然而然而不刻意,讓專輯成為年度最溫暖,最私密,有些時候也帶著愁緒,然一切順理成章只因岑寧兒。終於等到完整專輯,製作水平的高度也一併值得注目。
- Easy Shen《如果身體全部開放了》
在新專輯打造了自我的新生,那並非旋律取向,更多是適切的在挑戰類型歌曲的格局中,凸顯「這就是我」的犀利,小段落之間各式民謠與電音,爵士與Indie Rock聲響的綿密相疊,居然密集而情感豐沛至此。包羅萬象卻不再脫韁,不僅足具備個人代表性,對於一個創作歌者階段式的期待,已堪稱圓滿。
- Duda Deportiva《體育困惑》
本年度最特異的搖滾作品之一,西班牙語的歌唱中,承襲了他國另類民謠中的綺思,然此團不只提供異國想像,團員與製作人大麻與主腦Chema的默契一流,演出時流暢的心如止水直接帶入專輯,值得細細的聽,聽那台灣樂團少見的渾然,哪怕只是小品的堆疊,也具備一隅內涵的留心。
- 許哲珮《搖擺電力公司》
很難在台灣音樂的任一系譜中找到許哲珮,然而透過近幾張作品,與製作人的默契磨合,加上自然而然散發的多元本質,聽似沒有金曲,卻演繹出別致而無可取代的討喜。在概念上,比起前作更篤定流暢,其音樂語彙與歌唱表達都具備穿透語言的實力。一個必須聽完整張方知其後座力的作品,反覆聆聽後,其中經驗況味與精妙的小巧,已不經加工,完美混合。
- 川秋沙《白噪音》
換了主唱後,吉他手兼創作首腦林文森自己跳下來唱。程度上來說,固然不再如過往討喜,吉他曲式上的音牆感也轉換得較為細膩敘事,搭配著文森全台第一人的台語搖滾寫詞,唱得是絲絲入扣。多首歌曲已經好聽到了芭樂程度,整體專輯聲響不追潮流新穎,而回望著現階段樂團所能做到的線條。川秋沙做了一張厚實成績,有別於以往的4AD迷幻感,這次他們想用吉他說的故事像是一場精緻野台搖滾戲曲。
- 雷光夏《不想忘記的聲音》
對這樣的創作者而言,難在,要前進嗎?多遠?就此安定深沈嗎?或者,兩者皆有一些?我想提聲響的概念,雷光夏的歌聲已經好久沒有這麼緊實的,如同被擁抱,用安然來說都太過輕易,甚至有種親密感,像是歌者極度信任著那些段落中的音調/音色。
對我而言雷光夏的歌聲演繹更像是一個樂器,在專輯中扮演著旋律的指揮,那早就不是「唱」而已,要多麼緊密,多麼靠近,多麼理解自己,才能信任作品就此袒露呀。不想忘記的聲音,就是那些曲末的殘音韻影,以及開展時追索吟唱的空隙。
我的2015年度華語單曲15首(排序不分名次)
- 流氓阿德〈無路用的咖小〉
台語加後搖滾,史上罕見,唱者悲鳴,悲而不傷,與強勢襯鋪的吉他回音共陣,完整敘述詞意的愁憾。
林宥嘉唱起自己寫的歌,情緒力度放置得宜,口氣前所未有順暢,加上陳珊妮交待文明與日常情感交錯的極好啟示,構成鮮明俐落的陳述。電氛圍與鋼琴緩和疊上,音韻表達綿長繚繞。
- 吳志寧〈大雪無雪〉
一首超級難以入歌的詩,吳志寧將語言節奏段落明分,細紋溫火慢燉,後而高潮一波波,張力與詮釋都超越了自己過往的格局,耐心與節制的作品。
- 黃玠瑋〈親愛的,你聽見了嗎〉
從頭到尾,歌曲速度都浸泡在深邃的迷離,歌聲不張揚,無刻意求索悲淒,卻讓聽者涼心莫名,迴盪著「親愛的」,那簡單親暱的呼求卻如此難言,在薄霧上寫下有緣無份的名字。
- 三牲獻藝〈威鎮邪魔〉
一開場就真正威震八方驚動萬教,乍聽猛力催,聲響最大化,所有取樣絲毫無刻意感,層次分明乾淨,足現此樂團銳利內斂兼具,真正台味十足的異秀作品。
- 濁水溪公社〈南榕的遺言〉
沒有意料中的悲愴,整首曲子熱鬧豐富,編寫製作多層次器樂,都堪稱濁水溪式華麗,曲末引出的革命談話,完滿的圈起時代反思。
- 岑寧兒〈空隙〉
聽這詞,「多麼幸福沒有權利不滿足」,岑寧兒對人生百態已穿透領悟到此等程度,真是一如曲名,無能為力的空隙,仍有看似無濟的勇氣。錄音乾淨得叫人大氣不敢喘,僅一把吉他,空間卻立體如此,編寫極簡,聲音演繹飽滿難以忽視。
- 川秋沙〈百戲〉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