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遊客赴日壓低音量、避免說中文 日媒:因討厭被誤認成中國人

台灣遊客赴日壓低音量、避免說中文 日媒:因討厭被誤認成中國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對60歲左右的台灣夫婦向《產經新聞》表示:「不想被當中國人,不然感覺好像會被伴手禮店的店員看輕。一注意到這一點,全團的言行風格就一致了。」

日本近期公布2015年「10大流行語」,其中獲得大賞的是「爆買」一詞,是形容中國人到日本瘋狂採購、讓日人吃驚的行為。日本媒體昨(9日)發表文章探討在此一現象下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鴻溝」,報導指出,近來台灣遊客在日顯得特別沉默、低調,雖然與中國遊客同樣說中文,但在公眾場合說話卻會盡量降低音量,就是為了避免「被誤認成中國人」。

自由報導,日本《產經新聞》昨天以標題「被當作中國人令人沮喪,來日觀光變得靜默……爆買的背後,看見中台深溝」報導,今年「爆買」一詞成為了日本2015年流行語,該詞就是出自於大量湧入日本消費的中國遊客,中國遊客四處狂掃家電、保健食品、化妝品的大量購物行為。

報導指出,相對於近年中國遊客「爆買」行為,台灣遊客則顯得沉默,雖然同樣說中文,但說話則盡量降低音量,就是因為「討厭被誤認成中國人」。報導中也提到,這樣的情況在兩岸領導人於新加坡進行「馬習會」後,台灣民間「不想被混為一談」的情緒更顯得強烈。

蘋果報導,一對60歲左右的台灣夫婦,跟團到關西10日遊,他們跟《產經新聞》說,剛到時還會說中文,但之後在觀光景點、百貨商場、旅館的大廳等地交談情形就變少了,聊天時會注意音量,周圍的人聽得到就好。「不想被當中國人,不然感覺好像會被伴手禮店的店員看輕。一注意到這一點,全團的言行風格就一致了。」這對夫妻如此說道。

不只台灣旅行團如此,自由行的台灣人也變得低調。一對70歲的夫妻,在大阪心齋橋的咖啡店並肩坐著,耳語似地交談,音調特別輕。他們此行是來名古屋探訪留學的女兒,並順道旅遊,「我們每年都會來日本玩,今年女兒特別交代我們,說中國觀光客大增,在人前盡量不要講中文。」

三立報導,報導也分析,在去年的訪日外國人中,台灣人訪日人數有283萬人居冠、中國241萬人居第三;今年卻大洗牌,中國人倍增到428萬人,台灣卻只有311萬人。而針對兩岸領導人睽違66年的會面,台灣許多人仍傾向維持現狀。

《產經新聞》採訪一名台灣人表示,「台灣是民主社會,總統也是民選,別把台灣和中國混為一談,這樣對台灣的貿易和經濟很不利。」報導中指出,觀察旅日台灣人的言型變化,不難看出中台複雜關係下台灣人無奈的心情。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