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設計者中本哲史身份被揭?報導刊出後即遭搜屋

比特幣設計者中本哲史身份被揭?報導刊出後即遭搜屋
Photo Credit: Lucas Jackson / REUTER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比特幣(Bitcoin)的設計者中本哲史身份一向成謎,今日媒體《Wired》及《Gizmodo》各自發表了其調查報導,指中本哲史真身可能是來自澳洲的韋特。在報導刊出後幾小時,韋特在悉尼的住宅遭警方搜查,警方聲明指跟報導無關。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加密電子貨幣,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它無須依賴中央銀行運作。2008年10月31日,網絡上出現了第一篇關於比特幣的論文,以中本哲史(Satoshi Nakamoto,又譯作中本聰)的名義發表。2009年1月,中本哲史以開源碼發表了第一個比特幣客戶端軟件,比特幣正式面世。

在大約2011年起,其他類似的加密電子貨幣紛紛面世。目前總共有近1500萬個比特幣流出,而比特幣的市場總值超過60億美元,每日的交易次數在10萬至20萬之間

神秘的中本哲史

中本哲史被視為比特幣的發明者,亦參與了比特幣早期的發展,直到2010年中後才退出開發。中本哲史報稱是來自日本的40歲男性,但其身份一直保持神秘,普遍相信「中本哲史」乃化名,其真身並非日本人。

有人認為,中本哲史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使用的名字。有曾研究比特幣程式碼的專家認為,中本哲史要麼是一個團隊,要麼是個天才,否則不可能寫出那麼好的程式碼。亦有人分析其流利的英式英語,估計中本來自英聯邦國家。

神秘人「中本哲史」獲提名諾貝爾經濟學奬

在比特幣流行後,主流媒體也開始對這個神秘的比特幣設計者產生興趣。《紐約時報》、《新聞周刊》及《紐約客》等媒體,均曾刊登猜測中本哲史真正身份的文章。其中《新聞周刊》的報導指一位日裔美國人中本·多利安(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出生名字為中本哲史——乃中本哲史真身,然而中本·多利安在訪問中全盤否認,中本哲史亦為此發出5年內首個公開訊息,否認他/她是中本·多利安

真身是澳洲人?

在傳媒及對比特幣有興趣的網民多次追尋中本哲史真身不果後,媒體《Wired》《Gizmodo》今天分別刊出報導,指中本哲史乃44歲的澳洲人韋特(Craig Steven Wright)。在今年10月底一場比特幣投資者研討會中,韋特透過網絡視像會議參與討論,同場還有曾被指是中本哲史的密碼學家Nick Szabo。

在會議上自我介紹時,韋特自稱是「一個進行沒人聽過的研究的前學者」,可能會再發表論文。主持人打斷他的說話問︰「等一下,你到底是誰?你是個電腦科學家,或者是比特幣礦工(透過驗證交易來生產比特幣的人)?」這時韋特說他是「每樣都有一點」,指自己擁有法律和統計碩士學位,也有兩個博士學位,在主持人追問下才說自己「參與了(比特幣)好一段時間,但保持低調」,也表示很久以前曾是比特幣礦工。

當然,整場會議中,韋特也沒說自己是中本哲史——否則當時已經有相關新聞了,但《Wired》及《Gizmodo》均獲得一些證據顯示他可能就是中本哲史。《Wired》更指假如韋特並非中本哲史,這至少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幾篇博客文章

《Wired》表示韋特乃中本哲史的證據,最早在今年11月中洩流出來的文件,據稱匿名來源接近韋特。文件傳到一個獨立的電腦安全研究員Gwern Branwen(化名)手上,Branwen再轉交給《Wired》。

根據這些文件上的資料,《Wired》找到韋特的舊博客Cracked, inSecure and Generally Broken,但此博客現已刪除,互聯網檔案館的網頁時光機也沒有存檔,暫時Google有幾個頁庫存檔,以及archive.is有大量存檔。按《Wired》報導,這個博客上跟比特幣有關的文章如下︰

  • 2008年8月(在中本哲史發表論文前2個月),韋特提到他打算發表一篇關於加密貨幣的論文,亦提及「三重記帳」(Triple-entry accounting)——另一名密碼學家Ian Grigg的論文題目,有部份概念跟比特幣類似:
  • 在一篇2008年11月的文章中,韋特要求跟他聯絡的讀者使用PGP公匙加密訊息,而經調查該公匙跟電郵地址satoshin@vistomail.com有關——跟中本哲史發表論文使用的電郵satoshi@vistomail.com只有一字之差;
  • 2009年1月10日的一篇文章中,韋特寫道︰「比特幣的試用版明天面世,這是去中心化的系統…我們會繼續嘗試直到它可行」,《Wired》亦分析此文的發表時間,指出雖然比特幣在1月9日推出,但假如韋特住在澳洲東部,文章發佈的時間仍在軟件推出之前。後來這篇文章內容被改掉,最後在今年10月被刪除。

然而《Wired》指出,這3篇文章中跟比特幣有關的資料,似乎是在2013年後才加進去,而到底實情如何他們未能得悉。如果韋特刻意留下這些線索,誤導別人他就是中本哲史,那麼他非常有耐性的等了超過20個月去等人發現。

外洩電郵、對話記錄

除了這幾篇博客文章提供了部份證據外,《Wired》及《Gizmodo》收到一些聲稱是韋特的電郵內容、對話記錄及會計記錄,顯示他可能是中本哲史。有幾封韋特傳給同事——包括其妻子——的電郵,就用上中本哲史的地址發出。

而洩密者也提供了一份由韋特、其律師以及澳大利亞稅務局職員的對話記錄。韋特認為他擁有的比特幣應視作貨幣計算,以減少應繳稅款。對話中韋特提到︰「我盡了力去嘗試隱藏我自2009年開始運作比特幣的事實,但我認為最終半個世界都會知道」(對話記錄文件第28頁)。

對話記錄截圖。來源︰Gizmodo

對話記錄截圖。來源︰Gizmodo

《Gizmodo》聯絡了文件上顯示提供逐字記錄服務的公司Auscript,以確認文件真偽,但該公司以政策為由拒絕回應。澳大利亞稅局同樣以內容應保密為由,拒絕確認文件真賓。至於參與對話的律師Andrew Somer,同樣拒絕評論相關電郵及對話記錄,但確認韋特是其客戶。

《Gizmodo》的記者曾致電數次給韋特,第一次通話時,韋特表示他不能討論相關文件,或他是否中本哲史。在第二次致電時,記者讀了部份電郵內容出來,韋特反問「你怎麼得到這些東西?」以及說「你不應得到這些資料」。他同時確認電郵抄送的收信人乃其律師、會計師以及其中一間公司——狄摩根有限公司(DeMorgan Ltd)——的同事。而在這兩通電話後,韋特就再沒有接聽,並把其Twitter帳戶轉成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