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陶氏化學、杜邦今宣布合併 超越孟山都成美國化工巨無霸

陶氏化學、杜邦今宣布合併 超越孟山都成美國化工巨無霸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陶氏化學與杜邦合併後將成為僅次於巴斯夫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化學企業,並將一舉超越孟山都,成為全球種子與農藥產業龍頭。

中時報導,陶氏化學(Dow Chemical)與杜邦(DuPont)計畫於11日宣布合併,將成為化工產業迄今規模最大的交易。雙方協商雖已進入收尾階段,合併後新公司將分拆成三大事業群,分別為農業、特用化學品(Specialty Chemicals)與大宗化學品(Commodity Chemicals)。目前協商的合併條件尚不得而知,但知情人士表示,雙方將對等合併,也就是對任一方股東都不會提供大幅的溢價。

端傳媒報導,這項交易仍需經過數個國家的反壟斷監管機關批准,可能會成為這次合併的阻礙。杜邦佔據美國玉米和大豆種子市場的三分之一,陶氏化工則佔據5%。監管部門可能擔心,兩間公司合併後會導致種子和農用化學品價格上漲。美國農業聯合會(AFBF)首席分析師Bob Young表示,「我們的會員將非常擔心農業供應領域進一步整合。」

華爾街日報報導,但也有反壟斷專家表示,這項交易還是有可能符合監管要求,因為陶氏化學和杜邦的許多主要產品之間並不直接競爭,而且在有重疊的領域,比如糧食種子和外牆防水透氣膜,可以剝離相關資產。彭博分析師表示,如果陶氏化學與杜邦承諾在合併後出售數個資產,應該就能通過美國的反托拉斯審查。代理律師認為,由於各方計劃將業務一分為三,因此不太可能出現壟斷問題。

南早報導,今年對陶氏化學和杜邦而言都是多事之秋。杜邦前執行長庫爾曼(Ellen Kullman)10月下台,距贏得一場由維權股東(activist shareholder)發動的委託書大戰只隔5個月。陶氏化學執行長利偉誠(Andrew Liveris)帶領公司走出了金融危機期間瀕臨破產的局面,但近來也面臨維權股東Dan Loeb麾下Third Point施壓,要求精簡瘦身、聚焦於成長較快的部門。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中央社報導,2014年陶氏化學公司營收達582億美元,杜邦公司則達347億美元。兩家公司合併產生的新企業,年營收總計將逾900億美元。目前的化工業龍頭德國巴斯夫集團(BASF)2014年營收達810億美元。

聯合報導,陶氏化學與杜邦皆為美國百年老牌企業,市值各約達600億美元,達成交易後市值將近120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巴斯夫集團的全球第二大化學企業,並將一舉超越孟山都(Monsanto),成為全球種子與農藥產業龍頭,在塑膠、工業化學、農業化學、農作物種子等領域擁有優勢地位。陶氏化學執行長利偉誠預料擔任新公司執行董事長,杜邦執行長布林(Edward Breen)則續任執行長一職。

中時報導,根據Dealogic資料,2015年到目前為止的併購規模已上看4.35兆美元,超越2007年締造的高點。且一旦陶氏化學與杜邦合併,意味農業科學產業的整併潮將持續加溫,因該產業正面臨旗下商品價跌的壓力。業界人士表示,兩家公司合併每年可省下約33億美元的成本,並且新公司市佔增長,可能在農業化學與特殊化學品等市場採取削價策略,德國競爭對手巴斯夫、拜耳(Bayer)、朗盛(Lanxess)將首當其衝。

這項交易也可能在歐洲引發跟風,如孟山都會否再次對瑞士農藥商先正達(Syngenta)提出收購要求,來對抗新崛起的美國巨頭。孟山都執行長葛蘭特(Hugh Grant)上月表示,業內「所有人都在相互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