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從紫光來襲看中國對台「經濟吸納統戰」

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從紫光來襲看中國對台「經濟吸納統戰」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資對台投資,選在馬政府即將下台前湧入台灣,在大選前對台投資的消息不斷,這樣的時機選擇背後動機也值得國人注意。

文:張靜芸(新台灣國策智庫助理研究員)

中國紫光集團一日內連下兩城,豪擲688億台幣取得台灣矽品、南茂兩家封測大廠的股權,繼取得台灣第二大封測廠力成25%股權後,再度插旗台灣封測業,輿論一陣譁然。紫光入股台灣半導體產業,一口氣佔據17.4%的全球封測市佔率,不僅因具高度壟斷性引起爭議,更令人擔憂的是紫光集團本身屬性。

紫光入股3台廠 工業局:會嚴審,開放投資不代表會核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擘畫未來十年中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戰略計畫,更是中國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邁向製造強國的第一份十年行動綱領,其中半導體產業更是重中之重的關鍵項目。

由中國官方主導的戰略性主權基金-清華控股,在入主紫光集團取得51%的控股後,紫光集團遂成為半導體「國家隊」,成為中國戰略性收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執行者,積極展現打造中國晶片產業鏈的野心。在中國產業戰略考量下,紫光併購案已非單純公司與公司間的競爭,更涉及台灣國家安全問題,面對中國勢在必得、來勢洶洶的大動作併購台灣封測大廠,台灣怎能不設防?

相較紫光集團對美國與南韓半導體大廠美光及SK海力士收購與入股計畫,均遭該國政府以國安因素與避免產業核心技術外流為由阻擋,反觀台灣政府的態度實在耐人尋味。首先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北京的演講中建議,中國官方應該對台灣施壓開放產業,否則應禁止既有台灣品牌或台灣製造的晶片在中國銷售,並高調放話若法規鬆綁,有意投資甚至合併聯發科。

正當台灣各界憂慮中國挾帶大量資金衝台灣而來,紅色供應鏈將再度衝擊台灣產業之際,沒想到我們的經濟部長鄧振中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明:「台灣除了進一步開放別無他法」,更提及政府正考慮撤銷陸資投資台灣半導體設計產業的禁令,希望在任期結束前完成這項工作。

馬政府表明預設開放立場,後又祭出五大陽春配套措施,包含應提出產業合作策略並經專業審查通過、對投資企業不得具有控制能力、陸資投資人於專案審查時應承諾陸資股東不得擔任或指派其所投資事業經理人、擔任董事人數不得超過其他股東擔任的總人數、不得於股東大會前徵求委託書等。其中對於企業控制力的指標,將如何裁定,擁有25%的控股雖未過半,但對企業可以說不具控制能力嗎?

面對中國資金對台的強硬態度,配合鬆綁禁令,所端出的配套措施竟是如此的不嚴謹,形同虛設的法令,馬政府如何能善盡保護核心產業的職責並取信國人!

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國內少數的兆元產業,更是僅存的高毛利產業,台灣政府挹注了龐大的資源扶植培養,是台灣經濟奇蹟的核心與關鍵技術,中國與台灣關係極其敏感與特殊,引進中資將引發的效應非同小可。開放資金進駐,儘管有助於產業壯大,但需要擔心的是企業的核心技術是否會因此移出台灣轉移中國,台灣苦心經營的重要產業與經濟命脈恐受到中國箝制成為附庸,台灣供應鏈融入紅色體系,台灣產業的大片江山將直接被接收。

中資對台投資,選在馬政府即將下台前湧入台灣,在大選前對台投資的消息不斷,這樣的時機選擇背後動機也值得國人注意。中國長年對台採行「以商逼政、以經促統」的統戰策略,也一直將「經濟吸納統戰」作為對台工作的指導原則,常利用中國培植的經濟傀儡,收購台灣重要媒體或企業。

但近期在馬政府有意配合的情況下,中國一改過往檯面下私相授受的低調路徑,由暗轉明,不僅頻率劇增,規模也較以往來得大,顯然是理解到明年大選後可能的政黨輪替,以及在2月1日代表新民意的國會開始運作後變數大,於是搶在馬政府執政末期大舉登台。

中國資金在台灣的規模原本不大,尚不足以構成具影響力的「經濟槓桿」,但從近來種種跡象顯見,未來相較中國對可能上台的民進黨政府將採取強硬的威脅態度,可預見的是中國另一手,正透過「買台灣」的經濟吸納,企圖用利益改變台灣民意意向,蠶食削弱台灣經濟實力並獲取台灣經濟資源,靈巧的施展其慣用的「一手蘿蔔、一手棒子」的兩手策略。

台灣企業的價值在市場價格中遭受嚴重低估,中國趁勢挾持龐大國家資本與銀彈加速購併,在台攻城掠地戰無不克。馬政府刻意忽視危機之所在,復以高度迎合,正好落實中國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的權謀說法,馬任期最後的數月,他的傾中列車與政策暴衝正在加速狂飆,面對這樣的現象,除嚴加把關朝野有責之外,國人更需嚴加監督,更重要的是產業與人民需有高度自覺,才能免除台灣科技產業被連根拔起,不可逆轉的浩劫。

【延伸閱讀】
台灣到底在怕什麼?從產業角度看紫光入股矽品:不是二分法就能得到答案
「勿葬送台灣競爭力!」逾246位產學人士連署 反對中資入股IC產業
張忠謀:台灣沒有「不開放陸資」的理由
紫光入主台廠…朱立倫反對,蔡英文:對台灣產業威脅非常大
中國紫光逼我開放晶片業、盼與聯發科合併 台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