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築地市場」確定遷移,但你可知道並非全部搬走?期間限定「築地市場」觀光指南在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說到築地(つきじ)市場,「中午可以吃到海鮮大餐」、「競標激烈」、「觀光客很多是不是很麻煩?」、「好像要搬到豐洲了?」大家是不是只會想到這些呢?
你對神秘的築地市場,是不是還是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呢?這篇報導就是要以「雖不是特別想要調查清楚,但還是有點想知道⋯⋯」的方向出發,整理出築地市場的「實際上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為大家介紹基本資料與觀光情報。
一、築地市場是?
- 所謂的築地市場
築地市場是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築地的批發市場,主要販賣海鮮、漁獲與蔬菜水果等,其交易規模,可說是在日本以及全世界都首屈一指的代表性市場。築地市場屬於東京都政府管理的11個中央批發市場其中之一,是公有市場。
- 歷史
築地市場起源於江戶時代。1603年,從大阪佃村來到東京的漁夫們開始在日本橋地區進行漁獲買賣,所謂的「魚河岸」就這麼誕生了。之後,受到關東大地震、戰爭、東京奧林匹克、觀光客的增加等的歷史影響,轉變成現在的築地市場。築地市場開幕於1935年,然後近年來經過種種迂迴,終於決定要將一部分的築地市場遷移到豐洲去了。
二、築地市場要搬到豐洲新市場是真的嗎?
築地市場分成「場內」與「場外」2個區域,盤商批發區的「場內」區未來會遷移到豐洲(東京都江東區豐洲6丁目5、7街區及一部分的6街區)。豐洲新市場預計在2016年11月上旬開幕。一般消費者的「場外」區,則會繼續留在築地。政府已正式公布將會翻新築地市場,將地點稍微調整到築地新市場「築地魚河岸」。目標是2016年秋天開幕,目前晴海通沿路地帶正在建設施工中。
三、「場內」與「場外」的不同
築地市場大致可以分為「場內」與「場外」2個區域。
以專業人士為對象的「場內」區
「場內」從早市就開始進行競標漁獲或蔬菜水果的批發等,非常熱鬧,零售業者、餐廳的採購或是盤商等都會來此批貨。而「場內」又分成3個區域,各有特色,以下為你逐一說明。
- 享受購物、美食的「漁獲橫丁」(魚がし横丁/さかながしよこちょう)
如果您是想在「場內」吃美食的話,就到漁獲橫丁的區域吧!在築地場內的餐廳街,因為飄散的昭和團地的舊時哀愁氣氛而大有人氣。這裡的生魚片定食、使用當季漁獲的和食餐廳、牛丼連鎖餐廳「吉野家」的1號店、糰子3兄弟的參考原型「茂助糰子」等店家都非常有名。逛著逛著,依直覺走進喜歡的店去吃是最推薦的!要是想說「這間店沒人排隊是不是怪怪的」那就太可惜了唷!
- 要買魚貝類的話就到水產市場
「想買到海裡現撈的食材!」的時候,就到水產物的批發區找找吧!這一區擠滿了海產的批發店,偶而還會發現超市裡沒看過的魚類或貝類。因為這裡是首都區的專業食材採購們每天採買的工作地點,所以,一般消費者來這裡的時候,必須要注意不要干擾叫做「TARE」的小堆高機貨車的通行與專業人士的工作喔!這裡早上4點左右開店,業者批發結束大約是8點。一般的消費者想要去,建議最好在8點以後。
對了,這邊幾乎都是以「公斤」、「箱」為單位販售的,如果是以觀光心態想去買買看看的話可能會有點困惑。但是,推薦您一定要來感受一下這邊的氣氛!市場基本上都是自由參觀的,也有舉辦鮪魚競標參觀。不管怎麼說,這區都是「專業人士的工作區域」,所以並沒有另設觀光參觀通道,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干擾到別人工作唷。
- 要買蔬菜水果的話就到蔬果市場
第3個就是蔬果市場了。在這裡可以批發蔬菜與水果。這邊也跟水產市場一樣,是屬於專業人士的工作區,參觀的時候務必注意不要干擾到他們唷!若要購買的話也幾乎都是「整箱購買」。
以一般消費者為對象的「場外」區
這一區是在築地市場裡,以一般消費者為對象的區域。這裡販售著從市場直接運來的生鮮食品,也有可以享受美食的餐廳店家。
每天,有從全日本與國外來的觀光客以及特別來這裡吃午餐的上班族們等,非常熱鬧。場外區不單單只有海鮮餐廳,也有洋食餐廳與拉麵店,總共約有400間店。築地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海鮮料理,但是開在築地的其他非海鮮料理的餐廳,不好吃的話絕對是存活不下去的唷!如果是已經去好幾次的築地的你,下次也可以嘗試這些非海鮮類的餐廳唷。
當然場外也有必吃的壽司、生魚片、海鮮丼等。想吃海鮮丼的話,可以到創業100年的「築地青空三代目 hafu」的1到3號店,或是「海鮮丼まるきた」。喜歡海膽的話,推薦您到「築地虎杖うに虎喰」,可以吃到綜合海膽丼。
和場內的「漁獲橫丁」一樣,建議一邊逛一邊選喜歡的餐廳進去吃唷!
四、築地市場週邊的觀光景點
到了築地市場,大多數的人不曉得就近還能安排什麼才好。這時候就該到築地市場週邊的觀光景點逛逛了!
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如果是從首都圈以外的地方來的旅客,建議可以到東京車站週邊的丸之內、新橋、有樂町等著名的繁華地帶觀光,在丸之內又以商業大樓的KITTE特別有名。也可以到新橋、有樂町的高架橋下的居酒屋街走走,可以體會到與東京的都會感截然不同的氣氛。
其他還可以從築地站徒步1分鐘的距離,到濱離宮恩賜庭園或是以古印度為設計概念的築地本願寺、以文字燒著名的月島等地點都非常推薦。沿著隅田川走,則可以看到勝鬨橋、中央大橋、永代橋等名橋。夜晚點燈後,更加絢麗,是約會必遊景點。
五、快來享受只有現在才能感受到的氣氛吧
以上是築地市場的介紹。雖然要把歷史悠久的市場的遷走有點可惜,但以後必定會再創造出新的傳統吧。所以,能體驗到現有的築地市場只剩下一點點時間囉!是不是該找個時間、找個好朋友到築地市場一起吃新鮮滿點的海鮮呢?不需要堅持一定要「充實的玩個夠本」,就先用散步的心情去逛逛吧。另外,雖然有人數的限制,鮪魚競標體驗也是不錯的選擇唷!
本文獲excite.Taiwan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月薪25萬牙醫與3萬小資有相同煩惱?缺乏財務大局觀或許更焦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針對高收入族群的財務焦慮,建議先清楚所有支出項目,列出每項支出的底限;並檢視每一支出的流向、好好善用機會成本;最後重新調整資產配置,才能慢慢邁向想要的理想生活。
本文作者: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台灣區總經理 黃士豪
先前一名網紅指出「25萬高收入族煩惱跟3萬小資相同」引發熱議,多數網友都無法認同,但我曾經遇過一位每月平均收入約25萬的牙醫,焦慮指數遠超過一般月薪3萬小資族。
職業為牙醫的陳醫師,雖然每月收入依診所患者數量有所起落,但近一年來平均月收入也有25萬,如果看診數量較多,當月收入可能差不多是小資新鮮人一年的薪水。
接到陳醫師的諮詢需求時,我檢視了一下陳醫師資產負債情況,各種狀況算相當不錯,並沒有特別需要修改的地方,除了投資組合總資產比多數人高出許多外,手頭也有足夠現金可以擁有良好生活品質。
然而我也發現陳醫師的焦慮恐慌指數位居「前段班」。在老婆還有一份時間彈性的工作,可共同貼補家用同時,陳醫師本人還是因為每月總「入不敷出」而始終對「缺錢」存在極大焦慮,對談時可以明顯感覺到他愁眉不展。
除了覺得賺的錢跟不上花錢速度外,陳醫師對投資始終無法看到明顯獲利,也對能不用擔心經濟壓力、實現財務自由和減少晚上及週末工作時間,這些遲遲無法達成的願望感到無力。
將陳醫師的資產負債、預算損益及投資組合全盤檢視一遍後,發現他入不敷出及焦慮主要原因有三個:「財務審視不全面」、「保險機會成本過高」及「理財結構過於保守」,而這三個問題同時也是相當多小資族財務管理及投資理財時容易犯的錯誤。

賺再多也是超支,都是因為缺乏財務的大局觀。
陳醫師雖然有做帳的習慣,但缺少了與老婆妥善溝通,因此對整個家庭支出總是後知後覺,金錢分配也有些混亂。
建議陳醫師應該要清楚將每月預算損益明確分類,倘若不能知道家中各個支出類別、就容易缺乏全局觀,不會知道各個預算哪邊多、哪邊少。一直見樹不見林就會覺得每一筆支出都該花,最後造成怎麼賺都無法完全支付開銷。
例如:陳醫師接下來可能會面臨換車這類龐大支出的抉擇,如果缺乏支出優先順序,容易讓每個花錢決策看起來都很合理,最後將陷入錢永遠不夠花的窘境。
我建議陳醫師將保險、生活費、交通、教育等支出分類,明確定義出每月比例,將這些支出以平均月收入設定底限,在有限「開銷」下就能避免各項開銷造成不必要浪費。
省下不必要的花費就有機會產生複利效應,這是高收入族群容易忽略的思維,所以會更容易在各個支出項目當中超支,即便收入高,最後也跟很多人一樣入不敷出。
給陳醫師的建議一:想清楚機會成本,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不管收入有多少,有個理財共通觀念必須記住: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陳醫師的財務現況,比起入不敷出這問題,我覺得更需要立即為他進行深入「保險健檢」!全家人一個月單醫療及意外險就高達4萬元保險支出,明顯高出該負擔成本,更不符合機會成本。
相當多人購買保險這類看似有「保障」的產品時,特別容易忽略機會成本問題,覺得應該多保一點,當有需求時就能多拿回一點。但是當我們只專注於保險,忘記或忽略其他開銷,就會造成過度投入。
無論收入有多少,保險支出絕不能超過每月收入十分之一。以陳醫師這個案例來看,假設把每月41,000元保險費降到合理比例24,000元,即使只將這省下的17,000元為小孩簡單投資ETF,以報酬率9%計算,30年就有2,400多萬元。
多出的17,000元保險費,能提供的保障是否超過將錢放入投資的報酬率?這就是他已經失去的機會成本。
給陳醫師的投資建議二:想實現財富自由夢想,先拋掉對金錢的焦慮
為何擁有高收入的陳醫師,也有相當多資產分配於投資中,感覺做了很多投資、卻無法看到獲利成果?理由很簡單:因為投資配置沒有辦法支撐夢想。
分析他的投資組合,保障型資產高達600萬佔23%,防守型資產包含房子共2,000萬佔75%,進攻型資產只投入60萬、佔2%,明顯無法帶來足以支付開銷的高獲利。
我的建議是如果本身個性無法承受太多風險,可以將進攻型資產提高到至少47%,防守調整至47%;至於現金、活存這些保障型資產,就算每個月支出高達30萬,預留半年180萬保障金也就足夠,可以降低至7%。
在房地產無法變現情況下,他現在也只需要將當初為小孩存的美金保單活用於投資中立即就增加200萬進攻型資產,在已經懂得如何選股的情況下,自然就離夢想更進一步!
針對高收入族群的財務焦慮,建議先清楚所有支出項目,列出每項支出的底限;檢視每一支出的流向、好好善用機會成本;最後重新調整資產配置,才能慢慢邁向想要的理想生活。

本文章內容由「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