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到底在怕什麼?從產業角度看紫光入股矽品:不是二分法就能得到答案

台灣到底在怕什麼?從產業角度看紫光入股矽品:不是二分法就能得到答案
Kevin Stanchfield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產業的聲音在這個時刻上不見了,消音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知道到底該反對還是該贊成,因為,這不是一個排中性二分法的答案。

有關於中國紫光集團一口氣宣布以認購私募現增入股矽品、南茂兩家台灣封測大廠,再加上先前已宣布的參與力成科技私募現增案,連下三城的中國紫光集團,儼然成為台灣眾聲討伐的頭號敵人。若再加上先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放話,希望投資入股台灣IC設計公司的一番言論,以紫光集團為首的中國企業,立刻成為許多台灣人的箭靶。

這兩天討伐紫光、反對紫光入股的主要理由不外乎是,被視為台灣產業重要命脈的半導體產業將可能被中國企業整碗端走,未來可能出現的是矽品、力成、南茂都變成大陸公司,這些公司未來新開產能會逐步搬到大陸、既有員工可能因此失業,台灣半導體產業數十年建立起來的群聚效應可能因此崩解。

所以,該不該讓中國企業入股投資台灣公司,成了「國家安全問題」,而不是「產業競爭問題」。於是不懂產業懂政治的反對,不懂產業也不懂政治的也反對,至於懂產業不懂政治的呢?

很明顯的,產業的聲音在這個時刻上不見了。消音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知道到底該反對還是該贊成,因為,這不是一個排中性二分法的問題。

很多人要問:「矽品不懂產業嗎?」,矽品當然懂產業,但在這件事上,矽品引進紫光最重要的用意,在於與日月光抗衡。矽品當然可以反駁這樣的說法,但很簡單的問題是:「如果紫光與日月光攜手入股,矽品願意嗎?」

而如果真有所謂的「紅色供應鏈」問題(雖然這是另一個值得深究真假的議題),也是台灣產業自身的轉型問題,是喊了這麼多年說要轉型,卻沒有實際成效的問題。

不論是國民黨、民進黨都說要嚴審、反對開放,但除了表態不准以外,我們看不到政府(或準政府)的因應政策,不論是治標或是治本,都沒有任何對策,所有政務官(或準政務官)都只會像耍賴的孩子一樣說:「不要!」。

要談治標,自然要從台灣公司的價值與價格說起。

台灣公司好不好買?當然好買!先不要提大陸公司有沒有政府資金奧援,單單是一般上市公司的股價本益比動輒就是50倍以上,看到比自己好的台灣公司,怎麼能不買?這是看到正品出現在Outlet架上的心情,不買對不起自己,不管喜不喜歡、合不合用,先買再說。

在紫光集團出手連買三家台灣公司之後,很多人說都是因為台灣公司本益比太低,台灣資本市場體質出了大問題,所以「竹科 On Sale」不是拿來賣雜誌的廣告詞,而是現在的實況。

但既然都知道問題是什麼,那治標的方法呢?

不讓人家買,最好的方法是讓人家買不起,不是讓人家買不到,更不是讓人家連買都不想買。更好的方法,是別只談你要買我多少股權,而是我也來加入你,分你一點股權,咱們共榮共利,用夠好的價格換股合併。

就在紫光宣布以每股55元的價格認購矽品私募現增之後,14日晚間日月光則是出招反制,宣布以每股55元的價格公開收購矽品股權至100%。以相關法規來看,日月光所提出的公開收購不需經過矽品同意,只要矽品股東願意、日月光就買得到。

價值可以是絕對的,價格卻是相對的。

矽品股價從45元到55元,日月光出的價格說明了矽品的價值,但如果之後有人出更高的價格呢?如果紫光宣布以更高的價格公開收購矽品股權呢?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台灣上市公司的價格其實是被扭曲的,在台灣資本市場不效率的情況下,只有靠外力才能改變,讓台灣資本市場得以有效率的反映公司的價值嗎?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公司會是那個可以改變台灣資本市場的外力嗎?

要談治本,台灣產業面對紅色供應鏈的無力感主要來自於毛利率太低,所以,政府要談治本,要談的是如何幫助公司轉型提高毛利率,但拓展大陸市場對提高毛利率是沒有幫助的。有人會說要靠擴大營收規模以提升資產報酬率,但這是Operation Model的改變,不是Business Model的改變,這兩者當然可以並存同步,但設定的目標不同,策略當然就要有不同。

台灣政府(或準政府)的思考,不應該是准或不准這麼簡單的二分法,不是從一個公司去看一個產業的困境,而應該從產業問題看政策目標的改變。

如果矽品真的這麼重要,如果封測產業對台灣真的很重要,那麼,台灣的政策目標應該是幫助矽品、幫助封測產業提升競爭力,而不是像有些政務官說的「競爭力不足才會想被併」,這樣的話,從政務官嘴巴裏說出來,打得是台灣政府的臉,不是其他人的臉。

最後說一個故事當結尾,一群人躲在屋子裏面,怕外面的鬼會跑進來,於是想辦法把門封死,以為這樣就安全了,孰不知坐在你身邊的殭屍更可怕。

【延伸閱讀】
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從紫光來襲看中國對台「經濟吸納統戰」
「勿葬送台灣競爭力!」逾246位產學人士連署 反對中資入股IC產業
張忠謀:台灣沒有「不開放陸資」的理由
紫光入主台廠…朱立倫反對,蔡英文:對台灣產業威脅非常大
中國紫光逼我開放晶片業、盼與聯發科合併 台半導體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負責編輯:楊之瑜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