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的碳排放量比煙肉高3倍? 健康飲食有助改善環境? 現實情況更加複雜

生菜的碳排放量比煙肉高3倍? 健康飲食有助改善環境? 現實情況更加複雜
Phoro Credit: Pontus Johansson / Johnér Images / Corbi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報導引述一份論文的作者,指「生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煙肉高出3倍」,違反「素食比較環保」的常識。實際上這項研究的重點在於,轉向更健康的餐單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破壞,而飲食跟環境的關係比人們所想像的更為複雜。

畜牧業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等同於7.1億噸二氧化碳,佔人類排放的14.5%。因此不少關注環保的人均呼籲人類轉向素食,以降低碳排放,減少溫室效應。然而最新一份研究卻顯示,健康飲食跟保護環境似乎難以兩者兼得,有媒體甚至引述負責該研究的學者指「論碳排放,生菜比煙肉還要差3倍」。

那是否表示人類應該多吃肉?下結論之前,讓我們先看看這份研究到底在說甚麼。

這份研究分析了各類食物每卡路里的能源使用量、藍水足跡(地表及地下的淡水使用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此外亦按了現時美國的平均餐單——平均每人每天所吃各種食物所佔的比重及份量——以及美國農業部的建議餐單,計算4種餐單對環境的影響︰

  1. 現時的餐單;
  2. 現時的食物分佈,但按健康建議減少份量;
  3. 建議的食物分佈,但維持原有的卡路里攝取量;
  4. 建議的食物分佈,並按健康建議減少份量。

結果發現,在能源使用上,每卡路里佔最多首3名的分別是生果/果汁、魚類/海鮮以及蔬菜;藍水足跡方面,首3名是生果/果汁、雞蛋以及蔬菜:而碳排放的首3名則是肉類、魚類/海鮮以及奶類製品。

而跟現時美國人的平均餐單相比,只有第2項——減少份量但按原有的食物比例——能減少能源使用、淡水足跡及溫室氣體排放。一旦按美國農業部的建議餐單進食,即使減少卡路里攝取量,對環境的影響仍然較多。

煙肉比生菜環保?

3位論文作者所屬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發放新聞稿介紹這份研究,並引述其中一名作者Paul Fischbeck教授指「論碳排放,生菜比煙肉還要差3倍」——這當然是個違反直覺的吸晴好標題。

然而讀者必須留意,這個比較是在「每卡路里」的基礎上——只需要一小片煙肉,其熱量已足以跟大量生菜相抵——因此並不代表吃煙肉對地球比較好,畢竟沒有人會為了攝取熱量來吃生菜。而且肉類的溫室氣體排放,以每卡路里計還是遠超蔬果。

再者,各種蔬果的種植方式不盡相同,以致對環境的影響各異。例如洋蔥、紅蘿蔔、西蘭花就比較環保,相反生菜的種植、收成及運輸方式使其對環境的影響較大。況且同一種蔬果不同的種植及運輸方式,也會影響能源使用、藍水足跡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指標,例如使用較低產量的種植方式,會增加能源使用;而選取產地較近的食材,則能夠減低運送期間產生的碳放排量。

健康餐單更環保?

與其比較煙肉和生菜,更恰當的做法,應該是從整體而言比較不同餐單,這亦是研究的重點之一。結果顯示,美國農業部建議的餐單,可能會反過來增加對環境的壞影響。

原因在於,跟現時美國人的平均餐單相比,轉向健康餐單需要大幅減少添加糖(added sugar)及固體脂肪(例如牛油)的攝取量,同時增加奶類製品、生果及蔬菜的份量。較不健康的添加糖和固體脂肪,對環境的影響遠低於更健康的奶類製品、生果及蔬菜,雖然減少吃肉類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此消彼長之下健康餐單反而更不環保。

作者表示,這個研究的結果跟去年另一項研究接近,顯示轉換餐單中的食物比重,對環境的影響比起改變卡路里攝取量更大。然而作者亦指出,在轉換餐單帶來的影響方面,有其他研究獲得不同結果。

例如一項2013年的研究,比較了歐洲的東南西北4部份,當轉向(按當地建議的)健康餐單時食水使用量的改變。結果發現有3個地區會降低藍水足跡4%至26%,但北部則會增加26%。這些分別可能源自各個地區飲食習慣、建議餐單以至農業運作上的差異,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

研究的限制及意義

論文亦提到研究本身的限制,包括有部份數據來自其他的發達國家,而且使用了不同研究的數據及研究方法也各有分別,因此研究人員匯報結果時呈現了相關數字的上下限,以顯示誤差。而且正如美國境內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及環境有別,也可能導致誤差。

這個研究顯示,有時候人類可能要在自身健康及環境之間作出取捨,這個違反直覺的結果反映出餐單跟環境的複雜關係。作者強調,他們並非要阻止健康飲食,但希望政策制定者、健康專家、官員以至消費者注意到這一點,制定恰當的飲食建議,平衡健康及環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