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東南亞國家,台灣這邊總是持著防堵心態,擔心對方來台搶工作,「防人跟防賊一樣,台灣沒那麼好啦,人家經濟不見得比我們差」。
中時報導,第1000萬名來台觀光旅客在20日早上5點38分現身,一名搭乘華航CI007班機,來自美國加州義大利裔的克里斯多福(Manuele Christopher)成為第1000萬名來台的幸運兒,在入境大廳接受舞獅及觀光局主秘蔡明玲等多人熱烈歡迎,還獲贈「十全十美」的百樣好禮。
34歲的軟體工程師克里斯多福與太太阮瑋婷(台裔美籍)20日由洛杉磯搭機抵達桃園機場,被告知成為第1000萬名旅客,除了感到驚訝外,也覺得很興奮,還跟太太自拍留念。克里斯多福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到台灣,馬上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與友善,將在台停留2週,想到處走走看看,最想吃臭豆腐跟鳳梨酥,最想去台灣的夜市觀光,更重要的是去高雄找「阿嬤」。
蘋果報導,觀光局表示,以往百萬旅客來台都由行政院長接見,千萬旅客里程碑意義重大,總統馬英九今天將親自接見千萬旅客,並陸續送上琉璃獎座、hTC手機、商務艙來回機票、各縣市伴手禮、五星級住宿券、喔熊周邊商品等上百件大禮。
中央社報導,觀光局長謝謂君表示,下午在台北賓館會舉辦盛大歡迎儀式,會讓他們感受台灣人的熱情。觀光局更把十全十美100樣禮品做成「一馬當先展風光」、「雙喜臨門享精品」、「三陽開泰上青天」等10句打油詩炒熱氣氛。期望帶給這今年第1000萬名國際旅客尊榮好禮,並藉此向大家推介台灣產品之美。

Photo Credit: 交通部觀光局
NOWnews報導,台灣觀光產業自2008年被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觀光外匯收入逐年成長,在2014年成為全球觀光外匯入第24名,國際連鎖品牌旅館紛紛進駐,國內旅館投資累計從2008年到2016年預估達到3545億元;來台旅客從2008年的384萬5187人次,去年超過991萬人次,來台旅客連續6年破百萬門檻,今年達到1000萬,是8年前的2.7倍。
今年1至11月來台旅客達941萬6,888次,20日清晨除了第1千萬名旅客誕生,也突破台灣觀光史上來台旅客千萬人次新紀錄。台灣從100萬名旅客至今天達千萬,躋身亞洲第9個千萬大國,整整花了40年。
中央社報導,分析來台觀光客,以陸客佔最大宗約四成。南韓成長率約26%最高。,近4年觀光客人數前三名都是中國、日本、港澳,但日本客消費力始終贏過人多勢眾的陸客;日本旅客平均每人每日243.33美元,陸客平均241.98美元。平均消費增加部分,根據統計,和2000年相比,以觀光為目的來台灣的旅客比例從33%提升至71%,每人每日平均消費由193美元升至213美元,
自由報導,觀光局估計,今年全年來台旅客可達1030萬人次,觀光外匯收入粗估約達151.9億美元,各較上年成長約3.9%。明年目標訂在1050人次,較今年略增2%。今年觀光產業直接效益就觀光外匯收入加上國民旅遊收入共約7530億新台幣,占GDP約4.72%。
中央社報導,兩岸直航開放後,陸客確實佔了國外觀光客極大比例,但更深入的探究,這8年來除了兩岸直航,廉價航空崛起、航空公司開拓新航線、國際酒店相繼入主台灣市場,都是不可忽視的環節。不過,雖著觀光起飛,桃園機場容客量、跑道不足等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捷星日本主席片岡優表示,跑道跟起降時間帶是很大的問題,他指出日本為支持廉價航空發展,還興建了成田機場第3航廈。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認為,千萬觀光客達標雖為美事一樁,旅客卻多數來自中國市場,應該平均分散。且鄰近國家如日本、新加坡、韓國等觀光客都早已破1000萬,甚至目標放在3000萬,觀光局不應自滿於這個數字。
中時報導,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提醒,旅客增加可能代表生活品質下滑、民眾生活受衝擊等,「 1000萬是平衡的量。」她以香港700萬人口為例,每年旅客數約3、4千萬,代表1名香港人需接待5名旅客,已經影響香港民眾的生活,台灣才2300萬人口,1000萬名旅客代表2名國人接到1名旅客,接待品質穩定,若衝到2000萬旅客,就要承擔生活品質下滑的後果。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批評,7年多來馬政府11度調整觀光客上限人數,中國客來台倍增是政府刻意逐步提高限額,也從未經過政策環評程序,配套不足已經衝擊台灣自然環境及在地居民生活品質,政府卻還好意思拿數字來表功。
旅行同業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蕭博仁認為,每年1200萬旅客台灣還可負擔,超過生活品質就受影響。觀光局長謝謂君指出,台灣「邁進」千萬,更要加強品質,並讓旅行「加值」;未來從事文化旅遊、原住民旅遊或無障礙旅遊的業者或單位,都可獲觀光局補助,要從改善軟硬體做起,讓台灣旅遊環境更友善。
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表示,未來觀光推展目標將以滿意度、每人每日消費、重遊率三者當指標,創造觀光外匯收入並提振產業結構,透過質與量並進,讓旅客願意再度來台重遊。去年中國客重遊率為11.08%,目前來台中國團客緩步成長,將透過增加「優質團」與「高端團」比例來提升品質。
中央社報導,醒吾科技大學觀光餐旅學院院長李銘輝建議,現階段可開辦付費專線,觀光客來台遇到什麼問題,撥一通電話就可以得到24小時服務,甚至可以幫忙翻譯和議價,歐洲許多城市都有類似措施。除此之外,李銘輝也建議,政府擴大開放東南亞民眾來台落地簽。以前怕他們留在台灣,現在東南亞都富裕起來了,應改變防範心態,增加轉機、過境旅客,一方面也可避免過度依賴陸客,增加客源、分攤風險。
中央社報導,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李奇嶽表示,一千萬人具有指標意義,代表台灣正式進入「觀光大國」行列,但要繼續成長,必須朝「放寬限制,有效管理」的方向前進。李奇嶽舉例,中華民國護照在158個國家地區免簽,政府引以為傲,但外國人來台簽證卻相對困難,尤其是面對東南亞國家,台灣這邊總是持著防堵心態,擔心對方來台搶工作,「防人跟防賊一樣,台灣沒那麼好啦,人家經濟不見得比我們差」。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