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第1千萬名旅客現身!學者:避免過度依賴陸客,應開放東南亞來台落地簽

來台第1千萬名旅客現身!學者:避免過度依賴陸客,應開放東南亞來台落地簽
Photo Credit: 交通部觀光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東南亞國家,台灣這邊總是持著防堵心態,擔心對方來台搶工作,「防人跟防賊一樣,台灣沒那麼好啦,人家經濟不見得比我們差」。

中時報導,第1000萬名來台觀光旅客在20日早上5點38分現身,一名搭乘華航CI007班機,來自美國加州義大利裔的克里斯多福(Manuele Christopher)成為第1000萬名來台的幸運兒,在入境大廳接受舞獅及觀光局主秘蔡明玲等多人熱烈歡迎,還獲贈「十全十美」的百樣好禮。

34歲的軟體工程師克里斯多福與太太阮瑋婷(台裔美籍)20日由洛杉磯搭機抵達桃園機場,被告知成為第1000萬名旅客,除了感到驚訝外,也覺得很興奮,還跟太太自拍留念。克里斯多福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到台灣,馬上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與友善,將在台停留2週,想到處走走看看,最想吃臭豆腐跟鳳梨酥,最想去台灣的夜市觀光,更重要的是去高雄找「阿嬤」。

蘋果報導,觀光局表示,以往百萬旅客來台都由行政院長接見,千萬旅客里程碑意義重大,總統馬英九今天將親自接見千萬旅客,並陸續送上琉璃獎座、hTC手機、商務艙來回機票、各縣市伴手禮、五星級住宿券、喔熊周邊商品等上百件大禮。

中央社報導,觀光局長謝謂君表示,下午在台北賓館會舉辦盛大歡迎儀式,會讓他們感受台灣人的熱情。觀光局更把十全十美100樣禮品做成「一馬當先展風光」、「雙喜臨門享精品」、「三陽開泰上青天」等10句打油詩炒熱氣氛。期望帶給這今年第1000萬名國際旅客尊榮好禮,並藉此向大家推介台灣產品之美。

Photo Credit: 交通部觀光局

Photo Credit: 交通部觀光局

NOWnews報導,台灣觀光產業自2008年被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觀光外匯收入逐年成長,在2014年成為全球觀光外匯入第24名,國際連鎖品牌旅館紛紛進駐,國內旅館投資累計從2008年到2016年預估達到3545億元;來台旅客從2008年的384萬5187人次,去年超過991萬人次,來台旅客連續6年破百萬門檻,今年達到1000萬,是8年前的2.7倍。

今年1至11月來台旅客達941萬6,888次,20日清晨除了第1千萬名旅客誕生,也突破台灣觀光史上來台旅客千萬人次新紀錄。台灣從100萬名旅客至今天達千萬,躋身亞洲第9個千萬大國,整整花了40年。

中央社報導,分析來台觀光客,以陸客佔最大宗約四成。南韓成長率約26%最高。,近4年觀光客人數前三名都是中國、日本、港澳,但日本客消費力始終贏過人多勢眾的陸客;日本旅客平均每人每日243.33美元,陸客平均241.98美元。平均消費增加部分,根據統計,和2000年相比,以觀光為目的來台灣的旅客比例從33%提升至71%,每人每日平均消費由193美元升至213美元,

自由報導,觀光局估計,今年全年來台旅客可達1030萬人次,觀光外匯收入粗估約達151.9億美元,各較上年成長約3.9%。明年目標訂在1050人次,較今年略增2%。今年觀光產業直接效益就觀光外匯收入加上國民旅遊收入共約7530億新台幣,占GDP約4.72%。

中央社報導,兩岸直航開放後,陸客確實佔了國外觀光客極大比例,但更深入的探究,這8年來除了兩岸直航,廉價航空崛起、航空公司開拓新航線、國際酒店相繼入主台灣市場,都是不可忽視的環節。不過,雖著觀光起飛,桃園機場容客量、跑道不足等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捷星日本主席片岡優表示,跑道跟起降時間帶是很大的問題,他指出日本為支持廉價航空發展,還興建了成田機場第3航廈。

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認為,千萬觀光客達標雖為美事一樁,旅客卻多數來自中國市場,應該平均分散。且鄰近國家如日本、新加坡、韓國等觀光客都早已破1000萬,甚至目標放在3000萬,觀光局不應自滿於這個數字。

中時報導,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提醒,旅客增加可能代表生活品質下滑、民眾生活受衝擊等,「 1000萬是平衡的量。」她以香港700萬人口為例,每年旅客數約3、4千萬,代表1名香港人需接待5名旅客,已經影響香港民眾的生活,台灣才2300萬人口,1000萬名旅客代表2名國人接到1名旅客,接待品質穩定,若衝到2000萬旅客,就要承擔生活品質下滑的後果。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批評,7年多來馬政府11度調整觀光客上限人數,中國客來台倍增是政府刻意逐步提高限額,也從未經過政策環評程序,配套不足已經衝擊台灣自然環境及在地居民生活品質,政府卻還好意思拿數字來表功。

旅行同業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蕭博仁認為,每年1200萬旅客台灣還可負擔,超過生活品質就受影響。觀光局長謝謂君指出,台灣「邁進」千萬,更要加強品質,並讓旅行「加值」;未來從事文化旅遊、原住民旅遊或無障礙旅遊的業者或單位,都可獲觀光局補助,要從改善軟硬體做起,讓台灣旅遊環境更友善。

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表示,未來觀光推展目標將以滿意度、每人每日消費、重遊率三者當指標,創造觀光外匯收入並提振產業結構,透過質與量並進,讓旅客願意再度來台重遊。去年中國客重遊率為11.08%,目前來台中國團客緩步成長,將透過增加「優質團」與「高端團」比例來提升品質。

中央社報導,醒吾科技大學觀光餐旅學院院長李銘輝建議,現階段可開辦付費專線,觀光客來台遇到什麼問題,撥一通電話就可以得到24小時服務,甚至可以幫忙翻譯和議價,歐洲許多城市都有類似措施。除此之外,李銘輝也建議,政府擴大開放東南亞民眾來台落地簽。以前怕他們留在台灣,現在東南亞都富裕起來了,應改變防範心態,增加轉機、過境旅客,一方面也可避免過度依賴陸客,增加客源、分攤風險。

中央社報導,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李奇嶽表示,一千萬人具有指標意義,代表台灣正式進入「觀光大國」行列,但要繼續成長,必須朝「放寬限制,有效管理」的方向前進。李奇嶽舉例,中華民國護照在158個國家地區免簽,政府引以為傲,但外國人來台簽證卻相對困難,尤其是面對東南亞國家,台灣這邊總是持著防堵心態,擔心對方來台搶工作,「防人跟防賊一樣,台灣沒那麼好啦,人家經濟不見得比我們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