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SpaceX首次成功回收火箭 「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就像飛機一樣」

SpaceX首次成功回收火箭 「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就像飛機一樣」
Photo Credit: SpaceX faceboo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試射失敗後,事隔僅半年,SpaceX再次試射火箭,畢竟這關係到未來跟NASA的合作。

文:Brian Leung

SpaceX一枚重新建造並經過改良的美國無人駕駛火箭「獵鷹9」(Falcon 9),當地周一晚上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先成功完成首要任務,將11枚人造衛星送上地球軌道。而負責將「獵鷹9」由地面發射升空的首階段推進器,更在今次任務中,首次成功垂直降落地面,可以循環回收再用。

今次的任務,SpaceX將通訊公司OrbComm的衞星送上軌道,並成功在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垂直回收火箭推進器,今次成功意味日後可以大大減低太空旅遊成本。

蘋果報導,1972年美國研製太空穿梭機時,估計每次飛行需2200萬美元(1.7億港元),至2010年,NASA將每次飛行的成本大增至16億美元(124億港元);反而SpaceX估計「獵鷹9號」每次任務,成本僅由6120萬美元(4.7億港元)起,太空旅行的成本大降。

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在火箭成功降落後,向傳媒形容這是革命性的一刻,他又在公司網頁寫道:「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就像飛機一樣。」而美國太空總(NASA)署亦立即在Twitter上向SpaceX道賀。

SpaceX繼今夏試射火箭失敗後,是次試射的重點是能否安全回收獵鷹9號。今年的1月和4月,SpaceX曾先後兩次嘗試回收火箭,惜均告失敗。

6月,「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在升空不到3分鐘就解體爆炸

月前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旗下的Blue Origin成功回收火箭New Shepard。這無疑令人比較兩間公司,認為Blue Origin領先一步。事實上,回收獵鷹9號比New Shepard複雜。為了更多運送人造衛星和貨物,獵鷹9號的機身細長纖幼,以減少空氣阻力,幫助穿越大氣層。但返回地球時就活像一根鉛管從天而降,但需穩定地直插地面。

這次SpaceX把回收火箭的場地移師到陸地,這有別於以往利用停泊於海中的自動航行駁船平台回收火箭。火箭的結構亦稍微改進,加裝了更高性能的Merlin 1D引擎,提升了30%推動力,意味著火箭可攜帶更多貨量和推進劑。額外的推進劑亦可用於操縱長條型的首階段助推器,以幫助著陸時穩定機身。

經改良後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經改良後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SpaceX是將於2017年負責為美國太空總署運送火空人往返國際太空站的兩間公司之一,此外SpaceX亦正競投國際太空站的商業補給合約,結果將於2016年1月底公佈,今次火箭的發射成敗左右NASA的決定。

Elon Musk's SpaceX made history with the first-ever vertical landing of its Falcon 9 rocket on Monday night.

Posted by CNBC on Tuesday, December 22, 2015

核稿編輯:周雪君、歐嘉俊

12月22日下午4點更新,文章原標題為「一年三次失敗 SpaceX再試射獵鷹9號 目標:回收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