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免除13.2億元債務 辛巴威納人民幣為流通貨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辛巴威自明年起擴大使用人民幣將促進流通,進而提振積弱不振的經濟。經濟學家說,辛巴威是中國以外第一個以人民幣為貨幣的國家。
聯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初訪問辛巴威,簽署了40億美元(約台幣1320億元)基礎建設協議,並免除辛巴威今年到期的4000萬美元(約台幣13.2億元)債務,辛巴威財長齊納馬薩(Patrick Chinamasa)21日宣布准許民眾使用人民幣公開交易。總統穆加比(Robert Gabriel Mugabe)22日也表示,自明年起擴大使用人民幣將促進流通,進而提振積弱不振的經濟。經濟學家說,辛巴威是中國以外第一個以人民幣為貨幣的國家。
中央社報導,2002年,美國與歐盟聯手制裁穆加比,導致辛國失業率逐步上升到90%,加上不當的土地改革導致經濟崩潰,面臨惡性通膨,西方國家的投資一夕間成為泡影。2009年通膨率達到百分之五千億,必須發行面額1000兆元的鈔票,因此自2009年起停用辛巴威幣改用幾種外幣當貨幣,主要為美元和南非蘭特(ZAR),佔目前85%貨幣流通量。直到今年6月辛巴威央行才終於宣布廢除辛巴威幣。
►3.5萬兆兌換1美元!惡性通膨無力回天 辛巴威正式棄用國幣
自由報導,人民幣2014年開始被列為辛巴威一籃子法定貨幣之一,但未獲准在市場上公開交易,使用頻率相當低。直到現在人民幣可公開交易,中國觀光客可以用人民幣在辛巴威消費,辛巴威也將以人民幣償還中國的貸款。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正與中國人民銀行協商,以擴大人民幣在辛巴威的使用。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華盛頓郵報指出,辛巴威把人民幣當成通用貨幣,對中國具有象徵意義,北京一直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且已有成果,上月國際貨幣基金(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辛巴威把人民幣當貨幣,也是中國影響力更深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明證。辛巴威經濟學家主張,辛巴威擴大使用人民幣,可避開美國的制裁。
►中國「人民幣國際化」大戲,美國怎麼演?台灣只能坐搖滾區看戲嗎?
法廣報導,泛非洲投資研究中心(Pan African Investments and Research Services)專家阿貝迪恩(Iraj Abedian)指出,「我很確定這取決於政治上的好惡,多過於經濟的考量。穆加比發出強烈的反西方訊息,由於中國承諾將以龐大資金挹注辛巴威,穆加比認為有很好的理由發出這樣的政治訊息。」由於辛巴威國內的人權問題,近年來西方國家逐漸減少與該國的貿易往來。
蘋果報導,中國目前則是辛巴威第二大貿易夥伴國,每年的雙邊貿易額超過10億美元(約328億元台幣),辛巴威現在是非洲6個從中國的外部發展計劃中獲利的國家之一。世界日報報導,中國在貿易和援助關係上採取「不干預政策」,過去5年提供辛巴威逾10億美元低利貸款。今年10月,具有官方色彩的「中國孔子和平獎」頒給人權紀錄不佳的穆加比,舉世譁然。
►辛巴威獨裁者獲頒中國「孔子和平獎」 連戰、普亭、卡斯楚都得過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