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樂與科幻片的完美聯姻:大師約翰威廉斯再出手,譜寫《星際大戰》動人樂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片頭的劇情字幕浮動響起熟悉的主題音樂開始,約翰威廉斯的音樂再度帶給星戰迷無限的振奮與感動。
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建立起古典樂與科幻片之間的連結,說明了古典樂是科幻片在意象上營造遼闊的視野,在想像上構築壯觀格局的最佳音樂語言。電影音樂大師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在《星際大戰》中將這套音樂語法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他經由管弦交響樂這個好萊塢製作電影音樂的手法,創造了一篇融會了意象,想像與戲劇張力的星空交響詩。
超人縱身起飛的興奮感,大白鯊潛伏海中滑行的危機氛圍,印地安納瓊斯的冒險精神,E.T.外星人與地球小孩的純真友情,辛德勒的人性光輝,哈利波特的神奇魔法⋯⋯這些都是約翰威廉斯的電影音樂,把影迷在黑暗的觀影空間裡的視覺感受轉化為聽覺感受的功力實證。他在譜寫電影音樂時的想像力豐富了影像帶給影迷的感動,而他譜寫的電影音樂在流暢性,旋律性的掌握上更讓這些樂曲成了可以獨立於影像之外的動人樂章。
大師出手,為角色譜寫主題樂章
約翰威廉斯是當代電影音樂之中最擅長譜寫主題人物音樂的作曲家,他會為電影的主要角色譜寫主題樂章,然後隨著主要角色在劇情中遭遇時,透過不同主角主題音樂的融合,再配搭劇情遭遇時的情境來創造兼具角色情感與戲劇張力的電影音樂。簡單的說,威廉斯的電影音樂總是建立在主角人物的基礎上,然後再隨著劇情進行延展。
面對《星際大戰》系列,威廉斯譜寫了以表現英雄性格的路克天行者,塑造冒險性格的韓索羅,襯托皇室血統的莉亞公主,充滿暗沈氛圍的黑武士等角色的主題人物樂章。隨著新系列三部曲《Star Wars : 原力覺醒》的登場,除了上述幾位主角回歸而沿用他們的主題人物樂章,還有系列開場跑劇情字幕時那段華麗壯闊的進行曲之外,威廉斯這回為幾位新登場的主角所譜寫的主題人物也都具有畫龍點睛的特性。
拾荒者芮:樂天又堅毅
在為拾荒者芮這個角色譜寫主題音樂〈Rey’s Theme〉時,以弦樂,木管樂器,鋼琴做配搭,由輕盈的田園交響樂起步,緩緩的融入悠揚,恢宏的樂章,音樂調性也跟著由柔轉強,在這段剛柔並濟的音樂裡勾勒她活潑、樂天,卻也敢衝的性格與堅定的意志力。而芮在影片首度登場時浮現的〈The Scavenger〉樂曲中的芮的主題音樂,則是加入長笛與豎琴的音色來映照出她與世隔離的孤單心境。
凱羅忍:陰沈的高深莫測
對於膜拜黑武士所象徵的邪惡的凱羅忍這個角色,威廉斯選擇號樂作為主軸樂器,透過宛如遭到驚嚇時的驚嚇反應,帶著聳動,陰沈感覺的號樂鋪排,體現凱羅忍讓人害怕的惡魔性格。凱羅忍的主題音樂在關鍵戲的〈Torn Apart〉這段音樂中展現令人不寒而慄的戲劇張力。對照於凱羅忍的邪惡,大師在譜寫另一位暗黑勢力史諾克的主題樂章〈Snoke〉時,選擇以深沈的男聲合唱營造出高深莫測的魔力氛圍。
芬恩:跳躍的好動性格
至於被迫加入凱羅忍底下的帝國風暴兵團的芬恩,威廉斯特別以凸顯管號樂與打擊樂在旋律感,動態感,外帶極為跳躍的風格的表現來帶出他很想當英雄的好動性格,但卻又不知該為誰而戰,無所適從的處境。另外,大師也為反抗軍寫了意志高昂的軍樂進行曲〈March Of The Resistance〉,當然,也為反抗軍的飛行員波譜寫了超展開的豪氣樂章。
高齡83歲,49度獲得奧斯卡音樂或歌曲項目的提名、5度抱回小金人的威廉斯是在2014年12月接下《Star Wars : 原力覺醒》的音樂工作,隨即進入創作,2015年6月至11月間,他分成12個錄音排程,與90名樂手編製的交響樂團完成音樂錄製,這部同時也是《星際大戰》系列有史以來首度在洛杉磯錄製音樂。
約翰威廉斯對於電影音樂創作的熱情、用心,還有想像力,從片頭的劇情字幕浮動響起熟悉的主題音樂開始,他的音樂再度帶給星戰迷無限的振奮與感動。
圖片來源:博偉電影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