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美懷絲》:用獻祭生命換來一張永傳不朽的經典專輯,值得嗎?

《艾美懷絲》:用獻祭生命換來一張永傳不朽的經典專輯,值得嗎?
美昇國際(Maison Motion)授權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樣獻祭性命,燃成火燼蒐集而成的靈光,僅此一次無法再有,究竟對誰——對你對我或對她——是值得還是不值得?

看完《艾美懷絲(Amy)》,凌晨一點的我走在路上,傳訊息給推薦我去看的朋友:「I’m a living proof that someone who knows nothing about Amy Winehouse could be rocked by《AMY》.」——請原諒我的英文,純粹是因為這樣打字快多了。

看電影前,我連一首她的歌都不曾完整聽過;兩小時後,我為她的才華深深讚嘆,為她的早逝憾恨、扼腕。不散的還有一連串「值得嗎?」的問句:對這世界,對藝術,對她自己,究竟什麼才真正值得?

《艾美懷絲》是一部行雲流水的紀錄片。得力於片中時代,從2001年她18歲到2011年逝去,這段時間正是各種自拍、他拍、留言、狗仔等等數位媒介蓬發,人們覺得新奇還未厭倦的時期,故有大量(本人)的原聲原影片段可以挖來拼接、相襯、註解和甚至畫龍點睛。

某種程度上,這讓我想起前陣子金馬影展的《馬龍白蘭度私密告白(Listen to me, Marlon)》,都是由主角的「獻聲說法」來摹影、勾勒出一個人的生命及其心靈軌跡。

amy_00005

美昇國際(Maison Motion)授權提供

於是從她的發跡,她的天份,她的性格魅力,她的事業養成到那四周暗藏的危機,一路說到命中煞星的出現,帶著她向下沉,沉往無可迴擋的深淵。

我們看艾美懷絲的故事,明白她的渾然天成,看摯友形容她和音樂間有最純摯的友誼(pure relationship with music),當她對著鏡頭說:「人們越是了解我,越會明白我這人就只會做音樂而已。那就讓我做音樂就好吧!」——你知道她要的不多,對一個藝術天才而言這明明該是加分,對這世界而言如此小的代價能換來絕美的資產,更是一種幸運⋯⋯

但接著你發現,這一切創作的渴求其實來自深深的不安全感。那個說著「成長過程中,我所聽到的音樂都是灌水的垃圾」,想挑戰自己能寫得多好的女孩,不到二十歲已經有中年女伶的聲色深度,每一句歌詞都像靈魂在吶喊,這背後其實是巨大的心洞,無止盡的空缺待填補。隨著才華顯露,名聲累積,這枚不安靈魂得以胡亂攀上的朽爛浮木,自然一根一根,飄過她的身邊。

Amy Winehouse out and about in New York, America - 01 May 2007

美昇國際(Maison Motion)授權提供

艾美懷絲的故事,某種程度上正是娛樂事業(show business)無法逃掉的老套矛盾:才華帶來名聲,而名聲引致的美與醜,幾乎是一整包的難以分割。嶄露頭角沒多久,艾美懷絲就經歷了情傷,拒絕(酗酒)勒戒,奶奶過世,暴食症浮上檯面,一路到換掉經紀人,發行第二張專輯《Back to Black》大紅但接著結婚了,這段婚姻帶給她的卻是毒癮⋯⋯這一切理所當然到,根本無法自拔。

隨著紀錄片看,可以發現導演呈現主角,她的光亮,她的單純,她的脆弱,緊緊交織暗示著那終局難以逃脫。同時對身邊人的介紹又隱隱約約分成「好人」和「壞人」——從青少年時代就陪伴她的前經紀人,死黨姐妹淘等等,深刻懷念她的同時難掩不捨和自責;反觀她的(自小就不在,成名後才黏過來的)父親,以及分合多次最終結了婚又離婚的丈夫,則是無法遮掩地自私。而偏偏,艾美懷絲對後兩者的依賴、需要、強烈而直抵核心,讓人不忍拒絕。

amy_00003

美昇國際(Maison Motion)授權提供

《艾美懷絲》的形式很有趣。全片沒有「訪問」畫面,所有人都是事後回想,錄音訴說,其後悔、無助、猶疑,甚至哽咽都一清二楚。這當中也包括她的父親和前夫,兩人的聲音聽來都當然沈痛、難過,甚至不無一點懊悔。但那為自己辯解的,依然執迷的自視,也逃不過麥克風收音。畫面上除了剪接素材,也不時浮現完全貼合她的生命軌跡的歌詞當「證詞」,幾個段落甚至搭上(艾美本人說過絕不會出現在她專輯中的)精彩的弦樂配樂,戲劇效果意外地佳。

而我認為,這部片最核心處提出了一個疑問,正是關於「值得嗎?」的問句。看電影前,若對艾美懷絲有基本印象,大概會記得她是那個23歲推出第二張專輯即全球爆紅,登上世界樂壇頂峰,卻隨即染上毒癮酒癮,自毀前程的英國天才創作歌手吧?但《艾美懷絲》告訴你邏輯根本不是如此。

全片最核心的一句話,我認為是在她創作第二張專輯前,一度顯露需要勒戒的跡象但沒有成行,她的前經紀人憶及此,說了:「我們錯過了最好的時機。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初讓她接受專業的幫助,也許一切還能挽回。或許那就不會有《Back to Black》了,但那又怎樣呢?」

amy_00007

美昇國際(Maison Motion)授權提供

那張專輯,是靠絕望和痛苦和某種自我毀滅的開端去換來的。這樣的換,真的值得嗎?得到了葛萊美最大獎,從童年偶像口中聽見自己的名字,當全世界為之驚艷,這時候的她卻早已是一輛失速的脫軌列車。確實,心碎過的人才會知道,將那些情緒幻化成藝術的點點滴滴,是既純且真更強悍的力量,那是無可替代的。但這樣獻祭性命,燃成火燼蒐集而成的靈光,僅此一次無法再有,究竟對誰——對你對我或對她——是值得還是不值得?

所有人看完《艾美懷絲》,最終都記住了片尾,她的偶像東尼班內特(Tony Bennett)說的最後一句話:「如果我能再對她說些什麼,我會告訴她:放慢腳步吧,妳太重要了。生命會教導妳如何真正地活著,前提是妳要活得夠久。」那句「妳太重要了(you’re too important)」聽得直叫人心碎。只可惜這樣的「重要」,總是不被身邊人,不被主角自己,不被團團圍住他的整個當時的世界,放在心上。非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