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月逾百死傷後緬甸又傳玉礦山崩 傷亡人數仍未知

繼上月逾百死傷後緬甸又傳玉礦山崩 傷亡人數仍未知
示意圖,非實際礦難照片。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兩起意外凸顯了全球─尤其是中國─對玉的需求增加所帶來的龐大風險。全球目擊組織在10月份的報告中指出,緬甸的玉石交易「可能是現代最龐大的自然資源掠奪行為」,單在2014年就創造了將近310億美元的產值。

外電整理:黃嬿庭(南洋誌

緬甸北部的克欽邦(Kachin State)礦區25日發生山崩,數百人恐凶多吉少。這已經是該地區近一個月以來的第二次山崩。關於這起意外的死傷人數眾說紛紜,官方聲稱目前並未傳出有任何罹難者的訊息,只表示有3人回報失蹤,且山體再次崩塌的風險太高,已停止搜救行動。

克欽地區在11月也發生嚴重的山崩意外,造成114人死亡。該地區生產的玉礦品質優良,廣受市場好評,尤其來自中國的需求非常大,也讓生活貧困的當地工人寧願冒著生命危險採礦石。

地方政府辦公室主任Tin Swe Myint表示,這次的坍方不同於11月的慘劇,是在工人們工作結束後才發生的。但根據採礦公司員工指出,據傳有50餘人被活埋,且已經有數具遺體被挖出。正確死傷人數目前不得而知。

這兩起意外凸顯了全球─尤其是中國─對玉的需求增加所帶來的龐大風險。全球目擊組織(Global Witness)在10月份的報告中指出,緬甸的玉石交易「可能是現代最龐大的自然資源掠奪行為」,單在2014年就創造了將近310億美元的產值。

緬甸出產全球品質最好的玉石,但玉石貿易鏈缺乏嚴密管制,又時常發生山崩,危險性高,當地許多採礦公司與軍政府時期的軍人菁英掛勾,為謀取大量資金,而犧牲當地人權益。

美國政府雖然在2011年緬甸新政府上台,力行改革開放之後,逐漸放寬對緬甸的貿易禁令,唯獨玉礦是目前少數仍維持禁令的產品,主要就是因為軍方藉玉礦獲利,助長政府腐敗,加上礦區當地虐待勞工狀況時有所聞,人權狀況堪憂。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