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柯文哲:政治沒有那麼困難,就是找回良心

柯文哲:政治沒有那麼困難,就是找回良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採訪/撰稿:楊士範;逐字稿整理:魏嘉珍

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黨內初選結果,14日確定由立委姚文智勝出,並確定將在6月12日和柯文哲等黨外人士做對比式民調柯文哲強調他如果輸了將不會參選到底,如果僅贏1%或2%也會讓賢。

柯文哲在去年開始傳出要參選台北市長風聲,而他直言敢說,加上是政治「素人」的因素,引起許多對於藍綠惡鬥不滿多年的民眾關注和認同,一度傳出如果柯文哲和連勝文一對一PK情況下,柯文哲支持率較高的民調。而柯文哲不願意加入民進黨,反拋出在野大聯盟的想法,也讓民進黨光是提出台北市市長候選人的議題上就爭議許久。

民進黨「2014選舉對策小組」4月16日決議採兩階段民調進行台北市長綠營整合,4月23日送中執委決議通過,而對此前副總統呂秀蓮維持之前反對的態度,並在5月10日直接宣布退出黨內初選,但是保留參選權。而國民黨則是在4月19日已完成黨內初選,確定由連勝文參選台北市市長。

關鍵評論網則在日前採訪了柯文哲,底下為訪談全文。

關鍵評論網(底下簡稱關):首先想先瞭解一下,什麼時候算是正式宣布參選台北市長這件事情?

柯文哲(底下簡稱柯):那個沒有什麼正式不正式,我只需要退選證明不需要參選證明,沒有講的話就是一直選下去。

關:很多訪問中都提到柯醫師對於轉換跑道很有信心。

柯:馬英九跟郝龍斌都可以當台北市長了,我怎麼不能。這是很有趣的概念,鯊魚如何決定他要不要攻擊,他會跟到旁邊迴游,迴游的目的是比較他的尺寸,如果看到他比較大的話,他就會攻擊,信心是建立在別人身上。

關:現在,那些人都太弱了?

柯:如果他們都可以的話,我應該都可以的。以他們的學經歷、表現,我應該都可以的。事實上,又不是說馬上上任,我有一年半的時間可以準備工作,在一年半裡面慢慢準備,應該是沒有問題。

去年二月我就已經在思考這些問題了,我已經有很長的心理準備了。當七八月的時候,我就開始橫掃美國、中國、日本、歐洲,我在看世界大事,再拜訪所有天王,瞭解台灣的歷史,再開始了解台北市政,又開始上課、施政概論,再針對主題深談。

你們要知道,外科醫師的個性,好的外科醫師都非常地龜毛,開刀沒有第二次的,外科醫生一刀下去,死活就決定了。做事都事先規劃得很好了,更何況我是指揮其他醫師開刀的,那種設計、計劃,是我二十年來來一直在做的。從政的信心來自我的career。

關:你現在對於台北市長選舉,以及台北市的布局是什麼?

柯:有想法才有做法嘛。你要先想五十年後台北是怎麼樣,願景、目標要先確定;證嚴法師講的,方向不對的話,再怎麼快都不會走到目的地,價值、願景要先確立下來,剩下的是細節的處理。

關:那目前你的願景是什麼?

柯:在市政的思考上

一、你希望五十年台灣長什麼樣子?

二、你現在所作所為往哪個方向前進

對候選人或首長的訓練有兩個,一、你如何確保你不會被污染,二、你如何確保你有改變社會的能力,這是個人修養與思考的邏輯。我已經慢慢開始建立「改變台灣。從台北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的slogan,這是一場以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願景是希望台北變成一個公益社會、文化城市、健康安全、關懷分享、社區營造、公開透明,將來台北的目標是什麼。當然從台北出發到台灣。建立一個民主自由法治人權永續經營的台灣社會,這樣的大結構下,針對每個價值建構實際的步驟,其實我是蠻有想法的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關:你覺得以國際等級的都市來說,台北是最缺乏什麼?

柯:最缺乏的還是文化,台北的國際化是要在地化、本土化。你到台北的時候,如何讓你知道你到台北了。我最近常在說「歷史感」,所謂歷史感,我去過很多文化之旅,如果比方說華光社區剷平改建大樓,就覺得怪怪的,對於歷史不注重。尊重自己,才有歷史感,有歷史感會影響你的行為,因為才會開始想你想留下什麼給下一代,如果沒有歷史感,你就沒有這樣的思考了。

台灣在過去350年當中,常常很不幸,後面的政權都會仇視前面的政權,就把前面的文化剷掉,所以你在台灣現在找不到日本的神社了。所以常常說,每一代的台灣人,我們歷史強迫被截斷,為什麼台灣沒有歷史感,因為「多知道多痛苦」。

因為人不是電腦,不能刪除記憶,所以改朝換代的時候,你要嘛就當阿米巴,不然就像我祖父的下場被犧牲掉,他沒辦法改變自己,也被時代淘汰掉(柯文哲祖父柯世元在228時被毆打而殘廢,返家臥床3年多)。所以當開始出現歷史感時,整個台灣的思考、行為就會改變,台灣為什麼無法將這個灌入老百姓的想法裡,因為沒有歷史感。因為台灣的歷史被摧殘得太厲害了;如果可以先在內部鞏固歷史,我也是認同同心圓歷史觀,你要先認識自己、再認識周圍。

關:你提到文化,你覺得台北關於文化的部分是什麼?

柯:文化,聽起來很虛無縹緲;我常說台灣社會是永遠沒有文化的。我來說個例子,美國朋友下飛機,帶他去觀光時,你不知道要帶他去哪裡。龍山寺?中正紀念堂?你覺得中正紀念堂有文化意義嗎?只是個歷史嘛,那個歷史也不是光榮的歷史。那101大樓,對紐約客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文化要國際化,要先本土化、在地化。國家的力量在於國民,什麼叫做文化,就是文明人,什麼叫做文明人,舉例來說就是不說謊話,我們做的到嗎?政治有那麼困難嗎,找回良心而已。

文化這種東西,很像軟體,過去太強調硬體而忽略軟體。今年,2014年也是甲午年,我說這是一場21世紀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告訴我們,中日都開始改變,中國是自強運動,日本是明治維新。中國強調船監炮利,我們(現在)還是在船監炮利的迷思之中,文明的國家是做足社會的基本價值。老百姓要的是,生活好一點,公平正義、生活快樂嘛。台灣現在有嗎?老百姓有快樂嗎?慢慢要知道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關:具體一點來講的話,如何實現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