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在白袍出現之前,拯救世人的醫生其實是穿「黑袍」行醫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時代的演進,科學研究促進了醫學發展,為了扭轉大眾長久以來的不信任感,來自加拿大的醫師喬治.阿姆斯壯(George Armstrong)開始提倡問診時罩上白色的外套,營造「專業人士」的模樣。
時光匆匆,又到了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一定要參與各式各樣的聖誕節和跨年慶祝活動,尤其是有趣好玩的變裝主題派對,絕對不容錯過;說到變裝派對,不得不稱讚制服的發明,只要換上特定的顏色和配件,例如白色加上聽診器,旁人一眼就可以猜出你扮演是醫生了,輕鬆交差。不過各位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白色」是醫生的代表色呢?究竟是誰規定的?
我們鑽研一會兒後發現,醫師袍的歷史其實並不長,讓全世界的醫師們有志一同穿起白袍的起始點,大約是在19世紀末左右;霍赫貝格(Mark Hochberg)醫師也在〈醫師的白袍—其歷史的回顧〉(The Doctor’s White Coat–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文章中提到,白袍歷史至今才不過短短百年多一些而已。這樣更令人好奇,在白袍出現之前,拯救世人的醫生都穿些什麼顏色的衣服呢?
這邊就不跟大家賣關子了,答案就是最令人訝異的「黑色」!就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黑色往往容易和喪禮或不好的事情聯想在一起,但是由台北市博仁綜合醫院的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醫師所撰寫的《暗黑醫療史》,卻完全推翻了這個成見。
20世紀前,因為當時的醫療技術並不完善,加上有很多像豬一般的隊友混雜在醫師界,導致多數民眾對醫師的信任感不足,不到最後關頭不願求醫。所以醫師才會選擇穿上和神職人員一樣的黑色衣服,是希望可以增加職業的「神聖性」。
隨著時代的演進,科學研究促進了醫學發展,為了扭轉大眾長久以來的不信任感,來自加拿大的醫師喬治.阿姆斯壯(George Armstrong)開始提倡問診時罩上白色的外套,營造「專業人士」的模樣;這番想法廣為歐、美醫師所接受,漸漸地黑袍就被收進衣櫃裡,改穿白袍工作了。
除了營造專業人士的形象之外,醫師選擇穿上白袍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實際上,科學家們是最早開始穿著白袍工作的人們,而他們之所以選擇白色的原因在於羅馬帝國時代的公務人員,就是穿著「白色」長袍的人,而拉丁文「candidus」原指白色,延伸出這個「candor」本意為真理的詞,符合科學家努力探索事物真理的理念,因此選擇穿著白袍。
而科學家令人尊敬的地位,也賦予在白袍上,再加上,白袍也是最能傳遞「乾淨」、「無汙染」等想法的顏色,所以醫師如果在工作中穿上乾淨的白色工作服,代表消毒清潔等工作沒有任何問題,就可以讓病患更加安心與尊崇。
真沒想到醫師們的白袍,看似簡單卻不簡單,不僅可以代表醫學從簡略到專精的歷史,也是科學進步的軌跡之一,讓我們又著實學了一課;今年的變裝派對就決定穿上白袍,向全世界的醫師致敬吧!
參考資料:
本文獲網路追追追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