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傾向影響你個人信用?來看中國政府如何用「芝麻信用」控制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編按:
「信用評等」是很常見的機制,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免不了被金融機構「品頭論足」。但,你能想像連言論內容、政治傾向、交友圈等等,純屬個人自由的特質,都會左右你的信用分數嗎?阿里巴巴集團在2015年1月推出的信用評等機制「芝麻信用」,最近在台灣議論紛紛,主要是因為由Extra Credits所製作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許多網友看完影片後高呼,中國的極權統治真的太可怕了!但也有網友懷疑影片是真的嗎?到底什麼是芝麻信用?又如何跟極權統治扯上關係呢?
首先,芝麻信用是什麼?
「芝麻信用」是由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在2015年1月所成立的個人信用評估服務,目前仍在公測階段,評分結果以分數方式呈現,最高950、最低350。其背景來自於中國政府在2014年所通過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模綱要」,要求將社會各層面,包含政府、企業、個人的信用程度科學化、數據化,並透過奨懲制度:守信獎勵、失信嚴懲的方式,做為強化社會管理的手段。
儘管影片中將中國網路電商龍頭「阿里巴巴」,以及即時通訊軟體龍頭「騰訊」,視為芝麻信用的共同營運商,但這部分有誤,兩者應為競爭關係。騰訊的優勢在於社交數據,目前擁有8億QQ帳戶(中國最熱門即時通訊軟體),並於2015年8月推出類似的「騰訊徵信」,與阿里巴巴分庭抗禮。
那「芝麻分」怎麼計算咧?
影片說法是:評估機制是基於用戶的社群網站資料及交易紀錄,包含個人資料、金融信用,甚至是發言紀錄與購物記錄。
若使用者在個人社群網站上發表反政府的言論,則個人信用分數將會降低;反之,若發表支持政府的言論,分數則會提高。
至於購物記錄,若購買國產商品,則個人信用分數會上升;購買進口產品,則分數會下降。
政治傾向會影響信用分數?太可怕了!這是真的嗎?
從官方資料來看,無法證明芝麻信用確實如此計算。根據官方網站的公告,芝麻信用有五個評分大項:
(1) 信用歷史:過往信用帳戶還款記錄及信用帳戶歷史
(2) 行為偏好:在購物、繳費、轉賬、理財等活動中的偏好及穩定性
(3) 履約能力:享用各類信用服務並確保及時履約
(4) 身份特質: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留下的足夠豐富和可靠的個人基本信息
(5) 人脈關係:好友的身份特徵以及跟好友互動程度
但到底現實生活中的哪些行為,會做為評分依據?人脈關係如何考量?許多細節官方都沒有具體說明,讓外界留下想像空間。為了衝高芝麻分,更有部分中國網友求救,請神人給攻略,教大家如何提高信用分數。
影片質疑,人脈關係將影響個人信用,如果朋友信用分數低,自己的分數也會被拉低,這可能是一種分化手法,讓社會大眾彼此監督,或是讓反政府人士自動被大眾排擠、孤立。同樣的,官方沒有明確說明,但評分標準所謂「好友的身分特徵」令人玩味,中國網友攻略中也提到,要提高分數必須多加高分朋友,甚至成立「特定信用分數以上的社交圈」。不論政治傾向是否被納入考量,這樣的機制至少已經造成某種排擠效應。
好像有點恐怖…那芝麻分對現實生活還有其他影響嗎?
除了融資更容易之外,高芝麻分的好處多多。根據新華網新聞,芝麻信用在公測期間已與租車、租房、婚戀、簽證等多個領域提供試驗性的服務,例如,分數達到一定門檻後,租車、住宿時可以不用繳押金、網購時也可先試後買、甚至辦理簽證不用給存款證明。影片認為這是一種聰明的治術,以正面獎勵代替負面懲罰,讓配合的人民擁有更多的福利,加上之前提到的排擠效應,可以間接使人民順從當局的價值觀。
沒關係,我不安裝這套軟體總沒事了吧?
影片中說明目前仍採自願制,民眾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加,但在2020年將強制使用,並且也將在同年實施懲罰制度,例如降低低分者的網路速度。

實際上,目前的確是可選擇是否參加芝麻信用,也並沒有將強制使用的消息公布。不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模綱要」出現下列文字:「對守信主體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綠色通道”等激勵政策,對失信主體採取行政監管性、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約束和懲戒」,「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可見全面化與懲罰制度似乎有跡可尋。
結論
從具體證據來看,影片內容無法完全證實,但也不是空穴來風。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及其他「個人信用評估制度」,大數據蒐集範圍有多廣?是否侵犯隱私?是否以信用制度之名,行政治控制之實?是否會全中國強制使用?種種問題,恐怕得等到制度正式上路後,再一一觀察。
延伸閱讀:
政治傾向也可能列入個人信用紀錄?中國政府全方面「評量」人民生活
考證芝麻信用
憑芝麻信用分申請新加坡盧森堡簽證將不用再提交資產證明等複雜資料
實習編輯:陳韋宇
核稿編輯:李漢威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