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政治傾向影響你個人信用?來看中國政府如何用「芝麻信用」控制社會

政治傾向影響你個人信用?來看中國政府如何用「芝麻信用」控制社會
Photo Credit: Extra Credits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編按:

「信用評等」是很常見的機制,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免不了被金融機構「品頭論足」。但,你能想像連言論內容、政治傾向、交友圈等等,純屬個人自由的特質,都會左右你的信用分數嗎?阿里巴巴集團在2015年1月推出的信用評等機制「芝麻信用」,最近在台灣議論紛紛,主要是因為由Extra Credits所製作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許多網友看完影片後高呼,中國的極權統治真的太可怕了!但也有網友懷疑影片是真的嗎?到底什麼是芝麻信用?又如何跟極權統治扯上關係呢?

首先,芝麻信用是什麼?

「芝麻信用」是由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在2015年1月所成立的個人信用評估服務,目前仍在公測階段,評分結果以分數方式呈現,最高950、最低350。其背景來自於中國政府在2014年所通過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模綱要」,要求將社會各層面,包含政府、企業、個人的信用程度科學化、數據化,並透過奨懲制度:守信獎勵、失信嚴懲的方式,做為強化社會管理的手段。

2015-12-29 18 44 20

2015-12-29 16 56 33

儘管影片中將中國網路電商龍頭「阿里巴巴」,以及即時通訊軟體龍頭「騰訊」,視為芝麻信用的共同營運商,但這部分有誤,兩者應為競爭關係。騰訊的優勢在於社交數據,目前擁有8億QQ帳戶(中國最熱門即時通訊軟體),並於2015年8月推出類似的「騰訊徵信」,與阿里巴巴分庭抗禮。

2015-12-29 16 57 33

那「芝麻分」怎麼計算咧?

影片說法是:評估機制是基於用戶的社群網站資料及交易紀錄,包含個人資料、金融信用,甚至是發言紀錄與購物記錄。

2015-12-29 16 57 18

若使用者在個人社群網站上發表反政府的言論,則個人信用分數將會降低;反之,若發表支持政府的言論,分數則會提高。

2015-12-29 16 57 22

至於購物記錄,若購買國產商品,則個人信用分數會上升;購買進口產品,則分數會下降。

2015-12-29 16 57 43

政治傾向會影響信用分數?太可怕了!這是真的嗎?

從官方資料來看,無法證明芝麻信用確實如此計算。根據官方網站的公告,芝麻信用有五個評分大項:
(1) 信用歷史:過往信用帳戶還款記錄及信用帳戶歷史
(2) 行為偏好:在購物、繳費、轉賬、理財等活動中的偏好及穩定性
(3) 履約能力:享用各類信用服務並確保及時履約
(4) 身份特質: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留下的足夠豐富和可靠的個人基本信息
(5) 人脈關係:好友的身份特徵以及跟好友互動程度

但到底現實生活中的哪些行為,會做為評分依據?人脈關係如何考量?許多細節官方都沒有具體說明,讓外界留下想像空間。為了衝高芝麻分,更有部分中國網友求救,請神人給攻略,教大家如何提高信用分數。

2015-12-29 17 50 31

影片質疑,人脈關係將影響個人信用,如果朋友信用分數低,自己的分數也會被拉低,這可能是一種分化手法,讓社會大眾彼此監督,或是讓反政府人士自動被大眾排擠、孤立。同樣的,官方沒有明確說明,但評分標準所謂「好友的身分特徵」令人玩味,中國網友攻略中也提到,要提高分數必須多加高分朋友,甚至成立「特定信用分數以上的社交圈」。不論政治傾向是否被納入考量,這樣的機制至少已經造成某種排擠效應。

2015-12-29 16 58 25

好像有點恐怖…那芝麻分對現實生活還有其他影響嗎?

除了融資更容易之外,高芝麻分的好處多多。根據新華網新聞,芝麻信用在公測期間已與租車、租房、婚戀、簽證等多個領域提供試驗性的服務,例如,分數達到一定門檻後,租車、住宿時可以不用繳押金、網購時也可先試後買、甚至辦理簽證不用給存款證明。影片認為這是一種聰明的治術,以正面獎勵代替負面懲罰,讓配合的人民擁有更多的福利,加上之前提到的排擠效應,可以間接使人民順從當局的價值觀。

2015-12-29 16 59 58

沒關係,我不安裝這套軟體總沒事了吧?

影片中說明目前仍採自願制,民眾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加,但在2020年將強制使用,並且也將在同年實施懲罰制度,例如降低低分者的網路速度。

2015-12-29 16 58 10

實際上,目前的確是可選擇是否參加芝麻信用,也並沒有將強制使用的消息公布。不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模綱要」出現下列文字:「對守信主體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綠色通道”等激勵政策,對失信主體採取行政監管性、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約束和懲戒」,「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可見全面化與懲罰制度似乎有跡可尋。

2015-12-29 17 02 09

結論

從具體證據來看,影片內容無法完全證實,但也不是空穴來風。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及其他「個人信用評估制度」,大數據蒐集範圍有多廣?是否侵犯隱私?是否以信用制度之名,行政治控制之實?是否會全中國強制使用?種種問題,恐怕得等到制度正式上路後,再一一觀察。

延伸閱讀:
政治傾向也可能列入個人信用紀錄?中國政府全方面「評量」人民生活
考證芝麻信用
憑芝麻信用分申請新加坡盧森堡簽證將不用再提交資產證明等複雜資料

實習編輯:陳韋宇
核稿編輯:李漢威

別忘了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唷!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