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毒害生態 歐巴馬簽署立法禁用柔珠洗面乳

塑膠微粒毒害生態 歐巴馬簽署立法禁用柔珠洗面乳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學界已知柔珠會吸收污染物,且經常被魚類和野生動物誤食,最後這些有毒物質藉由食物鏈,又回到了人類的身上。

柔珠洗面乳可洗淨毛細孔,讓部分愛美人士趨之若鶩。但因市售產品有的會添加塑膠柔珠,不會溶解,對環境造成嚴重威脅。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29日簽署在參眾兩院獲無異議通過的《無柔珠水域法》(Microbead-Free Waters Act),2017年7月1日起不得再生產含有塑膠柔珠的洗面乳、牙膏和洗髮精,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銷售,以保護美國水域。

環資報導,柔珠是小於5毫米的塑膠粒子,最常見的成分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龍聚對苯二甲酸乙酯和聚丙烯。一管磨砂洗面乳可能含有超過35萬顆柔珠,每年進入美國下水道系統的柔珠高達2.9兆顆。美國人一年要用掉57萬噸的柔珠產品,等同8兆的柔珠流入了大海。

TVBS報導,全球的海洋當中有5.25兆個塑膠物體,而且92%都是微型塑膠。學界已知柔珠會吸收污染物,且經常被魚類和野生動物誤食。柔珠一旦進入環境,表面便開始附著殺蟲劑、阻燃劑等有毒物質,經過攝食進入魚的組織。一份近期的研究發現,加州市場販售的魚中,有四分之一攝食過塑膠柔珠,最後這些有毒物質藉由食物鏈,又回到了人類的身上。

連啤酒都被塑膠污染了!去角質淨膚柔珠的骯髒小祕密

環資報導,繼美國伊利諾州立法逐步淘汰含塑膠微粒的個人清潔用品後,加州議會9月初亦通過法案,禁止境內販賣任何內含超過1ppm(百萬分之一)塑膠微粒的個人清潔用品。美國已有8個州宣布禁用塑膠微粒,《無柔珠水域法》進一步禁止所有個人美保產品使用柔珠。加拿大與澳洲也擬禁用。

此立法獲得個人保養產品理事會、大湖聯盟、美國化學理事會、露華濃、寶潔、嬌生、塑料工業貿易協會和消費者保健產品協會等組織的支持。企業宣布未來的清潔產品中將改用杏仁子、沙子或者是燕麥等天然物,來替代柔珠去角質的效果。

化學公司W.R. Grace & Co.已經開始生產可取代塑膠柔珠的合成矽膠微粒。該公司指出,這種合成矽膠微粒不具生物累積效應和生物持續性,且經過處理後能有很好的磨砂效果。其他替代品包括生技公司TerraVerdae BioWorks推出的可生物分解天然微粒,可直接取代個人清潔與化妝品中的塑膠柔珠。

自由報導,台灣環保團體近年也多次呼籲禁用塑膠微粒,看守台灣協會從今年8月起首度大規模調查市售產品含塑膠微粒情況,目前已在市售308款洗面乳及沐浴乳中發現108款產品含塑膠微粒,如嬌生、無印良品、資生堂、屈臣氏及萊雅集團等產品都有上榜。

這些塑膠微粒相當細小難過濾,會隨著使用過程流入下水道並進入河川及海洋,數百年無法分解,加上其極易吸附重金屬特性,一旦被浮游生物和魚類吞入,進入食物鏈,最後端上餐桌被人類吃下肚,也把重金屬吞下肚。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實驗室博士林中英說,有毒PE材質若附著在藻類等生物體,也會生出毒素,人體吃到會傷肝。

【花招百出的五顏六色塑膠微粒】 左邊包裝分別是Johnson & Johnson之「可伶可俐」毛孔潔淨洗面霜/蘋果精華柔珠配方;以及無印良品的攜帶用去角質洗面乳/油性肌。兩個產品均內含PE塑膠微粒–感謝中央大學劉小姐慷慨提供! …

看守台灣協會 Taiwan Watch Institute 貼上了 2015年10月5日

中央社報導,日商花王台灣公司公關部長吳苑瑩強調,有別於市面上塑膠(聚乙烯)柔珠產品,花王研究所在十幾年前便以玉米澱粉、纖維素這種水溶性的結晶物做成柔珠,洗臉按摩後可直接溶解於水,不對人體或環境造成傷害。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孫瑋孜說,目前國內僅有花王、聯合利華等廠商改用天然材質柔珠,很多業者仍使用塑膠微粒柔珠。

中央社報導,面對廣大時勢所趨,台灣是否將跟進禁售?行政院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官員31日表示「還在評估」,議題觸及層面廣,目前還在蒐集國外相關禁用法規,並研究國內海洋或河川受塑膠微粒影響情形。未來將邀相關單位開會討論,做為後續立法依據,最快2018年底禁用,但會給業者緩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