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沙烏地、伊朗30年來最嚴重衝突》遜尼什葉教派對峙 中東大聯盟瓦解

沙烏地、伊朗30年來最嚴重衝突》遜尼什葉教派對峙 中東大聯盟瓦解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原本有望出現中東大聯盟,如今土崩瓦解,遜尼和什葉派的衝突日益激烈,將使沙烏地與伊朗,各自強化支持在敘利亞與葉門的代理戰爭。

連環斷交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分別代表是伊斯蘭教遜尼派(Sunni)和什葉派(Shia)的代表強權,彼此常在區域衝突中角力。沙烏地阿拉伯當局2日處決什葉派知名教長尼姆(Nimr al-Nimr)及其他46名「恐怖份子」,是沙國35年來最大規模的處決行動,引發伊朗、巴林、黎巴嫩與巴基斯坦等國的什葉派抗議份子湧上街頭,而沙國的阿拉伯盟邦則迅速力挺沙國。

自由報導,2日深夜,示威群眾攻擊沙烏地阿拉伯駐伊朗德黑蘭大使館,位於伊朗第二大城馬什哈德(Mashhad)的沙國領事館也遭波及,沙國憤而在3日宣布和伊朗斷交,將大使召回並要求伊朗駐沙國外交官48小時內離開。什葉派的神權政體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3日譴責遜尼派的君主政體沙烏地阿拉伯,將因殺害尼姆遭到「神授予的報復」,遜尼與什葉派的關係形同水火。

抗議駐德黑蘭使館遭攻擊 沙烏地宣布與伊朗斷交

而繼沙國之後,位於波斯灣西岸的島國巴林也在4日宣布和伊朗斷交,同樣要求伊朗駐巴林外交官48小時內離開。在巴林居多數的什葉派人口2011年開始對遜尼派統治者示威後,巴林當局經常指責伊朗幕後支持其國內長久以來的叛亂活動。

中央社報導,而後蘇丹4日也以伊朗民眾攻擊沙國使領館為由,立即與伊朗斷交。蘇丹外交部聲明說:「為回應對德黑蘭沙烏地阿拉伯大使館和馬什哈德領事館的野蠻攻擊,蘇丹政府宣布立即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斷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宣布降低與伊朗的外交關係至代辦層級,並減少伊朗在該國的外交官人數。

深綠:遜尼派(Sunni)、紫色:什葉派(Shia)、深藍:伊巴德派(Ibadi)|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SA 3.0

深綠:遜尼派(Sunni)、紫色:什葉派(Shia)、深藍:伊巴德派(Ibadi)|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SA 3.0

教派衝突

中時報導,沙、伊兩國之間的衝突可能引爆中東的教派大戰,其中關鍵的導火線就是什葉派教長尼姆遭處決。長久以來,尼姆不斷倡議要以非暴力的方式向沙烏地當局爭取自由選舉,並對王室的批評不遺餘力。他大膽指陳,若什葉派的權利始終得不到尊重,那麼東部省(the Eastern Province)就該獨立。對沙烏地王室來說,他的存在卻猶如芒刺在背。

在沙烏地的2900萬人口中,遜尼派佔了壓倒性的多數,什葉派教徒僅佔15%。尼姆不斷遭打壓的困境,正反映出什葉派教徒長期飽受歧視,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什葉派與遜尼派世界的的角力。身為什葉派老大哥的伊朗不斷要求沙烏地放人,並威脅要是利雅德處決尼姆,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沙烏地迅速處決尼姆,被視為公然違抗西方輿論與國際人權組織的關切,甚至被視為對德黑蘭的正面挑戰。

自由報導,在敘利亞雖然遜尼派為多數,但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卻隸屬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他在血腥內戰中仍緊握權力不放。而在伊拉克,什葉派政府與遜尼派社群間的仇恨,使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得以坐大。

遜尼與什葉派的宗派分裂起於先知穆罕默德之死(詳情請見以下影片解說)。目前全球15億穆斯林中,85%是遜尼派,他們遍居於阿拉伯世界,伊朗、伊拉克與巴林多數是什葉派。控制聖城麥加、麥地那的沙國皇室是遜尼派分支瓦哈比教派的信徒。

華爾街日報四分鐘影片,讓你看懂中東遜尼派和什葉派之爭
【影片】花這四分半,了解伊斯蘭國的前世與今生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區域動盪

自由報導,國際原油價格4日因沙、伊兩大產油國間的爭端,應聲上揚2%,布蘭特原油期貨攀升3.3%,每桶38.5美元,為過去3週以來最高價格。整個波斯灣地區的股市4日重挫,卡達下挫逾2.5%。沙烏地阿拉伯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產油國,伊朗則是OPEC第5大產油國。由於沙烏地經常帳上已出現嚴重赤字,而西方禁運即將解除的伊朗,則大可以藉由廉價供應石油,在經濟上壓得沙國喘不過氣。

這起紛爭是1980年代以來,該區域國家間所發生最嚴重的危機。聯合國去年12月通過《敘利亞和平近程決議》,原本有望出現中東大聯盟,如今土崩瓦解,遜尼和什葉派的衝突日益激烈,將使沙烏地與伊朗,各自強化支持在敘利亞與葉門的代理戰爭。去年1月沙爾曼國王(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上台後,沙國領導盟軍對抗葉門的什葉派反抗軍。利雅德指控伊朗支持葉門的什葉派叛軍「青年運動」(Houthi),以及黎巴嫩的真主黨與其他什葉派民兵組織。

中時報導,沙國國防部長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去年12月宣布組建的34個伊斯蘭國家反恐聯盟,但不含什葉派國家伊朗和以什葉派為多數的伊拉克。俄羅斯、伊朗、黎巴嫩真主黨民兵進入敘利亞支持什葉派阿薩德政權之際,沙烏地率領遜尼派國家聯盟在該地區構成強大制衡,與其說是「反恐聯盟」,倒不如說是反什葉派聯盟的大集結。

伊朗和沙國是終止敘利亞近5年內戰的外交2大要角,伊朗當局是敘國總統阿薩德的最堅定盟友之一,而沙國當局則支持反政府民兵,伊朗因而指控沙國支持敘利亞的恐怖主義。兩國的外交僵局恐衝擊1月中旬在日內瓦登場的敘利亞和平談判。無論如何,敘利亞今年要恢復和平的希望,顯然已破滅了一大半。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