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機場實物銀行 讓弱勢里民得到物資更獲得尊嚴

南機場實物銀行 讓弱勢里民得到物資更獲得尊嚴
Photo Credit : 方荷生個人FB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臻吉祥幸福實物銀行一改讓弱勢民眾「伸手拿」的單向模式,而是在每月的基本物資配額之外,鼓勵里民擔任社區志工,以勞力換取更多物資,讓弱勢里民在施與受的雙向過程中建立自尊。

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長方荷生,利用南機場閒置的國有房舍,於2013年設置「臻吉祥幸福食物銀行」,其後還連結各公益團體轉型為「實物銀行」,提供社區清寒或邊緣戶食物和民生物資。銀行更透過社區貨幣概念,讓受助者可透過打掃、為獨居老人送餐等社區服務累積點數,再以點數換取物資,除了「受」,也能有尊嚴地「施」。

相關報導:全台首創!台中市擬定食物銀行自治條例 拼明年實施

自由報導,忠勤里共有6000多位里民,是台北市弱勢族群比例最高的地方,超過六十五歲者就有1500人,社會局登記的中低、低收入戶逾300戶,還有500多名身心障礙者、100多名獨居老人。

ETtoday報導,里長方荷生表示,創立「臻吉祥」的契機,是他有次在探視社區貧苦老人時,發現長者家中雖有8袋慈善捐贈的白米,卻因吃不完而長蟲,而且仍缺乏其他物資。由於每位獨居老人家中的情況都不相同,且愛心物資筆筆珍貴,應該做最有效的利用,因而激起他設置實物銀行的構想。

方荷生表示,他參考日本北屯社區與香港的社區貨幣經驗,花了1年半時間,最後終於募到新台幣200萬元的經費,把兩層樓的舊郵局改裝成南機場食物銀行,慈善機構也陸續捐贈食物、二手衣物,從「食物銀行」變為「實物銀行」。

雖然當地有很多弱勢里民,但方荷生認為,里民不僅需要食物、衣服等物資,更需要建立自尊。因此,有別於社福中心實物銀行的單向供需,方荷生加入「社區貨幣」元素,讓每位食物銀行的會員擁有一本「存摺」,每個月固定發放500點數讓會員換取物資。

若當月點數用罄,銀行也鼓勵會員以社區服務時數換取點數,透過擔任志工、幫獨居老人送餐或擔任社區巡守,1小時20點,以賺取額外物資。方荷生說,如果「開戶人」行動不便、生病,其子女、配偶來服務社區,同樣能積點。

中時報導,銀行不僅有奶粉、醬油、青菜等食品,也有洗髮精、衛生紙,甚至棉被等生活用品,都是各界的愛心。方荷生說,1個點數代表1元,以物資原價1/3至1/2設定兌換標準,像奶粉算價格較高的,每罐可能要200至300點;而麵條、麥片和罐頭都很搶手。

至於如何確保物資不被浪費?方荷生表示,銀行剛成立時,不但物資種類少,數量波動也很大,例如許多慈善團體經常同在民俗節日(旺季)捐米;淡季時,銀行物資卻又捉襟見肘。

因此,針對過剩的白米,方荷生請來專人烹調4菜1湯(成本約70元),提供弱勢里民社區共餐服務,每人只需付20元,就能在「幸福廚房」裡吃頓熱騰騰的飯,其餘費用再由募款、食材募集、社會局補助等來源支應。

至於淡季時的困窘,他則是將所有捐助過的機構列入聯繫清單,定期寄發e-mail告知所需品項,還會帶著企畫書拜訪附近量販店,尋求合作機會。

銀行負責人程先生表示,除領取物資,也有不知道如何申請社福補助的弱勢戶來求助,甚至有隻身北上求職卻突然失業的年輕女子,因為身無分文前來求助。程認為,銀行不只幫助在地里民,也成為附近居民的避風港。

臻吉祥實物銀行推出至今,已有135位會員,而有了忠勤里這成功案例,中正區公所也將別區的邊緣戶轉介到實物銀行,更希望能開設「分行」,目前計畫在頂東里、水源里設點;還打算用老舊的區民活動中心做倉儲空間,未來將物資集中列檔並配送。

經理人報導,此外,方荷生也發現,附近量販店產品大包裝的數量往往超過小家庭用量,因此便提議業者在結帳區放一個手推車,附上南機場食物銀行的理念說明書,民眾若是認同,可以捐出1~2個商品,讓銀行可以提供的物資種類更多元,也更貼近里民的生活需求。雖然許多企業一開始不容易接受,但是在他附上照片佐證,還力邀對方實地考察之後,對方知道「我們管理非常有系統,成果也一目了然,就會樂意捐助。」

方荷生表示,食物銀行雖已做出口碑,但募款不易,只有自己的力量無法面面俱到,多靠自己四處跑腿遊說;政府去年一年才補助十萬元,「一個月就用完」,希望政府能看見民間經營的難處。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