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有時候念碩士反而會限制你的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Joe Chang
之前貼過一篇(轉貼)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賺多少錢?
有收到一些迴響。 不過大家似乎沒抓到我分享所真正想要大家看的部分。
大都是覺得「讀書很好啊! 為何要叫大家別讀書?」 不然就是,「哎呀,那種都是生意人啦。 小人物還是只能念書啦。」
我覺得有點可惜,所以決定另外寫一篇狗尾續貂一下。
但也如同我所有講「人生概念」的文章一樣,開頭這裡我要強調一件事情。 我在文章裡頭分享的是「我個人認知」所推導出的想法與結論。 但請不要只囫圇吞棗的吸收「結論」。 結論其實不重要,因為我的結論只是「我的」價值觀與思維推導的產物。 大家更需要的,是了解推導的思維,並培養「自我思考的邏輯」,並以這方法建立出「你的結論」。
請記得,當你做某個決定時,那必須是因為你深思熟慮過覺得那是你要的,所以你去做;而非因為某某人說很好,所以你去做。 如果是後者,你永遠都會是各類系統的最後一隻老鼠,也永遠會覺得世界真是不公平。
好,廢話不多說,正文開始….
我得說,我的價值觀一直是非常道家、非常老子。
我非常相信事物的變動是永遠在兩個極端不停的相互流動。 當某個東西被推到極限時,就會開始走向衰敗。 衰敗未必會導致消失,衰敗到了某一點之後,往往又會開始興旺起來。
講的簡單些,就是「物極必反」四個字。
股市最可以看出物極必反的循環概念。 漲的過高,價格會往下修正;跌的過慘,會有人搶進收購。 換言之,價格隨時處在修正的狀態,隨時由一個極端會往另一個極端流動。
廣設大學、提高基礎教育,一直是過去年代教育改革的理念。 出發點似乎是源自於一種公平思維。 支持的人恐是覺得學歷是工作的基石。 所以產生一個簡單的邏輯:「如果能讓更多人讀大學,就能讓人人都有好工作。 人人都有好工作,人人就能賺大錢。 人人賺大錢,貧富差距降低,社會應當能更和諧。 三民主義的均富目標就能因此展開啦!」
但這假設忽略了一件事情。 社會的基本運作邏輯是經濟學,而不是人本科學的公平正義。 當你增加某樣東西的供給後,那東西只會迅速貶值,但「不平等」還是會存在著,只是計量所用的媒介將會因此轉移成別的東西罷了。 就如同大量印鈔票一樣。 鈔票大量增加時,商品數量並不會因此增加。 也因此,當鈔票數量與商品數量不平衡後,要買同樣的商品你其實得花更多鈔票去取得。 而最終,鈔票變的一文不值,商家不再接受鈔票,你得用其他的媒介(如貴金屬)去交換有限的商品。
學歷貶值也是建立在類似的概念上。 職位的需求若不創造,學歷的增加只是提升「就業的進入門檻」罷了。 原本高中畢業就能做的事情,因為滿街都是大學生,所以連服務生、泡沫紅茶的工讀小妹也都是大學畢業。 社會沒有因為大學生的絕對數量增加而均富、反而變成人人都得多付出四年的教育成本才能得到「基本工作機會」 → 換言之,窮人只是因此受到更大的傷害。
這樣講或許偏頗,但我一直覺得所有試圖以人力攪亂經濟學市場機制的舉動,不管目的是為了保護弱勢或是提升公平性,通常都只是短多長空,最終只會傷害原本想保護的那群人。 讓所有人都變成大學生,增加了社會公平嗎? 或許是,但從長遠的人民福祉來看,只是改變了門檻位置罷了。全面的公平是永不可能以此創造的。
回到主題。 也因為學歷貶值這件事情慢慢開始發酵,如溫水煮青蛙一般。 最近十年開始,逐漸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多大學生畢業後不敢離開校園,反而想去多念個碩士」。 我周圍認識的一些人就有如此的心態,覺得不管念個甚麼碩士都好。 若不念,就覺得好像自己還沒準備好。
加上前幾年經濟大環境確實不好,更多人覺得若可以的話,就先盡量留在校園中。 「多熬個兩年,等碩士學位有了,大環境或許也轉好了,出來就可以有個不錯的起薪。」
但回頭來看,採取這策略的大多數人恐怕都感受到失望了。 因為,真多念個兩年,狀況並沒因此更好。 新鮮人起薪不但沒有變好,反而每況愈下。
最近也在一些討論區看到關於22k、還是26k這些數字的討論。 很多人不滿,認為政府沒做事、企業主貪婪、或是企業西進造成台灣空洞化之類言論。 我個人是覺得抱怨這些是有點唱高調。 我並不是說不該談那些東西,只是覺得把問題外部化的言論,在選舉場子講講還可以炒熱氣氛,可是回到現實生活上,講這些東西其實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 罵歸罵,最後自己的人生問題終究還是得自己解決才行。
何況,市場趨勢是無力抗衡的。以產業遷移而言,這是你我小人物不可能改變的狀況。以製造業或是勞力密集的產業而言,只要一個地方工資過高了,遷廠搬移是個難以避免的結果。就算為了甚麼社會責任勉強營運下去,產品不賺錢時,最後免不了也是要關門大吉。 趨勢改變了,商人為求生存自會有所對應,但學生或是年輕人也得順應改變才行。
一個該順應改變的,就是要小心習慣領域造成的迷思,比方說「會迷信覺得讀了碩士是一種加分,讀的越高就應該有越高的薪水」。 但我自己感受到的趨勢在於:接下來十年到十五年,很可能除非一些特殊職位以外,能否賺錢跟學歷高低的正關連性會越來越低。 甚至有時候,念了碩士反而將限制了自己的路。
Tags: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