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陸生來台心得:台灣和我們說一樣的語言,但與中國不同的是擁有言論自由

陸生來台心得:台灣和我們說一樣的語言,但與中國不同的是擁有言論自由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三位來自中國、就讀於台灣大學的碩士生接受了我的訪問。一天下午,他們與我約在台大附近的一間咖啡廳見面。

文:Richard Bernstein|翻譯:蔣曜宇

隨著過往的敵意與分隔一一被消弭,如今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湧入台灣,以遊客、學子甚或是住民的角色,觀察台灣的民主現象。

事實上,兩岸間的直航帶來了極大的效益,平均每天有將近11,000位中國遊客飛抵桃園機場,而目前也有數千名中國學生就讀於台灣的大學。台灣人從台北飛往北京、上海或是廣東就和紐約人飛去華府一樣方便又快速。

這個現象體現了兩岸的和平進程,因為就在八年前兩岸政府協議簽訂條約前,無論是中國遊客、學生還是直航班機,對台灣來說都還只是一場空想。

隨著台灣對中國的開放,伴隨而來的一個重要問題便是:中國人的在台經驗是否能造成一種顛覆或變革,進一步地改變中國?同樣的問題也曾在不同情境裡被拿出來討論,舉例來說,有人認為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返國以後,能夠將自由民主的概念融入社會,加速共產中國的自由化,然而現在看來,這樣的假設或許太過大膽,因為真實的情況可能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而對中國人來說,比起美國,台灣在情感上與他們更加貼近。台灣是華人社會裡唯一一個繁榮穩定的民主社會,因此,即便中國官方持著反對意見,許多人仍舊視台灣為一個真實存在的證據,證明民主在中國是一個可行的選項,就如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一樣。這場選舉將會是台灣及中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第六次總統民選,其中,普遍認為歷經黨禁時代且有著保守台獨主張的民進黨,將會奪取下任總統寶座。

對中國遊客來說,這場選舉將有何影響?

在台灣,中國遊客有權利做他們在國內所不能做的事,而其中一項旅行團必去的觀光景點,便是座落在台北高級商圈中的誠品書店。

那裡販售著大量的中國禁書,每天都有許多中國遊客翻閱那些他們在國內絕對找不到的書籍,包含六四天安門的血腥鎮壓,以及意圖揭露黑幕的習近平傳記。人們購買因顛覆國家政權罪而遭判刑十一年,目前正在服刑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著作,而讓劉曉波入獄的那些自由思想,正是目前在台灣被奉為圭臬的守則。

一些在北京的中國朋友告訴我,許多中國人會把這些禁書藏進行李,偷偷運回國,然而,雖然在一個說中文的地方,看到這些禁書對中國人來說是件稀奇的事,卻不代表台灣的軟實力能真正影響他們的思想。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試圖訪問這些在誠品書店的中國旅客,結果卻不甚理想。沒有人願意接受一個外國記者的訪談——出自於可能會觸犯國內刑責的恐懼,或純粹只是興趣缺缺。

運氣好的是,三位來自中國、就讀於台灣大學的碩士生接受了我的訪問。一天下午,他們與我約在台大附近的一間咖啡廳見面。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樣本,但對這三位學生來說,台灣的華人民主經驗不僅意義非凡、更具有啟發性。然而,同時他們也都懷疑,台灣的民主範例,是否真能令他們在回到中國以後,改變他們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能夠更廣泛地影響整個中國政治未來的發展。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當我剛來台灣的時候,我有種回到七十年前的那種,只能在書上讀到的中國社會。」

「許多人說民主體制不適用於華人社會,但台灣卻是民主的。」一位主修工業工程,化名華中興的學生說。「當我剛來台灣的時候,我有種回到七十年前的那種,只能在書上讀到的中國社會。」他年輕、熱切,臉上留有一點鬍子,在對我說英語時顯得格外專注。

「這裡所使用的文字及語言完全就是傳統的中文。在大陸,中文經歷了很大的變革。而台灣又不同於香港和澳門,因為它從未被任何西方強權給殖民過,從很早開始,民主思想就已經被奠基在這裡了。」

學者們可能會對上段敘述做些許更正,因為台灣在日本自1895到1945年殖民統治的這段期間以來,並沒有自由的民主風氣,雖然台灣人的受教育程度,在當時已經大幅超越大陸。而即便是國民黨在1949年於內戰敗給共產黨而撤退來台後,國民黨政府也採取了極右翼的獨裁體制,更血腥鎮壓了二二八事件,而此獨裁政權延續了約四十年之久。

現今台灣的民主發跡於1990年代,主要源於一場由台灣民眾為抗議外省高官擴權而爆發的社會運動中。這場社運最後實現了民主改革,但也是經過官員的首肯,才被下放執行。

無論民主是如何在台灣落地深根,它都是這座島嶼引以為傲的珍寶。而民主的價值也賦予台灣與眾不同的特質,更進一步成了台灣的註冊商標。「中國會跟你說,根據我們儒家社會五千年的歷史,民主是不可行的。」知名作家龍應台對我這麼說。「但看過台灣以後,你能夠對中國有更不一樣的想像。」

台灣真的有使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有不一樣的想像嗎?

中國官方不僅不擔心、甚至很有自信能掌控台灣民主可能造成的影響,並持續擴展與台灣間的合作政策。那些受訪的台大陸生也表示,北京針對其意識形態所建立起的銅牆鐵壁,很難為外界所撼動。

其中有一位林同學令我想起了美國60與70年代時的學運人士,主修傳播學的她十分熱情、說話時總能侃侃而談。她稱自己為左派人士,在去年,因即將通過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而爆發的太陽花學運期間,變得熱衷於社會議題。那場學運使得立法院被學生及公民團體所佔領,迫使總統馬英九必須擱置此協定。

學生們之所以對此協定持反對意見,主要是擔心中國將以經濟財力控制台灣,使其必須在政治上有所讓步。但許多包含林同學在內的那些「左派人士」,之所以參與學運還有另一個更主要的原因:他們認為協定的內容將使富者更富、窮者更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