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次大選,中台灣幾乎都是藍綠差距最小之處。在中彰投加起來應選14席立委中,國民黨穩定選區不超過五席,民進黨則企圖從現有的四席,力拚到過半席次以上。
文:馬牧原|財訊雙週刊 第493期
►選前總盤點》北北基國民黨陷苦戰 新北市恐大崩盤
►選前總盤點》桃竹苗小英鬆動客家鐵票 藍委不再躺著選
2014年民進黨一舉拿下台中市與彰化縣地方首長,讓綠營相信大選「決戰中台灣」,有了好的基礎;從民調來看,蔡英文台中的支持度,與其平均支持度相符,顯示台中已成選戰重要指標。就國民黨而言,中彰投加起來14席立委席次,上次拿下10席(含無黨籍顏清標),這次非得保持過去戰果不可,其中,南投兩席立委,應仍是國民黨的囊中物。
台中市
洪慈庸快追上楊瓊瓔 黑派紅派面臨派系存亡
台中市8席立委,民進黨預估可穩拿四席,包括現任的蔡其昌、何欣純、黃國書,以及市議員張廖萬堅;國民黨則以盧秀燕最穩。第二選區(大烏龍)的顏寬恒與陳世凱、第八選區(豐原、石岡區)的江啟臣與謝志忠,與對手選情呈現激烈拉鋸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原本被認為最穩的「六連霸」立委楊瓊瓔,近來被時代力量的洪慈庸追趕得頻頻告急。
楊瓊瓔地方基層實力堅強,組織系統經營更是綿密,上次立委選舉以五成七得票的懸殊差距擊敗對手民進黨童瑞陽。外界本來都以為楊瓊瓔的選情難以被撼動,沒想到,在綠營全力輔選、網民推波助瀾下,近日「洪姊姊」洪慈庸選情竟逆勢翻漲,讓國民黨中央大感意外,黨務人士雖掛保證,地方口碑不錯的楊瓊瓔「絕對會贏」,但也坦言,年輕人和首投族選票,確實是一大變數。
洪慈庸可說是這次第三勢力參選人中,獲得綠營最多關注的一位,雖然身披時代力量戰袍,但上自蔡英文,下至民進黨黨務系統,都傾注資源拉抬洪,台中市長林佳龍更親自操盤洪的選戰,有人笑說,因為林佳龍在台中已被新潮流包圍(可能的立委當選人皆為新系),非得力挺洪慈庸這席不可,連夫人廖婉如都下來輔選,名導演吳念真、柯P與其雙親⋯⋯,想得到的大咖幾乎冠蓋雲集。
但由於這個選區並非都會化程度高的地方,媒體聲量不等於選票,加上洪慈庸在政治上的確是白紙一張,想要逆轉勝,還得再加點運氣;不過,目前楊瓊瓔的民調雖仍領先,但據說私下已放出「票投雙ㄧㄥ」的耳語,搶救選情。
另一選戰焦點,則為黑派大老、前立委顏清標之子顏寬恒。2013年立委補選,顏寬恒代父出征,僅以不到1個百分點、1138票的差距,險勝民進黨籍的市議員陳世凱。這次陳世凱捲土重來,大氛圍對綠營有利,加上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的前立委紀國棟參選下,攪亂了選情,因為紀可能吸收了原本陳世凱爭取的地方反顏勢力選票,也可能瓜分了同是黑派的票源,究竟哪邊拿得多一些?很可能影響選舉結果。
為爭取中間、年輕選票支持,顏寬恒不僅成立新媒體小組,隨時留意網路、新聞等輿情,第一時間掌握消息外,他還親自上PTT查看留言、與鄉民誠懇對話,面對網友以「消波塊」嘲諷,他也展現高EQ,自我解嘲,盼讓外界對顏家形象改觀。最近的造勢場合,更可以看到顏清標拄著拐杖出來輔選,甚至親自下廚炒米粉給鄉親們吃,藉此與選民博感情、爭取支持。
據了解,目前陳世凱民調雖略勝於顏寬恒,但由於上次補選時,陳世凱民調也贏顏,因此到現在雙方都沒把握誰才能贏得選舉。

Photo Credit: 顏寬恒
第八選區的大豐原區也是另一個激戰區,謝志忠能否擊敗江啟臣,目前進入膠著階段,即使謝志忠拚命猛打江啟臣4年來,從黨產、司改等案,沒有一次不聽從黨意,選情仍難突破,主要在於江啟臣的背後是前台中市長廖了以等人撐腰,而江啟臣家族,在豐原地區本就是各級選舉的重要樁腳,能吸到部分綠營選票,對謝志忠來說,不啻是場硬仗。
肩負紅派命脈,江啟臣有不能輸的壓力,當初廖了以為了這席立委,強力要求黨中央「換柱」,選戰最後階段,紅派必然用盡全力固守組織票,國民黨也評估,這次紅黑派完成整合,加上江啟臣年輕、形象佳等優點,已成為國民黨培養台中市長的重點對象,派系也花不少資源力挺,這些都讓他的選情逐漸回穩。
彰化縣
兩黨都有內部問題 林滄敏、陳文彬拚翻盤
彰化縣方面,民進黨雖喊出「四席全上」的口號,但據了解,國民黨第三選區的鄭汝芬和第一選區的王惠美,選情仍穩定領先;民進黨則以現任立委陳素月選情最看好,激戰區則是2014年角逐縣長失利的國民黨資深立委林滄敏的第二選區。
國民黨黨務人士坦言,2014年林滄敏敗選,主要是遇到黨內自家人及地方派系互扯後腿、不團結的情形,這一回林競選連任立委,前藍委陳杰卻力挺前彰化市長、勞工黨立委候選人溫國銘,藍營整合同樣出現問題。
林滄敏競選縣長失利後,組織盤已有鬆動跡象,不少國民黨基層民代,紛紛靠向民進黨,但民進黨籍的彰化市長邱建富,是否全力支持黨提名的黃秀芳,將左右勝敗的關鍵。
第一選區的陳文彬,挑戰地方實力堅強的王惠美,可說是艱辛的任務,在前一波「我是馬英九,請支持我們,證明我沒錯」看板大戰,成功聚焦全國性話題,炒熱選情,是否也能帶來選票,地方沒人敢說樂觀。不過,若能成功號召在外地工作、念書的年輕人返鄉投票,多少將對王惠美帶來衝擊。
屏東、花蓮及金門 各有看點
這次選舉,還有幾席值得觀察的戰區,分別是屏東第二選區、花蓮縣與金門縣。
國民黨在南台灣一片慘綠,唯一被看好的,僅有屏東第二選區(屏東市、麟洛鄉、萬丹鄉)一席,現任立委王進士能否替藍營守住國境之南唯一「灘頭堡」,備受矚目。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