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民談「翻牆後的這一年」:在生平第一次遇見《正晶限時批》後,我被徹底震撼了

中國網民談「翻牆後的這一年」:在生平第一次遇見《正晶限時批》後,我被徹底震撼了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人民的多數決與「菁英」的多數決之間,我選擇相信後者,只要「菁英」的基數大到可以忽略領袖的個人意志。

是時候承認人類的經濟制度在一開始的頂層設計上就低估了人性的善就違反了公平正義原則,沒有平衡好人類慾望、創新激勵與公平正義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沒有分配好市場規律創造的利潤,是不合理的貧富差距存在和不斷拉大的根源。

第四部分 翻牆這一年之「中國道路」篇

翻牆最根本的目的,是期望借鑒牆外的經驗(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持續推動大陸的政治與經濟改革,進而改善我這個體制外的中國底層市民的生活環境。而一個容不下《進擊的巨人》的中國,一個無法回頭面對自身背影的中國,絕不是那個承載著中華民族明天的中國,絕不是那個背負著14億中國人一樣的「中國夢」的中國,面對遮天的權力與內心的恐懼,我們終將在顫抖中發出新聞自由與司法正義的吶喊。

1、新聞自由

是時候創造性打破舊有的審查制度了,解禁BBC、紐約時報並不可怕;或者現階段至少引入BBC,量身打造一個中式水箱(確保國家利益不能凌駕於人類共同的利益,尤其是在國家利益彼此對抗的時候),看看這只西式「鯰魚」帶著中式「鯰魚」能掀起多大的浪——接受國際社會公正而客觀的監督與實踐社會主義並不矛盾。

2、司法正義

不管是海洋法系,還是大陸法系,法律只是實現公平正義的工具。作為一名中國人,真的很羨慕英國的刑事司法體系,至少很羨慕英劇中那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刑事司法體系。《重任在肩》、《司法正義》、《墮落》在法律細節上的處理,那些慾望、權力與人性、司法的精緻攻防,那種不放過一個壞人與不冤枉一個好人的精確平衡讓我嘆為觀止。

想起兒時,社會上流傳著「殺人案必破」的說法,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很幼稚,因為不管是日本還是英國,長期懸而未決的殺人案件都不在少數。

還記得幾個月前的一個晚上,我陪家人生平第一次去報警,在跑了附近2家派出所,途中打了一次110之後,總算報警成功;而兩家派出所的值班警察像約好了似的,上班時間對網路棋牌的熱情顯然超過了我和家人。

高水平的刑事司法體系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公職人員在一開始的態度上,起碼是要端正的。

3、權力是服務別人

公職人員申報財產能有多難?中國政府和企業處理大數據的能力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明明科技已經準備好了,但因為人的因素,改革遲遲難以推進。

政府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不難,難的是如何讓舊有的官僚體制改變思考權力的角度,難道是如何讓改革者平穩更換權力的基礎。

4、特赦,能否減少改革的阻力,降低轉型正義的成本?

一開始,我是支持特赦的,過去一筆勾銷,大家在新的社會規則下重新出發;後來進入社會這個大染缸,方才體會底層互掐的殘酷,與其特赦,不如正面對決。

後來,今年初,一個好聲音離開了我們。生命,在最美好的年華離開,總是讓人無限感傷,而她——是她們家唯一的孩子。起初,因為她給我的觸動,我本希望中國社會在經過這件事後可以通過特赦來實現大和解,減少改革的阻力,降低轉型正義的成本;但當看到有人試圖通過她的病重和逝去來獲取物質或名譽上的利益時,我才從夢中醒過來:指望特赦後,腐敗的人性能就此收手的想法——實在是太幼稚了。

從支持到反對,再到支持,爾後又反對。特赦,反反覆覆的不是我的立場,而是轉型正義、推進改革的巨大阻力,這是中國社會兩個太陽的決鬥——問題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得多嚴重得多更殘酷得多。

而轉型正義,張弓沒有回頭箭;如果這次失敗了,下次恐怕就不是阻力更大這麼簡單。制度建立在人性惡的基礎上,道德建立在人性善的前提下。在制度之上,道德之下,方能建立高水平的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

Photo Credit:Hans CC 0

Photo Credit:Hans CC 0

5、轉型正義

媒體人、司法等公職人員,在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必須接受公正客觀的社會標準的嚴格檢驗。東西德合併,東德50%的法官被強制轉業(過去經手的案件要一件一件全部重新審查,只要有一件是政治審判,就必須退出司法),這一數字在中國,我想只會更高。

翻牆之後,鳳凰網不再是我獲取信息的第一選擇,《鏘鏘三人行》也已經一年多沒看了。鳳凰網、鳳凰衛視,即便在未來順利轉型,成為一家和CNN、BBC比肩的媒體,也注定將走進歷史,至少「鳳凰」這個名字是需要改掉的,只因為曾經的平庸的邪惡。如果沒有勇氣發出理性的聲音,請你至少保持沈默,隨風起舞的不是立場而是良知;下意識選擇性甚至是刻意片面的報導,其危害要遠遠大於不報導。

還記得《選擇,中國知識分子在1949》帶給我無盡的唏噓慨嘆,理解在夾縫中求生的鳳凰人,感謝為我們努力製作優秀節目的鳳凰人,但作為媒體的鳳凰,這一頁注定無法翻過去,而且已經幾乎不可能逆轉。

轉型正義之前,《市民》雜誌需要改名字;轉型正義之後,鳳凰需要改名字。同樣是改名字,只是理由剛好相反。

6、機會平等

最近因為生病,我去了兩次醫院,都是在網上提前排隊兩周預約的主任專家號。第一次去,碰到三個沒有預約插隊的。其中一個甚至沒有掛號,沒有病歷,醫生問診後直接寫處方,而一旁陪同插隊病人的領導模樣的人士,在和醫生寒暄幾句後直接敲定晚上幾個人的飯局。第二次去,我剛說了幾句病情,另外一個醫生進來對該醫生說,某東西(大概醫學術語之類)這個月來不了了,這周的手術都要向後推,該醫生直接反問,「那兩個熟人怎麼辦?」而我只是在一旁老老實實呆著,一臉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