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了解透過蚊子傳染,卻無疫苗預防的「茲卡病毒」

一分鐘了解透過蚊子傳染,卻無疫苗預防的「茲卡病毒」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日在台灣發生首例來自泰北境外移入「Zika茲卡病毒」的個案感染,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將此病毒列為「第二法定傳染病」,同時調整部分國家的旅遊疫情。此病毒不僅感染會發燒起疹子,如果是孕婦感染,可能傳染給小孩引發小腦症甚至死亡,巴西大量出現嬰兒出現頭腦萎縮的症狀,疑似是跟茲卡病毒有關,透過AJ+的影片來了解最新狀況。

編按:

近日在台灣發生首例來自泰北境外移入「Zika茲卡病毒」的個案感染,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將此病毒列為「第二法定傳染病」,同時調整部分國家的旅遊疫情。此病毒不僅感染會發燒起疹子,如果是孕婦感染,可能傳染給小孩引發小腦症甚至死亡,巴西大量出現嬰兒出現頭腦萎縮的症狀,疑似是跟茲卡病毒有關,透過AJ+的影片來了解最新狀況。

近幾個月來,巴西突然出現一批罹患小腦症的新生兒,被認為極可能跟茲卡病毒有關。

01

針對茲卡病毒疫情的地區與部分國家,美國的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已經發布旅遊警示,範圍包括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等中南美洲國家。

02

巴西衛生部表示,2014全年僅有150個新生兒小腦症病例,但自2015年10月以來卻出現至少3500例,疑與茲卡病毒有關,但尚未證實兩者的關聯性。

03

茲卡病毒目前暫時沒有疫苗,部分學者認為開發疫苗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

04

以下是針對茲卡病毒的資訊整理(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何謂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Zika virus)這種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主要是經由蚊子叮咬傳播,最早在西元1947年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

傳播方式
主要是人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7天的潛伏期後(最長可達12天)開始發病。

潛伏期
潛伏期約3–12天。

發病症狀
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與登革熱相較症狀輕微,僅有少數的重症病例報導。

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Guillain-Barré syndrome)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併發症,且有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惟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之關聯性仍待證實

Brazil Zika Birth Defects

預防方法
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因此避免病媒蚊叮咬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於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長袖淺色衣褲。前往流行地區活動,應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

此外,建議懷孕婦女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等,返國後自主健康監測,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延伸閱讀:台灣現首例茲卡病毒個案 恐致新生兒小腦症

實習編輯:鄭宇軒
審稿編輯:李漢威

別忘了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唷!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