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首搖滾上太空:大衛鮑伊的「Major Tom」電影漫遊三部曲

一首搖滾上太空:大衛鮑伊的「Major Tom」電影漫遊三部曲
Photo Credit: FLiPER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這三部電影分別從各自迥異的視角切入解讀歌曲,間接賦予了湯姆少校多重多音的含義,更讓這首看似只是一個太空任務的故事,蘊藏著數以千計的情感寄託。

1968 年,大衛鮑曼博士(Dr. David Bowman)彷彿荷馬史詩裡頭迷航十載的奧德賽,在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電影中隻身飄蕩於茫茫無垠的未知。就在隔年7月11日,有首歌曲因為這部電影誕生了,一名叫作湯姆的少校(Major Tom)也隨著博士墜入這片沒有回聲也沒有重力的浩瀚。而當少校失去音訊後的第9天,阿波羅11號載著即將踏出「人類一大步」的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成功登陸月球。

只是,阿姆斯壯的宇宙旅程雖然已經結束了,湯姆少校的太空漫遊卻仍在繼續著。他先是從菸草裊繞中升起,掙扎於性向與親情;接著躍入辦公大樓,轉念之間又已坐上一架格陵蘭的直升機;隨後,他自茶餐廳的雜訊漸漸顯形,終至飛車追撞間來回飄蕩…。而賦予湯姆少校生命,又使其能夠橫亙時空的,就是這首由大衛鮑伊(David Bowie)寫下的〈Space Oddity〉。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Take your protein pills and put your helmet on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Commencing countdown, engines on
Check ignition and may God’s love be with you

(spoken)
Ten, Nine, Eight, Seven, Six, Five, Four, Three, Two, One, Liftoff

This is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You’ve really made the grade
And the papers want to know whose shirts you wear
Now it’s time to leave the capsule if you dare

‘This is Major Tom to Ground Control
I’m stepping through the door
And I’m floating in a most peculiar way
And the stars look very different today

For here
Am I sitting in a tin can
Far above the world
Planet Earth is blu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Though I’m past one hundred thousand miles
I’m feeling very scare
And I think my spaceship knows which way to go
Tell my wife I love her very much she knows’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Your circuit’s dead, there’s something wrong
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
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
Can you hear me, Major Tom?
Can you….

‘Here am I sitting round my tin can
Far above the Moon
Planet Earth is blu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Space Oddity〉似乎跟電影有著註定的緣分。當美國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推出他改編自亞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同名小說的科幻電影作品《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後,從被批評成晦澀難懂到被譽為史詩級的巨作,此部電影在當時吸引了無數嬉皮世代的青年進影院觀賞,其中就包括將叱咤搖滾樂壇、引領藝術時尚圈的英國音樂人大衛鮑伊。

雖然許多人都以為〈Space Oddity〉與其歌詞中的湯姆少校(Major Tom)是因為當時登陸月球的太空熱潮而產生,大衛鮑伊卻表明他是被電影《2001太空漫遊》深深震懾才有了這首音樂創作。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於是,這首受電影之賜發行於1969年的歌曲,反過來開始影響著後世的電影。拍攝過《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2011)、《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2013)的加拿大導演尚馬克瓦列(Jean-Marc Vallée)在他2005年上映的第四部劇情長片《愛瘋狂》(C.R.A.Z.Y.)中,就以將近兩分種的片段將〈Space Oddity〉嵌入了電影。

有看過《花神咖啡館》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位導演選用音樂的品味,也在該片中見識了他視覺聽覺處理的完美交融,事實上,《花神咖啡館》更有著《愛瘋狂》部分的音樂殘響,彼此藉由Pink FloydThe Cure相互輝映。

《愛瘋狂》的背景主要發生在 70 年代的魁北克,伴隨著如武打電影明星李小龍、The Rolling Stones的〈Sympathy for the Devil〉、Jefferson Airplane的〈White Rabbit〉等搖滾音樂以及尚未褪去的嬉皮色彩,將當時盛行的流行文化穿插於電影敘事,以主角Zac Beaulieu(Marc-André Grondin飾)成長過程中,面對本身性向與父親期許背道而馳所衍生的痛苦糾結為主軸,將親情各色各樣的羈絆與同性戀複雜的自我認同細膩地描摹呈現。

正是這樣的時空設定,讓〈Space Oddity〉的出現一點也不意外。當Zac的黑膠蔓延出詭譎迷幻的前奏,配合著電吉他的游離與鼓點的煽動,他點起了大麻,在世俗壓力的夾縫間稍作喘息、在自我抗拒的迷惘中暫時釋放,藉著樂音與煙霧迷濛勾勒出情慾之所向。

如果你還記得湯姆少校,他後來還有再現身於大衛鮑伊另外兩首歌曲〈Ashes to Ashes〉 與〈Hallo Spaceboy〉當中,而就在鮑伊帶著半自傳口吻於〈Ashes to Ashes〉寫道「Ashes to ashes and funk to funky/We know Major Tom’s a junkie」,嗑藥的湯姆少校與呼麻的Zac彷彿交疊為一體,呼應著“Sex, Drugs and Rock’n Roll”的口號。

當主歌轉換到副歌時,幻想也遁入現實,我們看到站在房間鏡子前的Zac將臉部彩繪成大衛鮑伊於1973發行《Aladdin Sane》時的造型,舞動著身軀盡情放聲高唱,表情也隨著歌詞情境從漫遊宇宙看盡奇觀美景的愉悅,漸至失去聯繫的惶懼悲愁,而後被兄長用力一推,推入了現實中的現實。

尚馬克瓦列於眾多音樂中選擇〈Space Oddity〉讓主角發揮是有目地的,由於大衛鮑伊常常以雌雄同體的形象現身,Zac對他也就有了理想層面的投射。當我們凝視Zac放縱投入地喊唱宣洩,先是看到一名男同性戀者透過扮演鮑伊似乎達成了心中的渴望,能夠於縹緲彌留間恣意而為,隨後,電影又依據歌詞轉折讓Zac的展演落於哀傷焦慮,反照出他真實生活中難解的痛苦與迷惘。

於是,〈Space Oddity〉的太空意外事故被導演挪用而成慾望的寄託以及內心的彷徨,創造了《愛瘋狂》裡頭令人回味再三的經典片段。

愛瘋狂 C.R.A.Z.Y.

時間來到了2013年,〈Space Oddity〉的YouTube點閱率突然急遽狂增,湯姆少校也重新被大眾所熟知,而這都是因為班史提勒(Ben Stiller) 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Walter Mitty(班史提勒飾)在電影裡面原本是個一成不變又枯燥乏味的《生活雜誌》(LIFE)員工,只有在他發呆出神的「白日夢」中,才有各種創意驚喜出現。